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爸:千萬別讓糊塗的孩子,這樣傷害父母!

前段時間,宗爸接到了許多家長的諮詢,反映的都是孩子厭學、失學、上網成癮、早戀以及各種的社交障礙,甚至還有的面對校園霸凌的困擾。對孩子們出現的問題進行了一一篩查和分析後,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孩子被養得糊塗了。

宗爸:千萬別讓糊塗的孩子,這樣傷害父母!

我想到“偽善”這個詞,但顯然用這個詞來形容這些孩子不合適,孩子們本性是善良的,但他們的善良被掩蓋了,他們在偽裝,卻不自知。各位家長是不是覺得聽得起來覺得好複雜?咱們先來看一看這些孩子的特點:

一、他們嘴上說著感恩,但實際上沒有行動。比如,明明是正確的事情,他們不去做,但是當父母一掉眼淚的時候,他們又會安慰父母說,“媽媽,謝謝你,其實你對我很好了,都是我的錯”。

二、在父母順著他們、不去傷害他們的時候,他們是感恩的;一旦面對父母的指責,或者只是稍微有一點嚴肅的表情和語言時,他們立馬就關起門來,認為父母不懂自己。

三、他們高談理想,但實際上只是在用理想“包裝”自己的生命。高談理想是戰略,拖延是戰術。換句話說,他們是在“理想”這個高帽子下得過且過。比如他們經常會說:“三天之後我就做……”“過兩年我就……”然而他們並沒有採取任何我們能夠看得見的持之以恆的行動。

四、他們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眼高手低,好逸惡勞,難以對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當然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源於父母對孩子照顧太多,他們沒有機會對自己的身體和衣食住行負起責任來。這種被過度照顧甚至可以說是被縱容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太過安逸,當他們在學業上遇到困難時也不可能堅持下去。

五、他們太容易放棄,刻意放縱自己、荒廢學業。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還是很用功、很勤奮的。但是當學業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他們開始厭學了。表面上看來是受挫折了,比如,自己不如別人、學習壓力太大、人際關係不好。但這只是表象,即使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有的孩子還是不往前走,仍然以各種理由荒廢學業。我們可能認為這個孩子真的不適合學習,他可能有其他想法。

宗爸:千萬別讓糊塗的孩子,這樣傷害父母!

但是,如果在學業之外,他仍舊眼高手低的話,那麼我們就有理由懷疑:孩子是在縱容自己,他知道,待在家裡、待在自己的網絡世界裡更加舒服,索性就得過且過起來!

這就是我們那些糊塗的孩子,他們表面上很感恩,什麼道理都懂,也心疼父母,但因為沒有行動,沒有自制力,沒有意志力,沒有進取心,沒有對自己負責任的精神和行動,前面的一切都變成了一個美麗的說辭。

而這個時候,父母面對這些孩子也是軟不得,硬不得,強不得,弱不得,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父母的這種狀態又讓孩子鑽了空子,他們甚至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我感恩你們,雖然你們對我很不好,我今天的一切都是你們造成的,但是我可以原諒你們,我的事兒你們也就別管了,咱們扯平了。”

這句話潛臺詞是:“你就養著我吧,誰讓這是你犯下的錯誤呢,不過我原諒你,而你們也就接著縱容我吧。”多麼可怕的結果!可是今天,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孩子,他們扛著感恩、善良的大旗,卻用另一種方式傷害著自己和父母。

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對他們生活上的過度照顧。其實孩子早就明白了,父母可以養活“我”,既然如此,“我”為什麼不在網絡世界裡周遊呢,“我”為什麼還要出去努力地學習,或者還要去打工。其他的原因,還有學業壓力過大,孩子們缺乏對意志力、挫折力的培養以及人際關係不良等等。

面對這樣的孩子,或者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端倪,那我們就要注意了:

第一,父母一定要“溫柔而堅定”地把這些糊塗孩子不明事理的舉措扼殺在搖籃裡,叫停他們的退路,軟硬兼施地逼著他們往前走。“堅定”就是說,父母不可以再讓步了,孩子糊塗,大人不能裝糊塗。否則,我們就是在用愛的方式毀掉孩子。

第二,父母一定要有理有力,既要反思、道歉,又要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調整自己的家庭環境,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你這樣下去就會變成一個只會找別人的問題,而不找自己原因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顯然沒有辦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告訴爸爸媽媽怎樣做才能夠陪伴你。但是你自己該負起的責任必須負起,儘管家裡有三套房子、五套房子但那是父母的,不是你的。”我們既要反思、道歉,同時又要拉著孩子往前走,絕不讓他們永遠的退縮下去,這才父母真正愛孩子而應該有的表現。

宗爸:千萬別讓糊塗的孩子,這樣傷害父母!

當然了,“堅定而溫柔”的同時,也需要關注、排查孩子是不是正面對嚴重的心理問題;幫助孩子找到他們的擅長之處;把孩子的人生、生存、自食其力放在第一步,學業暫且放在第二位。

最後,不要給孩子貼一個“道德標籤”。前面說的“偽善”是加引號的,但是我們也不能縱容孩子們繼續糊塗下去。剛柔相濟、恩威並施是目前解決這些問題比較有用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