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最顶级的文物 最骄傲的历史 最传奇的故事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迄今1300多年的小雁塔,历经沧桑与变化,仍屹立不倒。因其塔形秀丽,被后人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加之西安博物院内关中“雁塔晨钟”的钟声清亮,幽静深邃的塔影秀丽,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01

寺塔分立,先寺后塔


小雁塔原名为“荐福寺塔”(或“献福寺塔”),是因其位于荐福寺内故名。早在建寺之初,是没有小雁塔的,后来在扩建的寺院内修建了小雁塔,目的是为了存放义净西行求法带回来的经书及开辟译经的场所(后来小雁塔又被称为“义净译场”)。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严格来说,小雁塔的正式叫法为“荐福寺佛塔”。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他将印度佛塔称为“雁窣堵坡”(sū dǔ bō),窣堵坡的梵文音译为“塔”,全译为“雁塔”,意思是群雁飞翔,一雁退飞,因雁在一僧人前投身自殒,后建塔葬雁,故名“雁名”,雁塔和佛塔所指相同。

最初荐福寺的位置与有了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的位置不尽相同,可又为何要建立荐福寺呢?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雁塔晨钟

据史料记载,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在唐高宗李治死后的百日之时,皇室宗亲为了向他祈福,在朱雀大街东侧的开化坊内建立了“大献福寺”。“大献福寺”规模庞大,几乎占据了整个开化坊的二分之一。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大献福寺初建于开化坊内,约占开化坊面积的二分之一(图中粉红色位置),后另辟寺塔,在安仁坊内始建小雁塔(图中蓝色位置)。

又根据北宋时期《大荐福寺重修塔记》所记碑文,我们可知:到了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为了纪念自己的丈夫,将“大献福寺”改名为“荐福寺”,并亲自用飞白字体题写了匾额,大画家吴道子还给寺院画了壁画。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大荐福寺重修塔记》石碑

《大荐福寺重修塔记》内容

长安城之西南三里余,有寺曰大荐福。自唐高宗时立为献福寺,至天授元年始改荐福。并御书飞白领。中宗大加营饰,以神龙年后翻译佛经,并于此院。按两京记西北隅有荐福寺浮图院。实景龙中宫人率钱造立。浮图凡一十五级,高三百尺。口祈福之地。自景龙至本朝政和丙申三百九十二年,风雨摧剥,落角参毁。

……

后二年获修此塔,以白奎饰之,素光耀日,银色贯空,正如梦中所见之像,略无少异。何报应之若是邓?愿力冥契,成就斯缘,喜扬庆债,柳记梗棍云。

大宋丙申政和六年五月二十七日李坐记

劝缘住持传法沙门口立石


公元695年,西行求法的义净高僧,历经15年艰辛,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返回洛阳,武则天以胜于唐太宗接待玄奘的隆重礼仪欢迎了他的归来,这才有了建立小雁塔的初衷。

唐中宗李显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则天的第三子。在他的母亲武则天去逝之后的705年,唐中宗恢复帝位,他令人扩大原来荐福寺的规模。到了唐中宗景龙年间(707年—710年),将原有荐福寺的位置从开化坊扩大到安仁坊,并另辟塔院,建造了一座十五层的塔,是为小雁塔。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杨鸿勋先生复原的小雁塔立面图

小雁塔所在的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据《敕赐荐福禅寺重修记》碑文内容可知,由于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仅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杨鸿勋先生复原的小雁塔塔基

荐福寺建成之后,成为了长安百姓的祈福圣地,同时由于义净译场的存在,佛教诸多的活动均在荐福寺内举行。

02

明清时期小雁塔“三裂三合”的传说

小雁塔“三裂三合”的传说历经不衰。明清时期,小雁塔因为地震多次裂开多次缝合,后人将小雁塔“三裂三合”的传说发展为“一生一世”、“三生三世”的爱情象征。


小雁塔不仅因大地震从中间裂开却依然不倒,而且也没有倾斜,这是为什么呢?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地基锅底说”,它整体上好像不倒翁一般,有没有可取之处?广为流传的“三裂三合”是否属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2003年的时候,曾对小雁塔地基进行了部分勘探,对地宫进行考察,结果彻底否定了不倒翁似的“锅底说”。小雁塔地基为台阶形夯土地基,由外围向中心逐层加深增厚,地宫下面皆为夯土,厚度超过3.8米,而在夯土底部发现有人为铺垫的碎石层,十分坚硬,难以穿透。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李健超认为小雁塔会从中间裂开是因其自身结构的缺点所致。目前,人们可以从小雁塔外观上看到,在塔体的每层都开有一个小窗户,而且窗户南北相对,上下开在同一垂直线上,这样便在此形成塔身强度最薄弱的断面

