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圃臘腸的傳說

黃圃鎮位於中山市北部地區,被譽為“臘味之鄉”,所產臘味以其選料精,製作巧,色香味美而馳名。早在三四十年代,黃圃人在廣州市開設了“滄州”、“八百載”等燒臘店;廣州著名的“皇上皇”、香港的“榮華”燒臘味店也專聘黃圃師傅坐案,歷代相傳。黃圃臘味現已成為中外馳名產品。

黃圃臘腸的傳說

2011中國國際食品工業經貿洽談會(中山·黃圃),黃圃臘味百年飄香暨125年傳承回顧。(市檔

臘腸的意外由來

黃圃臘味主要產品——臘腸和臘肉。

黃圃臘味最開始僅有臘腸,而臘腸說起來也是因為一個意外產生。

據說清朝末期,黃圃墟上有個賣豬肉粥的固定檔口,一向生意平穩,檔主人稱老洪“腥”(“腥”是土話的讀聲,意即先生),一家大小,兩餐也算糊得住口。這一年的冬季持續奇冷,無人上街吃粥,逼得“老洪腥”只有將準備應市的豬肉醃製起來。過得兩三日,發現醃肉不但沒有變壞,反而有一陣異香撲鼻,但他不敢拿來煮粥給顧客食,恐賣壞招牌,便打算將它曬乾,自己分餐作為下飯。


黃圃臘腸的傳說

黃圃鎮為中山臘味名鎮,是廣式臘味的發源地。圖為黃圃臘味主要產品——臘腸和臘肉。(市檔案館館藏


但肉已切片,如此曬來太麻煩了,見有現成豬腸在,便靈機一動,將豬腸掰衣,將肉切細粒,塞入腸衣,用水草分截綁起來曬。經過幾天風吹日曬,爽而有香味,吃起來別有風味。以後,遇來同樣情況,便如法炮製,如此反覆,不斷改進,便放膽試銷,果然大受歡迎,生意日漸興隆。後來,老洪腥又帶了兩個兒子到順德陳村開了分店,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傳到廣州,不少人自僱艇仔(當時來往廣州陳村的唯一交通工具)去陳村採購它的臘腸。再後來,老洪腥又到廣州去開店發展,以“黃圃臘腸”之名大肆宣傳,久而久之,黃圃臘腸變成了有口皆碑的土特產了。

臘味的開發與傳承

隨著黃圃臘味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黃圃臘味從最初單一的臘腸品種發展成為有臘腸、臘肉、臘魚、臘鴨等眾多品種,產品銷量佔全國市場的60%。黃圃臘味生產成為當地的特色區域經濟並被納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資料來源:《中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三輯》/林鳳群選編.珠海:珠海出版社,2008.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