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最顶级的文物 最骄傲的历史 最传奇的故事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杜甫尚未出名、李白还在蜀中,王维早已名噪京华。他是盛唐的浪漫与风雅,诗中有画,诗中有禅。

然而,从踌躇满志的多情少年,到空灵淡远的世外闲客。人生就是一场与命运的殊死相搏。宦海的起伏,情谊的失落,伤了人心,却平添了诗境的禅意。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王维 | 《伏生授经图》,纵25.4厘米 横44.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01

王维是一个少年天才,集文韬武略于一身的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出身于一个钟鸣鼎食之家,他从小天资聪颖,擅长音律,他的诗书画皆为一绝。这样的书香门第,让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他19岁参加京兆试时,一举“金榜题名”。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王维 | 《著色山水》,绢本设色,28×127厘米,Dr. Stephen Hwa收藏。

当王维23岁时,他像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普通青年,却因不懂官场规则,看了场黄狮子表演,被人揭发,玄宗皇帝胳膊一抬,王维即被贬到山东济宁的一个小县城,做了一名粮食保管员。从京官到县吏,由繁华到荒僻,从羊肉泡馍到煎饼卷大葱…曾经风光的青年才俊,一下子堕入到了生活的谷底。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王维 | 《著色山水》图局部,北宋刘唐老书法题跋。

当王维31岁时,他的生命突然陷入了危机,与他琴瑟和鸣的妻子因难产而死,生活的铁锤击碎了他所剩无几的一点希冀。中年丧妻,老而无子,这是上天赐给一个男人最大的孤独与悲痛。他的妻子难产而死以后,他并没有写过一首诗来悼念她,不过王维却用行动证明了他对妻子的挚爱。在他以后的生命里,三十多年来一直独自居住,终身再也没有娶过妻子,以致他终生无子嗣。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王维 | 《著色山水》局部图

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的一生,起起伏伏,在他不幸的生命里,饱受了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无子的四大悲剧。但凡一个平凡人,在他生命里有此遭遇,肯定会崩溃。王维为什么没有被生活所压跨,这与他在长安荐福寺的一段经历有关。在《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一文里,王维简述了自己在荐福寺的这段经历,他跟随道光禅师修行佛法,长达十年之久。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同时,根据王维这一自述,我们可以推知王维自开元中叶直至道光禅师逝世(公元739年),大约是王维在30到40岁这段期间,也就是王维丧妻之后,他逐渐地接触佛教来缓解心中的痛楚。

02


王维,姓王、名维、字摩诘。如果把王维的“名”(维)和“字”(摩诘)合在一起,就是维摩诘——佛教著名典籍《维摩诘所说经》里的主人公。如果不深入地了解王维的生平,其实我们会被他的名字所欺骗。其实王维与佛教的渊源并不是像他名字一样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他经历了人生的是是非非之后才与佛教结缘。为什么这么说呢?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在《维摩诘所说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里,维摩诘并不是出家人,他可以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过他却具有很高的佛教道行。这引起了很多在家学佛的士大夫的向往,他们竞相效仿,而王维的父母将其名字取名“维摩诘”便有此意。

在王维进入荐福寺禅修时,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法藏是大荐福寺的寺主,唐译《华严经》的主要翻译者实叉难陀,也安置在这个寺院。自武则天开始,大荐福寺便是华严宗的宗教中心之一。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王维跟随道光禅师,俯伏受教十年,而道光禅师追求“以种花为佛事”,心舍于有无,眼界于色空。这样一种与自然零距离的接触,深深地吸引了王维,成为了他以后创作田园诗与禅诗的灵感来源。盛唐时期王维跟随荐福寺的道光禅师学习佛法期间,他写诗描绘了荐福寺内盛景,“异弃奇谐,群艳耀日,闻锺高阁,觐佛升堂”,体现了“道无不在,物何足忘”的禅宗顿悟法门。


03


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王维被后世称为“诗佛”,大概就是他于荐福寺修禅开始的。禅意和画意,是王维诗歌最突出的两大特色,他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画家,被后世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心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后期的诗歌,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出一种闲澹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加入禅宗的表达方式又常常是形象诗的语言,因此像王维这样一个耽于禅悦的诗人兼画家,当他超脱尘俗,投身山水田园并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顿悟”的方式往往能引导他迸出灵性的火花,在刹那间突破一点,进入富有哲理意味和艺术情趣的境界。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荐福寺修禅十年以后,王维大约40岁左右,接着他在同一年里他丧失了三位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是亦师亦友的张九龄,贵为宰相被贬黜后病逝,另一个与他齐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也因背疽复发而死而病死,还有他的知己崔希逸也被副官陷害抑郁而死。王维在世间再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不过他并没有遁入空门,而是选择隐居终南山,过起了半退半隐的生活。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可以说,正是王维在荐福寺修禅期间,亲近自然,感悟禅理,才写出了使他在诗人辈出的大唐盛世占据一席的禅诗。像“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月出惊心鸟,时鸣春涧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些脍炙人口、明白如话的千古名句,是王维经过对佛法的钻研从心底剖出来的,诗佛的称号非王维莫属。


04

作为诗人,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官吏,王维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格上的伟人,王维是失败的,甚至他是一个卑劣者。因为,禅的圆润使他没有了原则。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阳喑。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维闻悲甚,赋诗悼痛。

——《新唐书·王维传》


王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被迫接受伪官,兼作俗人与超人的得意人生,一度倾覆,使他内心羞愧得无以复加,其宗教心态也由“奉佛出尘”转向了“奉佛报恩”,达到了仕隐两相忘的境地。尽管王维接受了伪官,但是他心中有一万个不愿意,生活所迫令他不得不违心去做,在《凝碧诗》里,他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不快。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凝碧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王维的悲惨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生命里,拥有的都是侥幸,失去的才是人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多么豁达悠远的意境,他毫无疑问是这个世间当之无愧的诗中之佛。


参考文献

1、李燕、贺华《王维与长安荐福寺的佛缘》;《乾陵文化研究》,2016年00期。

2、杨径青《王维的终南隐居──与陈铁民先生商榷》;《文学遗产》,2001年第04期。

3、王从仁《王维五考》;《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01期,

4、张丹《王维诗画“禅意美”的艺术成就》;《山西档案》,2016年第06期。


-END-

【陕西历史博物馆 国宝手记 送长辈送老师送朋友 西安纪念品】復·制这段描述¥d2EObPAljqM¥后到淘♂寳♀

淘宝搜索陕西历史博物馆旗舰店进行购买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我知道聪明又好看的你

会忍不住想戳下面的链接

来来来,答疑时间到!

唐朝传奇女子宋若昭,五朝皇帝称其”老师“~

鎏金双雁纹银盒 | 问世间情为何物?那你得问大雁呐~

马球图 | 从章怀太子墓壁画看大唐皇帝为马球狂

你们古代人真会玩儿,我还是去看亚运会吧~

强跃馆长亲笔题字,没看过文物书籍的你,或许可以从这本开始……

兽首玛瑙杯 | 这件能换香港提前回归的陕历博镇馆之宝,是时候安排一下了!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 | 醉饮千年,何以解忧?

赤金走龙 | 我不但有大长腿和小蛮腰,我还是皇帝老儿的“心头好”~

狩猎纹高足银杯 | 看大唐男儿如何帅你一脸~


王维曾在荐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阴,“诗佛”的称谓或缘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