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人类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200周年,(1818-2018)


纪念人类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200周年,(1818-2018)


玛丽·雪莱

Mary Shelley (1797-1851)

英国著名小说家, 生于伦敦, 英国著名 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1816年, 玛丽· 雪莱在法国, 瑞士交界处的日内瓦湖畔度假时,与丈夫雪莱及名诗人拜伦的谈话, 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1818年, 她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作品 《科学怪人》 一经问世, 便引起科学界的广泛争论,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作品之一"。 玛丽也因此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1910年《科学怪人》首度拍成电影,更增加了这本书的传奇色彩,许多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版本, 甚至让人将“科学怪人"一词同时用来指故事中的发明人及被发明者,然而这也正证明了这本传世著作内容丰富而影响深远.


1831年版《科学怪人》序言

1816年夏天, 我们访问了瑞士, 并成了拜伦 (Byron) 的邻居。起初, 我们三人或在湖上荡舟, 或在岸边漫步, 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当时拜伦正在创作 《恰尔得 · 哈罗尔德游记》 (Childe Harold) 的第三章, 他是我们三人中唯一将思想付诸文字的人。 他把所写的诗篇相继拿给我们看, 我们发现, 大凡诗歌中的火花灵光、 韵律的和谐悦耳尽在他这些诗歌中了。 他的诗篇似乎表明, 天国与人间的荣光是非凡而神圣的, 而我们和诗人都被这种荣光感化了。


纪念人类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200周年,(1818-2018)

可是, 那年夏天雨水甚多, 令人生厌; 连绵的阴雨往往把我们困在家中达数日之久。 我们手边有几本从德文译成法文的书, 写的都是些鬼故事, 其中一本是 《负 心郎的恋爱史> (History of the Incon-stant Lover)。 书中的那个男人曾向 自 己的新娘发誓诅咒不变心, 当他拥抱她时, 发现自己搂着的却是一个面色惨白的女鬼一一原来, 一个曾遭他遗弃的女人此刻变成了女鬼。 还有一本书, 讲的是一个罪孽深重的家族缔造者, 他的命运十分可悲-一他的家族已注定灭亡, 他不得不在几个年幼的儿子长到充满希望的年龄时, 将死亡之吻赐予他们。 半夜时分, 他那巨大的影子出现了。 只见他全副武装, 除面罩朝上掀开外, 活像 《哈姆雷特》(Hamlet) 中的鬼影, 在忽明忽暗的月光下, 他沿昏暗的大街缓缓走着, 最后消失在他宅院围墙下的阴影里; 少顷, 一扇大门洞开, 随即传来脚步声, 卧房的门开了。 他走到孩子们的床前,见他们蜷着身子, 睡得正甜。 望着自己青春年少的孩子们, 他不禁黯然神伤, 脸上流露出无尽的悲哀。 他弯下腰亲吻他们的额头, 孩子们顿时像被摘下的花朵凋残消亡了。 我后来再没看过这些故事, 然而我对故事的情节却仍然记忆犹新, 仿佛昨天刚刚读过一样。


纪念人类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200周年,(1818-2018)


“我们每个人都来写个鬼的故事。” 拜伦说道。 他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我们共有四个人, 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写了一个故事,其中部分情节后来被他附印在他的长诗《默泽珀》 (Mazeppa)的末尾。 雪莱比较善于以鲜明生动、 光彩 照人的各种形象以及美化我们语言的最为和谐的诗歌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而不太善于构思故事的人物和情节。 于是, 他根据自己童年时的一段经历动笔写了一个故事。 可怜的波利多里 (Polidori) 想出的故事很恐怖: 一个骷髅头女人透过钥匙孔偷看一一偷看什么我忘了, 但肯定是什么粗俗低级的事情-一一可是当波利多里将骷髅头女人的下场写得比大名鼎鼎的考文垂的汤姆还要凄惨时, 他一时不知如何写下去, 便不得已将那女人打发到卡普莱特家的墓穴中去了一一这是唯一适合她去的地方。 两位蜚声文坛的诗人竟也感到写故事单调乏味, 于是很快半途搁笔, 不再去写那不合他们胃口的故事了。


纪念人类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200周年,(1818-2018)


我紧张地思索着, 试图想出一个故事一一这个故事必须与前人写的故事同样精彩, 同样能激发我们去写新的故事; 它必须迎合人本性中那份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 从而引起人们极度的恐惧感-一这个故事要让读者 吓得不敢左右旁顾,吓得他们心惊肉跳, 面如土色。 如果我的故事不能达到这些要求, 那它就名不符实, 不配叫鬼故事。 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 可一无所获。 众人心焦如焚,盼望故事的出现, 可等来的只是 “没有” 这个索然无味的字眼。 母当这时, 我就感到自己才疏笔拙, 无能之极-一作家之不幸莫过于此丁。“你有没有把故事想出来?” 大家每日上午都这样问我, 而我母次都不得不回答说没有。这真令人无地自容。


纪念人类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200周年,(1818-2018)


