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關於酒與文學藝術,一起煮酒論英雄

我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我國是酒的故鄉,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酒又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我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華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文學藝術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在中國,酒已經成為我國人民的道地位。酒是一種文化的載體,中國酒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華夏酒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德、思想、文化的綜合載體。我們要繼承發揚我國傳統酒文化中重德明禮、尊祖交友、人際和諧、身心和諧、淺飲養身的精華。

酒文化:關於酒與文學藝術,一起煮酒論英雄

酒與文學藝術

在文學藝術的王國中,酒有獨特的功效,它對文學藝術家及其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國古代文人大都嗜酒豪飲,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李白自稱“酒仙”,歐陽修自號“醉翁”,辛棄疾“總把平生入醉”,曹雪芹“舉家食粥酒常賒”。酒是我國古代文人藝術創作的重要素材。文人借酒宣情、借酒言志、借酒澆愁,品評人生:曹操“對酒當歌”,孟浩然“把酒話桑麻”,范仲淹“把酒臨風”,蘇軾“把酒問青天”。陶淵明有《飲酒二十首》,杜甫有《飲中八仙歌》,歐陽修有《醉翁亭記》,蘇軾有《前後赤壁賦》。

“陶淵明之詩,篇篇有酒”(蕭統《陶淵明集序》);李杜詩文中,寫到酒的,李白有170首(篇),佔其詩文的百分之十六強,杜甫有300首(篇),佔其詩文的百分之二十一強(郭沫若《李白與杜甫》)。如果沒有酒,我國文學史就會黯然失色。酒後幻覺中人與宇宙萬物融為一體、生命得到昇華的“超然”境界,成就了一批華夏曆史上文學藝術大師的精典之作。酒給文人以創作衝動和創作靈感,“李白斗酒詩百篇”、“張旭三杯草聖傳”。酒後作詩,才思敏捷,妙筆生花,妙語連珠。

酒文化:關於酒與文學藝術,一起煮酒論英雄

賀知章《春興》:“杯中不覺老,林下更逢春。”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陸游《江樓吹笛飲酒大醉中》:“披裘對酒難為客,長揖北辰相獻酬;一飲五百年,一醉三千秋。”在繪畫和我國文化特有的書法藝術中,酒的功效更是奇異。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

草聖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於是留下了“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此外,在我國小說戲劇創作中,酒是構思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素材。《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煮酒論英雄”、《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醉臥怡紅院”、京劇中的《貴妃醉酒》都是家喻戶曉的借酒說事的精典之作。一個“酒”字,演繹了人世間多少帝王將相、英雄豪傑、才子佳人、普通百姓叱吒風雲、風雲際會、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故事。

酒文化:關於酒與文學藝術,一起煮酒論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