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策展語

“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這個哲學命題,一直在拷問著思想的人們。當你一聲啼哭,帶著母親疲憊的微笑,赤裸裸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地方,這就是你的血地,從此便成了你的故鄉,永遠夢繞魂牽的地方。

2018 台州攝影雙年展的話題是“本土影像”,名家邀請展版塊當然也不能離題,我就邀請全國各地頗具代表性的攝影名家,用不同的影像媒介、語言、路徑,來講述他們各自故鄉的不同故事,從天山腳下,到東海之濱,從馬頭琴的餘音,到南海的濤聲……講述我們共同的“本土”——中國!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01、周潤生

出生於1968年,現為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石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縣工商聯副主席,陽原縣第十屆政協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師雜誌社》河北分社主任記者。張家口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陽原攝影家協會主席。

2014 年《追逐》入選“2014 洛杉磯中國攝影節”

2016 年《畫卷古堡》、《老城門》入選《中國攝影家走進聯合國》“自然中國”攝影作品聯合國首展

2017 年《古堡紅雲》入選“一帶一路”中國歷史建築藝術展

2018 年《相依》入選第24屆河北省攝影藝術展紀錄類銅質收藏獎

《相依》

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大地上,日新月異變化著的大都市,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湧向城市。留守在家鄉的父老,基本都是 60 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熱愛這片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熱土。在家鄉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樸生活,與老伴相守、與鄰里相守、與老屋田野相守、與天地四季相守……,也與家族的親人、自己的前半生、冥冥之中的命運相守。

他們大多純樸善良,互相表達之間那份深切的相依相偎和關心關愛,不是語言,而是更多的實實在在的行動。

這代留守老人將會相依為命,不離不棄走完人生最後的歷程。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02、郎曉光

中共黨員,研究生,高級經濟師。秦皇島廣順集團董事長、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秦皇島市攝影家協會主席,高級攝影技師。

《看我的》榮獲 2010 年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優秀作品

《鵜鶘》榮獲 2009 年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比賽“金像獎”

《科技引領時代》榮獲中國 2010 年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2011 年榮獲河北省攝影十傑,《海上靚影》榮獲第十五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藝術類金獎

2014 年《母與子》榮獲上海第十二屆國際攝影展銅獎

2016 年《母愛》榮獲第十八屆全國藝術攝影比賽金獎

《舔犢情深》《遷徙》榮獲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大賽銅獎

《北極熊》《我來了》榮獲 2017 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大賽收藏獎

《爭先恐後》榮獲 2017 年第十九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銅獎

2017 年被推選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代表另有數十幅作品分獲省市級獎項

《魅力秦皇島》

秦皇島,是個美麗而獨特的地方。說美麗,很明顯的理由,是因為這裡有秀美的山嶽,有優美的海濱,有壯美的長城。說獨特,是因為 :山嶽,天下皆有之 ;海濱,四海皆有之 ;長城,神州共有之。而集三者於一地,世上無雙,獨此一家焉。秦皇島之美,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古往今來,名人興嘆之,偉人歌詠之。然而對美最直觀最保真的記錄、表現和傳播,攝影是具有絕對優勢的藝術手段。有道是,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在這裡,我把秦皇島的美麗帶給大家,相信在分享秦皇島風光審美體驗的同時,還能帶給您發現美的有益借鑑。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03、趙 勇

現任貴州省凱里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著作權協會會員、貴州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北京攝影函授學院貴州分院27期學員、中國攝影家協會少數民族攝影人才第四期培訓班學員,全國中青年人才庫第二期培訓班學員 ;曾獲第十二屆貴州省攝影藝術展紀錄類銀獎,2016年度貴州省攝影“黔像獎”金獎。紀實作品《星星的孩子》入展2017第八屆都勻國際攝影博覽會。

《集市上的背篼》

貴州多山區陡坡,車載出行受到地理環境獨特限制,背篼便作為主要生存載體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背篼,古樸原始但生活裡不可或缺的器具,用竹、藤、柳條等做成,再加上一些棉布做成的襯墊,出行有了它,山高路遠都不是問題!