桑切曾经说过, 万事皆有开头时; 而事情的开头又必然与其前面的事情相联系。 印度人曾给这个世界带来一头大象以助其一臂之力,可他们却让大象站在一只乌龟上。 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 发明创造是在混乱无序中诞生的, 而决不会在虚无空白中产生。 发明者必须先具备各种物质材料, 因为这些材料可以使模糊无形的东西固定成型; 然而, 仅有材料还不能发明任何东西。 搞任何发明创造, 包括那些想象中的发明创造, 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哥伦布和鸡蛋的故事。 发明创造的先决条件在于一个人是否能把握某事物潜在的作用, 能否形成并完善与该事物有关的设想。


纪念人类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200周年,(1818-2018)


拜伦和雪莱多次进行长谈, 在他们交谈时, 我只是一个虔诚的听众, 几乎一言不发。 有一次他们讨论了各种学说观点, 其中一点便是生命起源的本质, 以及能否发现这一本质以创造生命。 他们讨论了达尔文博士的实验 (我并不是说博士先生真的做了这些实验, 我以前也没这样说过; 我只是说, 当时人们曾传说他做过这些实验, 我这样说也许更能表达我的意思)。 他将一段细面条放置于一个玻璃容器中,直至它以某种特殊方式开 始做自发运动。 然而, 这样做并不能创造生命。 也许一具尸体可以死而复生, 流电学已显示出这类事情成功的可能性; 也许一个生命体的各组成部分可以制造出来, 再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赋予其生命, 使之成为温暖之躯。


纪念人类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200周年,(1818-2018)


两人侃侃而谈, 不知不觉夜已深了; 等我们休息时已过半夜。 我躺在床上无法人睡,也不能说我在思考, 因为突如其来的想象力攫住了我, 牵引着我, 使我的脑海里涌现出一连串的形象, 这些形象之鲜明生动, 远非普通思维所及。 我团着眼睛, 脑海里浮现出清晰醒豁的形象。 我看到一个面色苍白、 专攻邪术的学生跪在一具已组合好的人体旁边; 看到一个极端丑陋可怕的幽灵般的男人四仰八叉地 躺在地上。 少顷, 在某种强大的机械作用下, 只见这具人体不自然地, 无精打采地动了动。 他活了。 这情景一定会使人毛骨悚然, 因为任何嘲弄造物主伟大的造物机制的企图, 其结果都是十分可怕的。 这一成功会使这位邪术专家胆寒, 他惊恐万分, 扔下自己亲手制作的丑八怪, 撒腿逃跑。 他希望自己亲手注人那丑八怪体内的一丝生机会因其遭到遗弃而灭绝, 尚处于半死不活的丑八怪便会因此而一命呜呼。 这样一来,他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虽然他曾把这具丑恶的躯体视为生命的摇篮, 然而他相信, 坟墓中死一般的沉寂将永远为它短暂的生命画上句号。 他睡着了, 却又从梦中惊醒。 他睁开双眼, 发现那可怕的东西就站在自己床前,只见他掀开床帘, 睁着水汪汪的黄眼睛好奇地注视着他。


纪念人类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200周年,(1818-2018)


我吓得睁开双眼, 刚才的情景占据了我整个头脑, 一阵强烈的恐惧感不禁油然而生。 我真希望眼前的现实能驱走我想象中的怪物。 我能看见眼前的一切: 这房间, 这深色的橡木地板, 那关闭的百叶窗,以及透过窗户缝隙投射进来的月光; 我也分明知道不远处就是明镜般的大湖和白雪皑皑、 高耸人云的阿尔卑斯山, 然而, 我却很难摆脱眼前这个可怕的幻影; 它仍然死死地缠着我, 驱之不去。 我得想点什么别的才行, 于是我又想起了自己要写的鬼故事一一这讨厌的鬼故事真不走运! 唉! 要是我能写出让读者像我这天晚上一样害怕的故事那该多好!


纪念人类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200周年,(1818-2018)


突然, 一个令人振奋的念头如闪电般从我脑际掠过。 “有了! 它既然能吓着我, 就能吓着别人, 只要能把半夜纠缠我的暗鬼写出来不就成了。” 次日一早, 我便对众人宣布说, 我已经想出了一个故事。我当天便动笔写起来, 开头一句是 “那是11 月一个阴沉的夜晚”。 我所写的只是我想象中那些可憎可怖的情景。


纪念人类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200周年,(1818-2018)


起初, 我只写了几页, 不过是个小故事而已, 可雪莱硬要我开拓思路, 加大篇幅。 当然, 我丈夫并未就故事中的任何情节提出什么建议, 也很少谈他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但是, 如果没有他当时的鼓励,我的故事绝无可能以书的形式奉献给世人。 我这么说并不包括小说的原序, 根据我的回忆, 该序完全为他一个人所作。

现在, 我就再次让我这丑陋可怕的孩子走到读者中去, 愿它一帆风顺, 万事如意。 我非常爱它, 因为它降生在幸福快乐的日子里; 那时, 死亡和悲哀只是虚幻之词, 并未在我心中引起任何真正的共鸣。此书以数页篇幅记录了我们多次散步、 驾车和促膝谈心的情景。 那时的我有丈夫陪伴, 并不孤独, 可在这个世界上, 我已永远不能与他见面了。 当然, 这只是我个人的心情, 与读者无涉。

文章选自《科学怪人》【英】玛丽·雪莱著,于而彦译 作家出版社 2010年7月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