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對學生的影響真的都是不好的嗎?

玩遊戲對學生的影響真的都是不好的嗎?

如今,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走進網絡世界學習知識、享受樂趣,也有許多未成年人過度沉迷網絡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極大傷害,家長、學校及社會各界深感憂慮。網絡是把“雙刃劍”,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是全社會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一些青少年沉迷於網絡世界無法自拔,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民盟北京市委連續六年對北京市中小學生使用互聯網情況的調研表明,“部分青少年把網絡當作躲避負擔和壓力的精神’防空洞’換上網絡成隱綜合證. 有專家指出,網絡成癮綜合症正在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頭號殺手。“上網成癮的青少年,社會功能極度缺失。”從事網絡成癮治療的北京軍區總醫院陶然主任擔憂地說:“更可怕的是一旦他們道德失範、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惡性犯罪道路,對社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危害,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隱患。”“戒除網癮專家”陶宏開教授透露的數據更讓人觸目驚心:“北京青少年網絡犯罪率驚人,90%的青少年犯罪與上網成癮有關。”

當然,有部分遊戲本身對學習是有益處的。比如,帶有一點歷史(甚至戲說)的遊戲,其實可以讓孩子對歷史產生一定興趣,城鎮和城鎮之間的走動也可以讓孩子對地理有些看法(比如餘杭,渝州等)以我自己為例,之前對所有科目就是很呆蠢的,但是玩過某遊戲之後,突然有種‘好有趣,怎麼可以這麼有才華!’就對某個科目產生很大的興趣,進而開始閱讀對應的書籍,可惜茅塞頓開得太遲,當我感到有興趣的時候,歷史,地理科目已經不用考試了,心塞。比如,有些遊戲的出現,能夠讓孩子對某些東西報以更容易理解,這就不一定是電腦遊戲,可能是成語接龍之類,(因為和題目不符就不展開,明明很多不插電的遊戲都很有趣,花牌的存在也是為了記憶詩詞不是嗎?)

玩遊戲對學生的影響真的都是不好的嗎?

有專家指出,網絡成癮綜合症正在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頭號殺手。“上網成癮的青少年,社會功能極度缺失。”從事網絡成癮治療的北京軍區總醫院陶然主任擔憂地說:“更可怕的是一旦他們道德失範、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惡性犯罪道路,對社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危害,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隱患。”“戒除網癮專家”陶宏開教授透露的數據更讓人觸目驚心:“北京青少年網絡犯罪率驚人,90%的青少年犯罪與上網成癮有關。”

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的中學生表示對網絡感興趣,並有極少數的中學生以為“很長時間不上網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高一年級學生的上網率高達90%,其中有20%z左右的中學生是互聯網上的常客。超過50%的中學生每月上網的總時間在10小時之內,而5%的“網蟲”則超過了30小時。週末和節假日是中學生們上網的高峰時段;5%的中學生表示平時每天的課餘時間都能夠上網,20%左右的中學生上網時間並不固定;30%的中學生能自我束縛在每次1小時內,15%的中學生每次要在網上滯留3小時以上,10%的中學生則不固定。

玩遊戲對學生的影響真的都是不好的嗎?

網絡是個聚寶盆,也是個大染缸,各種色情、暴力、反動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備基本的是非斷定力。調查顯示85%的中學生認同“網上內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10%的中學生則不贊成這種見解。對於接觸不良信息的問題,中學生們要求客觀看待,不要把他們“一棍子打倒”。他們說:“請信任我們還是有斷定力和自制力的。。。。。。”作為家長跟老師,應該說:請讓行動讓我們相信你們的斷定力和自制力。。。。。。

囉嗦幾句:現在不管哪個階段的人群對於手機的使用頻率比遊戲的次數也沒得低,手遊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對於健康有意義的手機APP小編有好的推薦:果殼精選、知乎日報、HOPE、百詞斬都非常不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