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春秧街:一条以漳州人命名的香港街市,左邻右舍竟然都说闽南语

南方36号院 前天


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漳州城市记忆/春秧街

有了菜市场,生活才有饱足的幸福感,春秧街展示了香港最质朴的一面。



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香港,北角


特立独行的春秧街

在香港北角的高楼大厦间,繁华之外隐匿着一条闻名遐迩的市井街市,叫做春秧街,带着不为人知的漳州色彩。

春秧街街名取自于一位从漳州角美走出的传奇人物郭春秧,后人称其为“南洋糖王”。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北角填海滩建店铺三百余间,开辟出这条日后在港岛独具风貌的街道。

春秧街的独特还在于这片街区通行的是闽南语而不是粤语,活生生的一个闽南人聚落。走在街上,耳边不时传来闽南乡间俚语,仿佛步入一个闽南市井文化博物馆。

来自《街头霸王》的记忆

更让人称奇的是,春秧街曾经是西方对中国异域想像之所在。这里是一代游戏玩家的共同记忆,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街机游戏《街头霸王2》里,中国功夫女孩春丽的主场,便是以春秧街为原型,那块醒目的 “厦门肉食公司” 招牌,灵感无疑来源于沿街的几家让人印象深刻的肉食品公司。

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让今天的春秧街名声远扬的是它的露天菜市场,在香港已是罕见,本地美食家蔡澜对此钟爱有加。蔡澜认为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头扎进菜市场,这里都是与生活最直接相关的味道,新鲜的、家常的、浓烈的、特有的,还有民生民意,丝毫不加掩饰地暴露在人们面前。

有了菜市场,生活才有饱足的幸福感,春秧街展示了香港最质朴的一面。

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走街串巷,串起两个世界的古早电车

春秧街让人眷恋之处还在于菜场中间那条叮叮车的铁轨,往来电车老旧的容貌几十年不曾变过,岁月仿佛在这里沉淀了下来。这是一条适合怀旧的老街。

坐在叮叮车内缓缓通过可以看到一幅奇景:铁轨完全淹没在大大小小的摊子、手推车和行人当中,人们不急不慢地行走在铁轨上,唯有等到电车快要碰到他们了才会让开身,电车过后人潮又继续将轨道吞没。这场景与传说中的世界最危险菜巿场—泰国美功市场颇有几分相似。

叮叮车行速缓慢,晃悠悠穿过大街小巷,电影感十足,从北角到中环,串起从市井到繁华、从朴实到摩登的两种世界,外来的人可以一路领略蔡澜所说的“拼命挣钱拼命吃的香港精神”。

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春秧街头尾两端的街边坐椅上,很多长者终日在此阅报聊天,或默默地望着眼前的人来人往还有周而复始行进的叮叮车,消磨残年岁月。很多闽南人来到春秧街后,一辈子便留在这个角落。

不愿离开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春秧街那股浓浓的乡情乡味。

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上个世纪有个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铺,形成了一条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