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的日常生活,只要有空閒時光,也難免要相互邀約喝上幾杯

借酒澆愁

以酒滿足精神需求,是人類社會各民族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陶淵明、李白、曹雪芹等文化修養出眾的大詩人、大文豪,也常常以酒誘發靈感、借酒澆愁。例如,自古以來,陶淵明的《飲酒》雖描述了桃源般悠然自得的生活,但實際上則是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的不滿情緒。“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用這句詩句,借酒來忘卻自己的煩惱,將心中對現實仕途的坎坷和不滿拋卻,卻是愁更愁。現代,人們親友去世。遇到困難、心中不快,借酒消愁除哀。這些無不是借酒來消除自己內心鬱悶苦悶的心情的典型例子。

有酒的日常生活,只要有空閒時光,也難免要相互邀約喝上幾杯

日常生活

即使是在既無大喜大悲的平靜心態下,只要有空閒時光,也難免要相互邀約喝上幾杯,聯絡感情,聊聊自己的理想抱負,談談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這些雖都是瑣碎之事,酒在此時此刻卻是起到了橋樑的作用。例如,在怒族生活中,有酒喝被視為人生最幸福的事,尤其喜歡聚飲,甚至,“晚上各自收工回家,吃罷晚飯後,心裡老覺得有一件事要做,而且非做不可,這件事就是集體喝酒”。大家聚到一起,飲著酒,趁著酒興,“把酒話桑麻”,表達心中的情感和思想,覺得是莫大的快慰之事。

有酒的日常生活,只要有空閒時光,也難免要相互邀約喝上幾杯

少數民族的歌舞藝術,也常常與酒息息相關。酒助歌舞之興,歌舞酣暢之時酒興益濃。而且少數民族還有大量的吟詠酒的“酒歌”,描述與酒相關的生活,抒發由酒激發的情感。審美情感。審美觀念、審美理想,藉助酒興,得以淋漓盡致地表現。日常生活中,適量的飲酒還對人們的身體有一定的好處,可以維護心臟健康,保護血管等等。

總結 酒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飲酒不是就飲酒而飲酒,它也是在飲文化。酒文化承載了官場文化,藝術文化,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培養了藝術情操,還在一定程度幫助人們聯絡感情,增進友誼,此外還對人們的身體有一定的好處。因此,在現代人們看來,酒已經不僅僅是食物,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有酒的日常生活,只要有空閒時光,也難免要相互邀約喝上幾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