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三處建築上榜滄州市2018年度歷史建築名錄

黃驊三處建築上榜滄州市2018年度歷史建築名錄

近日,滄州市公佈了2018年度歷史建築名錄,我市三處建築被收錄其中,分別是常郭鎮張氏家祠、碉堡,舊城鎮戰備地下醫院。

張氏家祠坐落在常郭鎮前六十六村,是我市唯一一座遺留下來的古建築家祠。張氏家祠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進行了續建,一直保留至今。家祠坐落在村南頭,坐北朝南,獨門獨院,分南北兩房,左右由青磚高牆連接。南房由門樓、過廳、東西廂房組成,門樓的大門為兩扇黑漆木門,抱鼓型石門墩,一尺高的門坎兒相連;北房是正廳,單簷歇山式,覆蓋著青瓦,屋脊裝飾各種獸首,正廳門額上懸掛“張氏家祠”牌匾。正廳內方磚鋪地,供案上供奉著世代祖先牌位。2010年,張氏家族經過商議重修家祠,經過一個多月的修繕,家祠終於恢復原貌。

黃驊三處建築上榜滄州市2018年度歷史建築名錄

黃驊三處建築上榜滄州市2018年度歷史建築名錄

舊城鎮“戰備地下醫院”位於舊城村,建於上世紀70年代備戰備荒時期,醫院整體埋藏於地下,為磚混結構,內設大小房間27個,化驗室、手術室、病房、藥房等設施一應俱全。2015年3月,黃驊市啟動地下戰備醫院修復工程,最大限度還原當時歷史風貌,適當新增舊城革命人物事蹟及“紅色記憶”文化牆展示,將文化資源修復與紅色主題教育有機結合,打造當地新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精品工程。同年12月,黃驊市舊城鎮“戰備地下醫院”正式對外開放。

黃驊三處建築上榜滄州市2018年度歷史建築名錄

常郭鎮碉堡位於常郭村,當時的常郭村是冀東平原的戰略重鎮,為阻止日寇南侵,1937年國民革命軍29軍奉命派工兵在常郭村四角修建四座碉堡和二道戰壕組成抗戰工程體系。當時時至汛期,陰雨連綿,號召數萬民工分水、旱兩路從滄州車站徒步肩挑運輸水泥、鋼筋、木材等材料運到常郭村,用時不到一個月建成,至今已有79年的滄桑歷史。

黃驊三處建築上榜滄州市2018年度歷史建築名錄

據瞭解,為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加強滄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更好地傳承歷史文化,保留歷史記憶,彰顯地域特色,經研究,同意將常郭鎮前六十六村張氏家祠、常郭鎮常郭村碉堡、舊城鎮舊城村戰備地下醫院等22處建築列為滄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並予以公佈。

記者:李秀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