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臨近新年,不少人都在計劃去哪兒玩,這也讓匠遊菌想起自己小時候,每年春年都要去玩的一個地方。

夕佳山古民居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夕佳山古民居位於宜賓市江安縣夕佳山鎮,與蜀南竹海、興文石海相近,距離成都大約4小時車程。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夕佳山民居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川南民居建築群,被譽為"中國民間建築化石"、"神州民間建築精粹"、“川南民居集大成者”,對研究中國民間建築史、民間藝術史。民間風俗史和川南社會史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夕佳山古民居是由江夏入川的黃氏家族營建,自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至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形成今日所見之規模。古民居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觀、精美的建築藝術、豐富的文化內涵、天然的白鷺公園,名聞遐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圈山築宅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夕佳山民居最初為明末錫姓人家所建,因圈山築宅,當地人便將其稱為“錫家山”。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清乾隆時,錫家搬遷,民居賣與黃篆庵。經黃氏後代逐年整修、擴建,到清末形成規模宏大的莊園式住宅。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1988年政府決定在當地建立民俗博物館,改“錫家山”為“夕佳山”。

風水寶地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夕佳山,山形鳥瞰猶如一隻大螃蟹,民居就建在蟹背之上。大門前一口水塘,如蟹口,門內兩口水井,如蟹眼。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據說門內兩口水井在起初水質清澈,後有一天左側水井水質突然變得渾濁,黃家主人左眼也得了白內障。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站在莊前極目遠眺,山下數十座小山丘猶如一隻只小螃蟹匍匐在前。遠處,左邊青峰山逶迤連綿,右邊白虎嶺山形聳峙,甚為壯觀。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傳說,夕佳山民居創建人黃應江在始建莊園時,請來的風水先生看了地形後說,青龍、白虎、朱雀3個方位均氣勢宏大,唯宅後玄武太矮,建議在宅基後壘土造山,以壯玄武,或廣植樹木,可招吉祥。黃應江聽後採納了這一種建議,在宅後廣植楨楠。。

白鷺莊園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來到夕佳山,除了參觀古民居之外,到後山近距離觀賞白鷺也是必不可少的遊覽項目。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因夕佳山後山樹木繁多,前方有小溪、水田,自然環境良好,每年春、夏、秋的三個季節裡,上萬只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鷺鳥都會雲集這裡,築巢、嬉戲。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白鷺群飛成為了景區一道美麗的景觀,因此夕佳山古民居也被譽為“天然鷺鳥公園”。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如今不僅景區對這些鳥類愛護有加,任由它們在這裡築巢嬉戲,周邊的百姓也自覺地保護它們,在周邊的農田、小道之上都能看見白鷺與其他鳥類的蹤影。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不過匠遊菌在此溫馨提示,不管晴天、雨天還是陰天,都必須帶一把傘才能到後山看白鷺~至於為什麼?去了你就知道了~

川南民俗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如今夕佳山已經成為川南民俗博物館,館內的房間內均按照古代川南民居進行擺放。

巴蜀第一樓竟藏在這座川南小鎮,還有成千上萬只白鷺在此棲息!

每年春節,夕佳山民俗博物館還會進行川南婚慶民俗表演,帶大家感受下真正的川南婚禮。

地址:宜賓市江安縣夕佳山鎮夕佳山民俗博物館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9:00-17: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