跑,你才會明白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現在貌似很紅。

很少買暢銷書,特別是村上的書。細算起來,他的作品我看了不超過5部,第一部是上中學的時候,17歲,那時候我就不太喜歡這個傢伙,“營造孤獨,把玩寂寞”,這不是我喜歡的調調。後來看多了,我發現日本作家中除了芥川龍之介我統統討厭。

不過這次看到豆瓣上的評論,我毅然買下。不是衝著“村上”而是衝著“跑步”。

“跑馬拉松是我的夢想!!”這句話不是小說裡的引用,而是--我--在下--資深路人甲發自肺腑的聲音。甚至在打出“馬拉松”三個字的時候,我都能感覺自己的心顫了一下。

很多人都很痛恨跑步。以前,我也是,記得從小學1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我人生第一個體育成績:60分。我清楚的記得體育老師是個滿臉麻子的小眼睛男人,給我寫成績單的時候,特意停下來用一種頗為奇怪的語氣問“你知道自己得幾分麼?”我點點頭,並不覺得羞愧,因為我真覺得體育不好也沒什麼,不過這句話我記了這麼多年,可見還是在潛意識裡很在意。後來上了初中,中考那30我也只是拿了28分,那2分恰恰是折在了800米跑上。上了高中就更懶了,體育課自由活動的時候我喜歡躺在花壇高臺上望天,(現在想想我的花季都是怎麼度過的啊~)如果趕上必須練習800米跑,我就會以腰痠背疼腿抽筋大姨媽第二天等各種理由逃避,或者乾脆在跑到彎道時躲到教學樓的廁所裡(進去後才發現已經來了很多人)然後到最後階段再偷偷出來。。。

我痛恨跑步!而且毫無疑問我的體能在一般人裡算差的,我也不擅長其他體育項目,球類我統統不會,也不喜歡。就像村上在書裡所說,有些人“認為與其每天跑一個小時,還不如乘著擁擠不堪的電車去開會”。我就是這種懶人,而且還是其中最懶的一個。我最擅長的運動就是“看別人運動”。

不過,“人”是一種神奇的動物,一個人的習慣,秉性,愛好會一直不變,海枯石爛地帶進棺材,但是,也會在轉過某個拐角後突然徹底顛覆自己。比如俺娘,作為一資深的“極端型動物討厭者”在快奔5的某天搖身變為一“感情氾濫型愛狗人士”。信奉“生命在於靜止”的我更是在機緣巧合下愛上了跑步,坦白講,我自己也嚇了一跳。

2年前某天,我由於衝動辦了張健身卡,1年小四千塊的年費著實不便宜。我琢磨著“就算不鍛鍊,也得天天過去衝個澡,蒸個桑拿吧”。就這樣上了賊船。我說過自己最擅長的運動就是“看別人運動”。所以肌肉男們,你們逃不掉的。。。現在看來,我一定是內心比較脆弱且極易接受暗示的人,當環境給我某種信號時,我從不拒絕,而且樂於製造出同樣的信號,說白了就是“沒個性,隨大溜”。總之這些肌肉男們運動時的那種氣場一點不剩的完全被我接收了,我的意思是--我被運動者的那種生命力徹底的震撼感染。

“不如,我也來跑跑看吧。”

於是,我登上了跑臺。

坦白講,第一次正經八百的在跑臺上跑步,感覺有點奇怪。尤其是對於我這種連平地都不怎麼做快速移動的人,那就更扯了,上去跑了幾步,暈,停下來,更暈,挪下跑臺,狂暈。不過這種暈眩很神奇的在第二次跑的時候消失了。“看來跑步和我還是有緣分的啊”我臭美。對,其實就是緣分。實事證明,如果旁邊沒有“一定要”如何如何之類的施壓,單純,主動地跑一跑真的挺令人愉快的。據說人運動的時候,體內能製造出某種令人快樂的什麼什麼素,我可能是高產型的,拋去第一次跑伴隨的暈眩,隨後感覺到得都是什麼什麼素帶來的效果。

當你做一件事情感到新鮮且愉快的時候,你會堅持做下去,而且會進步飛速。有可能是巨蟹座的隱性人格爆發了,要不就是我體內也有一個“北歐女武神”,總之,我從第一次上跑臺的兩個星期之內,蛻變為一完全不同的我--我已經可以一口氣不停的跑5公里了。

