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從薪資1900元開始,一個工科男的18年理財故事

2000年我20歲,工作拿到第一份薪水後,母親幫我存進銀行,作為我未來的結婚基金。當時,理財對於中國人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母親的做法代表了多數普通老百姓樸實的理財觀。

隨著通貨膨脹和房價的大幅上漲,我感到光靠這點薪水和銀行存款利息只會讓我的財富不斷縮水,於是開始真正關注起理財。

特別是當我拋開傳統觀念,真正去了解財富的時候,才發現財富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柴米油鹽,大到買房、結婚、教育、醫療、養老,這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財富的基礎上。所以只有不斷的學習理財知識並將它運用在生活中,才能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一、自我增值與前期資金積累

1.自我增值

自我增值。2000年第一次應聘時由於學歷不高所以薪資只有1900元,走入工作崗位才發現在學校裡所學的那點理論知識遠遠跟不上實際技能的需要,再加上買房、結婚的壓力,逼著我將所有的業餘時間用來充電。

這些年我已經拿到了自考本科學歷,工程師和建造師證書,薪資和職位也在不斷攀升。

增加斜槓收入。互聯網的發展也為我提供了輔助收入的機會,通過搜素第三方平臺發佈的一些需求信息,我利用工程師和建造師的專業技能給網友解決工廠建造、工廠管線設計、供電系統設計的難題,每月能增加約6000元的收入。

2.養成記賬習慣

在結婚之前,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不大注意自己的支出情況,覺得不亂花錢就可以了。結婚後各種開銷越來越多,將來需要提前籌劃的資金越來越重要。

我覺得必須理清自己的收入、支出賬目了,於是我開始記賬,掌握自己的財務收入、支出數據。我還和家人一起制定未來5年的必要預算,排除一切不必要的支出。

隨著收入和年齡的增加,我開始考慮怎樣打理目前的財富,讓錢生錢。於是我強制自己拿出一部分收入進行理財。日常生活更是利用信用卡、支付寶等工具的支付和免息功能,儘量減少日常支出。

二、把握不同理財產品的投資佔比

在正式理財之前,我習慣按照自己的投資喜好和風險承受能力,提前規劃好各個理財產品的資金佔比。然後,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決定不同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的投資比例。

我是這樣分配的:日常支出的錢我會保留5個月所需資金,大約佔可投資金的5%;購買保險的錢佔可投資金的5%,固定收益類佔可投資金的20%,中等風險類佔可投資金的40%,高風險類投資佔30%。

這個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我每年都要做一次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和收益情況靈活調整。

1.寶寶類

用於日常支出的5個月錢我放在寶寶類貨幣基金,這類基金可隨存隨取,有4%的年化收益。

2.銀行理財

投資固定收益的20%的資金我用來購買城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我選擇的期限是6個月的,購買時點我選擇每年的6月和12月末,因為在這兩個時點銀行都比較缺錢,所以相應的利率比較高,可達到5~5.2%的年化收益。

3.P2P投資

中等風險投資的40%資金我主要用來投資P2P。因為這部分資金比較大,所以我比較慎重。首先要挑選安全的平臺,我的選擇依據主要是根據第三方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選擇排名前50的平臺進行分散投資。

前10的平臺選擇1個,11~20的平臺選擇1個,21~50的選擇1個,資金比例是30%、50%、20%,這個比例是兼顧安全和高收益。同時,我也經常關注平臺的負面新聞和資金流的變化,遇上部分平臺的加息活動,力度大的可提高1~2%的收益。

4.基金投資

30%的高風險投資我選擇基金和股票,比例是2:1。基金我也選擇3個,分別是大盤指數基金、小盤指數基金和成長類指數基金,投資比例是3:4:3,也是兼顧安全和收益。

5.股票投資

股票投資風險最高,我將可投資5%的資金投資大盤藍籌股,剩下的5%投資創業板和次新股。藍籌股的投資方式是長期堅守,除非公司的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才考慮出售。創業板和次新股我一般在指數連續大跌後才選擇進入,收益達到20%後及時拋出,這個週期通常是6個月1次。

像基金和股票此類高風險投資,我採取定投和集中投資的方式。首先要對股市有一個宏觀把握,判斷市場現在處於什麼階段?是牛市還是熊市?是牛市或熊市的初期、中期還是後期?在熊市的後期我會重倉基金,然後等待牛市的到來;在牛市的中、後期我會逐漸降低倉位來獲取收益。在平穩期採取定投的方式投資。通過這麼多年的基金投資經驗,我對大勢的研判還是比較有把握的,所以我只取大勢收益而不去博取短期收益。


通過以上的投資方式,我每年的收益能達到15%以上,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已經達到了資產保值升值的目的,每年的投資收益足以應付日常開銷並有結餘。理財已經深深地改變了我的生活,讓我不再為錢煩惱,也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家人,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