,削弱了墙体结构的牢固性,因而地震时容易从这里开裂。

我们可以从1964年拍摄的照片中清晰地看见小雁塔从窗户处上下裂开,从上到下明显出现一道缝隙。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上世纪60年代,修复前的小雁塔中间有一条裂缝

对于“三裂三合”,有不少专家持赞同观点,但也有不少建筑专家持反对意见,认为古塔“神合”根本不可能。有专家认为,古塔开裂后,因小雁塔以青砖与黄泥砌筑,各层间尚有木构件连接,开裂较大时券洞顶砌块必然掉落,会有大量残砖落于夹缝中,必然阻碍其再合,再说,掉下来的砖头不可能自己再向上返回原位,因此“古塔再合”是不可能的。也有专家认为,所谓“古塔神合”,也许是因为雨水好的年份,古塔裂缝中杂草茂密,自远处观看,就像“合好如初”了,其实这是一种假象。

03

20世纪的小雁塔


民国时期的小雁塔一直被移做他用。20世纪40年代,小雁塔是国民政府西北绥靖公署所在地,当时胡宗南是一把手。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西北绥靖公署

1949年当解放军进入西安以后,国民党军队撤退,小雁塔一度成为一座空城,附近居民纷纷自发进入发国难财。荐福寺内的零碎物品被搬拿殆尽。

到了50年代,小雁塔被称作“西藏公学”

,原因是这里云集了一大批来自西藏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是西藏上层贵族送到内地接受佛学教育的!1961年,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大跃进”开始以后,小雁塔成为了西安最大的会展中心,主要用来展出各种“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果”。

大跃进失败以后,小雁塔变身为“社会主义公学”。

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小雁塔的门柱与门彻底消失,其中原因自不待言。随之小雁塔被部队占领,这个部队就是西安当地人耳熟能详的总后西办,俗称203部队。由于需要大面积的停车场,小雁塔当年的许多参天古树被砍伐,如今院内的古柏已经寥寥无几了。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千年古木

“文革”结束以后直到90年代,小雁塔才归还给文物部门。2014年,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小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4

小雁塔千年不倒的秘密


首先,唐代成熟的建筑技术。建于唐朝的佛塔,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屈指可数,除了大小雁塔、兴教寺塔外,还有山西应县木塔。唐代佛塔建筑技术的成熟,在于它不但能够规避诸如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摧残,还能经受风吹日晒的侵蚀。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小雁塔复原平面图

其次,后世经过多次修缮与保护。小雁塔屹立千年不倒得益于后世子孙对它的修缮与保护,如《大荐福寺重修塔记》记载了北宋时期对小雁塔的修葺情况,明清以降,更是多次进行了修复。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小雁塔3D复原效果图

每修复一次,都会立碑进行纪念。如《敕赐荐福禅寺重修塔记》、《礼部劄(zha)付及荐福殿堂图》、《重修荐福寺碑记》、《敕赐荐福禅寺重建记》、《补修荐福寺宝塔记》 《荐福寺来源碑》、《重修荐福寺地藏王殿》等。

最后,时运或佛教圣地。王朝的更替并没有摧毁小雁塔,尤其是唐末的农民运动以及北伐战争时期的混乱,对于小雁塔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或许又因为它是佛教圣地,而在人们心中有一种敬畏神灵的心理作用,所以它在战乱中可能逃过一劫。

参考文献:

1、葛天;《唐荐福寺小雁塔修缮考证及启示》;《乾陵文化研究》;2017年第00期。

2、保全;《从几通碑石看荐福寺、小雁塔的变迁和整修》;《考古》;1985年第01期。

3、申秦雁;《唐代荐福寺》;《文博》;1991年第04期。

4、刘家信;明碑《荐福寺图》考;《测绘科技通讯》;1997年第03期。

5、蒋靖;《小雁塔》;《文物》;1979年第03期。

6、杨鸿勋;《唐长安荐福寺塔复原探讨》;《文物》;1990年第01期。

7、袁林;《小雁塔往事》;《金秋》;2007年第11期。

8、邵友程;《小雁塔“神合”之谜》;《地球》1983年第02期。

9、李健超;《唐长安1:2.5万复原图》;《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02期。

10、陈东;《唐长安城毁灭的历史地理考察》;《西安教育学院党报》;2003年第03期。

-END-

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研究会共同编著

强跃馆长亲笔题字的《国宝手记》现已开售

复制这段描述¥PhhfbeOp0bN¥打开淘宝

一键下单

或淘宝搜索陕西历史博物馆旗舰店进行购买

小雁塔的历史变迁及其千年不倒之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