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職場健康課|職業中毒的症狀及預防

龙江职场健康课|职业中毒的症状及预防

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經濟的完善,以及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和國外技術的增加,職業危害由境外向境內轉移已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職業病危害因素由早期單一的幾個行業向各行業滲透,職業病危害因素在各行業分佈發生了新的變化。隨著各種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引進和使用,職業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時有發生。而且,生產性毒物種類繁多,行業分佈廣泛,接觸人群龐大;職業中毒例數在職業病中佔有很大比例。因此,做好職業中毒的預防,對於保護職工健康、建立和諧社會,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所謂職業中毒是指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接觸毒物所發生的中毒。造成職業中毒的生產性毒物種類多,侵入人體途徑主要是呼吸道和皮膚。

龙江职场健康课|职业中毒的症状及预防

由於生產性毒物主要是來自於勞動者的生產環境,因此,對於職業中毒主要是從根本上採取措施,消除、控制或儘可能減少毒物對職工的侵害。具體如何預防職業中毒,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消除和控制生產環境中的毒物

1、根除毒物:從生產工藝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質,首先儘可能用無毒物質代替有毒物質,在無法做到的情況下用低毒物質代替高度毒物質,從而限制化學原料中有毒物質的含量,例如用硅整流器代替汞整流器;用無汞儀表代替汞儀表;用鋅鋇白、鈦鋇白代替鉛白製造油漆等。

2、降低毒物的濃度:降低生產環境中毒物的濃度,減少人體接觸毒物水平,以保證不對勞動者產生健康危害是預防職業中毒的關鍵。主要是使生產環境中毒物的濃度降到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要求。因此,要嚴格控制毒物逸散到生產環境中的機會,避免操作人員直接接觸;對於逸出的毒物,防止其擴散,並淨化後排出廠外。

(1)、技術革新:對於有毒作業,生產過程儘可能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從而減少勞動者接觸、消除毒物逸散。例如,鉛熔鍊用機械澆鑄代替手工操作;手工電焊改為自動電焊等。

(2)、通風排毒:在有毒物質生產過程中,如密閉不嚴或條件不允許密閉,仍有毒物逸散到生產環境中時,應採用局部通風排毒系統,將毒物排出,這是預防職業中毒的一項重要輔助措施。其中最常用的為局部抽出式通風,這種通風方式常與密閉毒物發生源的方式相結合。常用局部通風排毒裝置有排毒櫃、排毒罩和槽邊吸風等,按毒物發生源及生產設備的不同特點,分別採用合適的排毒裝置。其原則是儘量靠近毒物逸出點,防止毒物擴散而又不影響生產操作,且便於維護檢修。經通風排出的毒物,必須加以淨化處理後方可排出,並可回收綜合利用。

3、工藝、建設佈局:生產工序的佈局不僅要滿足生產上的需要,而且應符合衛生上的要求。生產性毒物逸散的作業環境,生產區域之間應區分隔離,以免產生疊加影響;在符合工藝設計的前提下,應從毒性、濃度和接觸人群等方面考慮,應呈梯度分佈。生產性毒物逸出源,應佈置在下風側。對容易積存或被吸附的毒物如汞,或者能發生有毒粉塵飛揚的廠房,建築物結構表面應符合衛生要求,防止沾積塵毒以及引起塵毒二次飛揚。

二、個體防護:個體防護在預防職業中毒中是一項重要的輔助措施。

1、合理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個人防護用品包括防護帽、防護眼鏡、防護面罩、防護服、呼吸防護器、皮防護用品等。選擇個人防護用品應注意其防護特性和效能。在使用時,應對使用者加以培訓;平時經常保持良好的維護,才能很好的發揮效用。

2、做好健康監護工作:對接觸有毒物質的職工,應進行上崗前和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排出職業禁忌症,發現早期的健康損害,以便及時處理。

3、在有毒物質作業場所,還應設置必要的衛生設施如盥洗設備、淋浴室及更衣室。對於能經皮膚吸收或局部作用危害大的毒物還應配備皮膚洗滌、消毒和沖洗眼的設施。對於接觸毒物的人員,合理提供保健食品,適當開展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三、安全衛生管理措施:管理制度不健全、設備維修不及時以及違章操作等常是造成職業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來消除可能引發職業中毒的危險因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應做好企業管理部門和勞動者職業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其對防毒工作的認識和重視,自覺執行有關職業安全衛生法律法規以及企業內部各項規章制度。對於從事高毒行業的企業,應安排專業人員定期對作業環境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進行檢測,控制作業環境中有毒物質的濃度,使其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總之,職業中毒的預防應採取綜合預防的措施,消除、控制或者減少有毒物質對勞動者健康的侵害,確保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編。。輯:郝。璐

圖文校對:劉。彥

來。。源:職業病網

龙江职场健康课|职业中毒的症状及预防

點擊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