我清楚的記得每一個階段的不同心情

第一個500m--距離短點沒關係,剛開始,對於我這種懶人,“能跑”已經是奇蹟--這是自我安慰。

第一個800m--哎?好像沒有中學體育課那樣痛苦啊?--這是自我催眠,中學那是計時的,要速度。

第一個1km--哦也!歷史性的一刻!--這是發自內心的高興,也的確值得慶祝。

第一個1.5km--我挺強的,我能和高中男生一樣跑完1.5km了--這是信心真正開始樹立的瞬間。

第一個3km--其實從1.5km到3km沒有太大變化嘛,而且也不痛苦--這是完全進入角色的體現。

第一個5km--我能不能跑的更多呢?--這是淡定。

有意思的是,我每次跑步時,跑到500米就開始累,這是因為我從來不熱身,身體認為角色切換的太突然,基本上還是一個抗拒的狀態。每到這時我都會想“心臟啊心臟,你真不爭氣,不是第一天跑步了,怎麼每次頭500m都這麼狼狽啊”。狼狽幾分鐘以後,就是進入正軌的階段了,基本上,過了1.5km,我就沒有疲憊的感覺了,腿和腳基本不用大腦發什麼指令,自動完成任務。

兩週之內,我從一個“寧可遲到也不追車”的人升級為一個“自認為很能跑所以騷包臭美的人”,這種改變,我自己也覺得自己了不起。這種變化不僅僅是身材變好,腰不酸腿不疼,一口氣上50樓不累,更是心態上的自信,那時候,我真的感覺自己從“原始版”變為了“升級版”,而且,我能夠很容易鼓起勇氣來發起更多的挑戰。

“要不這回跑個10km試試?”這種想法很自然地出現在我腦中,並且,很容易的讓我把其變為行動。挑戰10km沒怎麼準備就開始了,還是很平常一樣,換了衣服就開跑,沒有熱身,到了5km,我對“女武神”說:“怎麼樣,親愛的,我已經完成一半了,後半程就靠你了”她說“沒問題!”。就這樣,“本我”完成了前5km,“超我”完成了後5km,我很輕易地就完成了10km的挑戰--這是在我從第一次開跑的一個月之內完成的。

當你完成過一次10km的長跑時,你在心理上就完全視10km以下的距離為小菜了,你不怕他且蔑視他。即使是那段中止跑步的日子,猛然回到跑臺,我也是從5km開始的--依舊沒有熱身。因為我知道“我的身體行,我的心肺,我的四肢,我的意志,都行,況且還有女武神呢。”

“喜歡跑步的人是不是都是孤獨的呢?”這個腦殘又裝x的問題我一直在想。。原因是我個人喜歡跑步的一個很重要理由是,跑步這種運動,你跑的再慢都沒人笑話你,你可以完全自己掌握速度,難度,時間,可以什麼都想,也可以什麼都不想,就彷彿你在跑步的時候放了一個結界,你是這結界的唯一,也是這結界的全部,沒有外人能打擾到你,“一人一世界”--聽起來很扯,跑起來很爽。從這點來看,其實我和村上是一種人捏~~

回來說說10km,由於我的速度不快,所以完成10km要花費不少時間,從時間成本上考慮,我那段時期通常都跑7km左右。但是,我也清楚的明白在我完成10km的時候,我還有很多體力儲備用以完成第二個10km,這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很遺憾,我一直沒有嘗試。而且更加遺憾的是,我只是在跑臺上完成過10km,街跑,我從來沒有試過。而且對於街跑我總有著很微妙的感覺--既懼怕又新鮮,溫度,風力,溼度,路況,鞋與陸地的摩擦,路人的干擾,這些我統統沒有面對過。

所以“馬拉松”一直是我一個夢。

但是我不認為這個夢很遙遠。今年差點報了10月15日的馬拉松,當然了,不是全程的,但是考慮到著實沒有訓練過街跑,最後還是放棄了。明年一定來!全程的!

說了這麼多,好像沒怎麼評論《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如何如何。其實本來也沒什麼可評論的。村上也沒那麼了不起。他所做的,其實我們都能做,我不是指跑步。他從29歲開始寫小說,30多歲開始跑步,看起來很傳奇也很勵志。其實,錯誤!大錯誤!他只是做了正確的事情,僅此而已。我們很多人之所以覺得他了不起,是因為一直在做錯誤的事。你也可以在30歲,或者50歲開始你喜歡的事情,但是你沒有,你的藉口是“我都30歲了,要是20歲我會去xxx。。。”芸芸,虛擬語氣很好玩麼?您就是不去xxx也不會回到20歲的。不知道人變老了,是聰明瞭還是傻了。

村上不會成為馬拉松冠軍,他沒那個實力,也沒那麼功利,他是單純的在享受跑步給他的一切。我也是。從一個從來不動的人,到一個能跑10km的人,我發自內心的覺得“我很強!”。既然都沒有成績的壓力,有什麼理由不勇敢的開始並堅持呢?

跑,你才會明白

跑,你才會明白

跑,你才會明白

跑,你才會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