集市上的背篼不僅是一種器具,它裝載著一個家庭的生活供求,呈現出家庭的生活現狀,也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變遷,同時也保有對簡樸生活的執著和熱愛,對於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04、趙 磊

1966年8月8日出生於江蘇省沛縣,中國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優秀會員,昌吉回族自治州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五屆、第六屆政協委員。

曾獲得第 23 屆全國攝影展覽評委提名獎

第八屆國際攝影展覽優秀獎

第三屆《中國攝影》反轉片攝影大賽優秀獎

第九屆全國人像攝影展覽銅牌獎

第五屆上海國際展覽優秀獎

第十二屆“喀納斯”國際攝影大賽銀獎等

《最美的還是我們新疆》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05、郝樹國

紀實攝影師,哈爾濱師範大學傳媒學院攝影專業教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哈爾濱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尼康公司簽約講師。

2014年《中國攝影》“衚衕裡的清晨”獲一等獎

2016年《黑龍江電視臺》“藝術龍江”欄目個人專訪

2016年《哈爾濱廣播電臺》專訪,講述與老道外的7年情結

2016年《哈爾濱日報》整版報道 7 年記錄哈爾濱老城的故事

2016年《中國攝影報》“午後的老街”獲二等獎

2017年《老澡堂》組照參與《2017紐約國際攝影藝術展》並獲記錄類金獎

《生活的力量》

每座城市都有一個老街區,哈爾濱的老街區不同於其他的城市,這是一箇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是因修建中東鐵路而興起的移民城市。老道外是當年闖關東來的民工、商人的居住地。老道外不僅有著中國最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還有著厚重的闖關東文化。現今居住在這裡老居民很多是當年闖關東後的第二代、第三代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裡也是農耕文化向城市文化轉變的一個縮影。

七年時間每天遊走在老街區各個大院裡,聆聽著各門各戶的家長裡短。適逢精彩之處,從油乎乎的破兜子裡摸出相機拍攝下來。不知不覺中拍攝下大量的圖片和視頻,記錄了老街區原住民的日常生活、記錄了一些老字號小吃、百年澡堂、百年武館經營場景。雖盡是百姓吃喝拉撒之事,倒是折射出一種日常生活的力量。這力量使一代代的闖關東人在中西交融的哈爾濱這座城市中得以繁衍生息。時至今日 5500 多戶居民均已搬遷,這些中華巴洛克老建築將面臨拆遷與改造。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06、秦軍校

曾擔任過兩屆中國攝影家協會(新聞)紀實攝影委員會委員,深圳市攝影家協會輪值主席、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博學會士、臺灣亞洲影藝聯盟副秘書長、港深珠澳攝影聯盟主席。

2000年 出版《婚俗與喪俗》紀實攝影集

2003年 出版《紅白喜事》攝影畫冊

2005年 出版《終結小腳——中國婦女纏足考》圖文書

2006年 出版《為小腳女人留影》

2010年 出版《地坑窯院——中國人最後的“穴居”式民居》並榮獲“PIP——鳳凰衛視優秀攝影畫冊獎”第一名

2013年 出版《我在三都過端節》

2016年 出版《記憶鄉愁一一行走湘南古村落》世界上最大的畫冊,全開、五十斤重的裝置藝術大書

2006年 榮獲“中國攝影 50 年突出貢獻攝影工作者”稱號

2008年 榮獲“廣東攝影 50 年突出貢獻攝影家”稱號

2018年 榮獲“廣東攝影 60 年突出貢獻獎”稱號

《三門峽地坑窯院》

中國人最後的“穴居”式民居——三門峽地坑窯院,飽含著我對故鄉深深的眷念、對鄉土建築即將消失的一種無奈,以及對鄉土文化一種獨特的惜別。地坑窯院,當地人也稱“天井窯院”、“天井院”、“地窯”,是世界上獨有的建築方式,民居史上的一大奇觀,被列入河南省十大民俗經典。“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是地坑院的真實寫照,其建築結構充滿了讓人讚歎的智慧。

