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论语》155:专家说中国没有批判精神?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评述】

述,诉说先贤哲理。作,开创,创新的意思。老,老子,李耳。彭,彭祖。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说的是孔子对于古人的哲学和思想,只学习不创新。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会认为我们中国人真的没有批判精神,但是我想说如果对的东西干么要批判?再说了你怎么知道孔子没有批判过?难道孔子就不能因为批判过,所以才坚信先贤思想正确了,才没有批判。对于正确的东西去批判想干嘛?为批判而批判是愚蠢的人做的事情。

读懂《论语》155:专家说中国没有批判精神?

纵观中国五千年,不变的是“大同世界”的目标,变得是行动。说我们中国没有批判精神是错的。因为“大同世界”本就没有错,错的只是行动,错的是通向大同世界的方式方法。所以,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批判的都是自己的方式方法。比如,管理制度的变化。从秦始皇三公九卿,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朝的内阁,无不是吸取前代的不足,批判中改进国家的管理制度。

错的事情可以批判,但一旦确定是对的就没有必要为批判而批判。这就如食品的企业,要不要坚守食品安全?试问食品企业做安全的食品,这种正确理念能怀疑和批判吗?

读懂《论语》155:专家说中国没有批判精神?

人对任何事物都可以怀疑和批判,但对于良知这种价值真不能批判。毛主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千年,中国这么多聪明人,最终都没有人去否定,只能说明他是对的。至于不对,只能说自己理解错了。就好比孔子:“有教无类”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语上。”这如果没有读懂,就会以为孔子什么人都教。如果真这样理解,那真的就会出现乱理解、乱运用,徒增烦恼。从孔子这两句话总结以下,得出孔子的理念就是:孔子教书,只教能学会的人。只教能学会的,做老师也就轻松了。

总的来说:不管批判,还是不批判,只是为了找到正确的价值观(良知)。正确的价值观找到了,照做、坚持就可以成功(窃比于我老彭)。

读懂《论语》155:专家说中国没有批判精神?

再强调一下:儒家绝对不会叫人做烂好人。所以误解儒家是腐儒的人,只能说自己把儒家理解错了。王阳明:“此心不动,随机而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