地坑窯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和科學,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反映了一定社會歷史階段人們的宗教信仰、社會狀況、經濟發展水平等,它記錄著更多的社會歷史發展軌跡和信息,在窯洞類居住環境中獨具特色,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這類建築是在平地上挖下一個院子,在地下建造一個穴居式的窯洞及房屋,成為一個非常獨特的民俗建築。鄉親們在窯洞內舉辦各類活動,包括婚喪嫁娶、喬遷等主要民俗儀式。作品中更有記錄家鄉的老人、生活的器物等。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07、郭張開

中共黨員,研究生,開封市文聯秘書長,開封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河南省攝影家協會理事,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涉及攝影、詩歌、散文、藝術評論等,在《人民日報》、《世界日報》、《時代報告》等海內外媒體發表多篇攝影和文藝作品。

《開封,遠去的古城》

作為千年帝都的政治文化中心,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所在。這些精華因歷史的積澱而愈加厚重,因歲月的磨洗而愈見輝光。即便它們散落在斷壁殘垣尋常巷陌,流落於街頭,蒙塵於市井,也不會沉淪了它們的價值。無論是《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市井生活,還是北宋以來,中原文明的起起落落,黃河的層層淤泥堆積,潛藏的文明鑄就了古城人的靈魂。“古城”之“城”,定義於開封古都歷史文化的本源性,強調地域性,梳理和延續開封城市的歷史文脈。而所謂“遠去”有兩層含義,一方面現代化進程中的古城發生了各種變化,於歷史越來越遠,也是對往事片段的回憶 ;另一方面在這遠去的過程中,舒緩地記錄著古城走過的時光,昭示了“古城”依然在場。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08、黃一冰

1972年出生於海南省陵水縣。1997年開始從事攝影創作,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海南省 攝影家協會理事、海南省青年攝影家協會會長、海南省海南省青年聯合會第五屆委員會常委、現為海口日報攝影部主任。

在從事十多年的攝影創作和工作中,有30幅攝影作品分別在第21屆、22屆全國攝影藝術展,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海南省攝影藝術展,十一屆、十二屆、十四屆、十五屆、 十六屆海南省新聞攝影獎評選中獲獎。

《遇到“老海口”》

海南省海口市起源於漢代,開埠於宋末元初,是一座擁有九百多年曆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 口的府城、博愛、水巷口等老街區,仍有許多清末民初的古建築,尤其是中山路一帶的騎樓老街別具南洋特色。

漫步老街,除了欣賞古老建築,老街人的歷史傳統也是令人感動的。海口的很多古宅內,廳堂牆壁上很多都掛有祖上的照片和畫像,不管社會怎樣發展,當我們在古宅內遇到“老海口”時,我們發現海口人永遠沒有忘記祖輩存在,他們把祖輩遺像掛在屋內大廳,讓子孫抬頭就能看到他們, 真是莫忘祖輩苦 ,方知今日甜。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09、程 偉

內蒙古赤峰人,赤峰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自學生時代接觸攝影便不離不棄。從膠片到數碼、從傳統暗房製作到電腦後期製作,年輕時學習油畫的經歷讓我鍾情於繪畫語言,潛心研習電腦後期製作,執著於把油畫的技法地運用於攝影作品,挖掘作品更深沉、凝重的人文氣息。

2017年 第七屆大理國際影會作品《風中的呼麥——蒙古人》獲“DIPE 國際攝影聯盟主席大獎”

2017年 參加《一帶一路——國際藝術巡迴展》在法國巴黎第十區政府大廳 ( 法國站 ),內蒙古美術館 ( 中國站 ) 蒙古國烏蘭巴托蒙古國藝術家展覽中心 ( 蒙古國站 )巡展

2017年 第 26 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作品《風中的呼麥——蒙古人肖像》入選

《蒙古長調》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是長生天的賜予,歲月流轉不曾改變。

當那一曲長調和著馬蹄聲穿越千年盪漾在草原,蒙古人血脈中的倔強與豪情也隨之澎湃。

風雷起,馬嘶鳴,羊羔咩咩呼喚著媽媽 ;

雨過的原野是花的海洋。

薩滿手中的狼皮鼓敲起了,去喚醒天地、神靈。

風雪肆虐,牛羊歸圈,

蒙古包裡馬頭琴響起,和著嘶啞的歌聲

——酒喝乾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

牛糞燃起的篝火映著額吉的白髮,

此刻奶茶正香。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10、滕 彬

桂林人,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廣西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桂林市文聯副主席,桂林市攝影家協會主席。

《風景中的勞作》

在桂林山山水水的大自然裡,有一群人幾乎每天都在這片土地上辛勤的勞作,而在如畫的風景中的勞動者,又為這美麗的桂林山水增添了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於是,我開始尋找另一種姿態的桂林人文及山水,在鏡頭裡發現了不一樣的桂林。這種發現,令我慢慢地思索,細細地品味,並不斷尋覓,嘗試新的拍攝方式來表現桂林。思路清晰了,拍攝方向明確了,於是工作之餘我避開了一脈相承追逐光影、雲霧、漁火的傳統“桂林風光”拍攝模式,在田間地頭遊走,尋找風景中的勞動者,讓他們成為鏡頭裡的風景。

一次兩次三次,一張兩張三張,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執著,那些風景中的勞動者堅定了我的拍攝信心。勞動,創造了美麗 ;勞動,創造了偉大。風景中的勞動者是我對傳統的桂林山水影像的一種反思,也是對拍攝不一樣的桂林一種追尋,其目的是讓更多的攝影人看到桂林除了自然景觀美人文景觀同樣也精彩。風景中的勞動者,顯示出桂林山水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嚮往,同時也讓更多人意識到生態和自然對人類本身的重要。雖然在這些影像裡,更多的視角還是帶著傳統的唯美和詩意,但是我已經開始意識到這種拍攝不一樣的桂林是今後的一個思路,也許,這僅僅是剛邁出的第一步,但我將堅定地努力為之,讓風景中的勞作成為桂林山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11、潘 成

安徽日報駐黃山記者站副站長、安徽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黃山市攝影家協會主席

《家在徽州》

對攝影師來說,徽州不僅是生活中的現實場景,也是一個文化中的地域概念。通過取景框看去,徽州是灰色的,是那白牆被雨水沖刷、時間消磨過後長滿斑駁的綠苔與烏黑的混合顏色,這是一種歷史沉澱的美 ;徽州又是是墨綠色的,是那環繞著徽州大地的群山上茂密的松杉與蒼翠的毛竹林的疊加的顏色,這是一種自然賜予的美 ;徽州還是白色的,是那群山懷抱中一湖清水的明鏡空靈與驚起的白色的顏色的統一體,這是一種不假修飾的透明的美。

徽州,一個古老曠遠的地名,承載著多少歷史的滄桑。一塊磚頭的翻動,一斷殘垣的觸摸,一座古橋的踏步,一次牌坊下的駐足,都能喚起一段塵封的歷史,收穫一個動人的故事。

這就是我的家鄉——徽州。

我想,這也是我這些圖片最終可以成立的原因。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二)

《中國攝影網》作品徵集

作品要求:

1、徵集作品中必須提供作品專輯主題闡述、攝影師的近期攝影工作照及個人簡介300字左右,其他可以提供包括個人聯繫方式、攝影經歷、榮銜資歷,重要獲獎、攝影感悟等(文件格式:TXT或DOC)。

2、個人作品集(每組15-30張,文件格式:JPG,圖片寬度大於3840像素,或者文件大小5M,不得有水印)必須有每一幅作品的標題或圖片內容說明。

3、將以上兩組文件打包壓縮成RAR或ZIP格式發送網站編輯部,萬能郵箱:[email protected]

4、作品入選刊登的,將直接成為中國攝影網簽約攝影師,其作品也將登記入庫,作圖片銷售代理,同時,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進行作品評選,編輯出版《中國攝影網》作品集期刊。

大數據推薦

中國攝影網專訪|西班牙街頭攝影師克里斯特·巴爾

台州攝影雙年展|全國攝影名家邀請展《血地》精品搶先看(一)

藝術節 | 影像見證40年衛生髮展

藝術節 | 中國電力四十年:牽電馭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