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教育,除了陪伴還有這些

魯迅:“教育是要立人。”家長們在擇校買學區房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到底希望孩子通過接受怎樣的教育成為怎樣的人? 家長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應該懂些什麼?什麼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下面兩個小故事。

“女兒霸凌同學,父親罰她徒步8公里上學”

“女兒霸凌同學,父親罰她徒步8公里上學”美國俄亥俄州一位10歲女孩因為兩次在校車上霸凌,被禁止乘坐校車3天。她父親採取的教育方式是讓她在2攝氏度的氣溫裡徒步8公里上學,父親開車在後面跟著,並錄像發在網上。這段錄像獲得63000多回帖,大多數家長對這種教育方式表示支持。

好的家庭教育,除了陪伴還有這些

好的家庭教育,除了陪伴還有這些

好的家庭教育不應是一味的包容甚至是包庇,適當的懲罰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有可能會給別人帶來難以撫平的傷害。這名父親說:我知道很多父母不贊同我的做法,但是總得讓她反省自己的錯誤,也希望父母們都能對自己小孩兒的錯誤行為負責任。孩童時期是他們建立三觀的重要時刻,過分溺愛其實就是在害他們,希望大家都能懂得這個道理。

“國外爸爸教女兒情緒管理”

事情的起因是爸爸和女兒開玩笑,不小心惹怒了女兒,女兒非常生氣.

來看看這位爸爸是怎麼做的。

好的家庭教育,除了陪伴還有這些

第一步,讓孩子接納負面情緒。

爸爸告訴女兒:

“你不一定非得要開心。”

“生氣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可以生氣。你可以生我的氣也可以生媽媽的氣生妹妹的氣,甚至生自己的氣。”

情緒有正負之分,但絕沒有對錯之分。

我們首先應該告訴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不要有負罪感,不要覺得自己做了「錯誤」的事,因此成了壞小孩。

被觸犯了可以生氣,失敗了可以難過,看到比自己優秀的可以羨慕......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所有的情緒都是正常的。

第二步,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好的家庭教育,除了陪伴還有這些

“不管你多生氣,生誰的氣,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我們都會保護你。”

「我們會接納你的情緒」

爸爸告訴女兒,不管你有怎樣的情緒,你都是被愛著的。爸爸媽媽會接納你的情緒,理解你的心情,並鼓勵你表達情緒。

孩子的世界很小,對他們來說,父母是他們生活的90%,所以他們會格外在意父母的感受,這時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不要擔心爸媽會因為你發脾氣而不喜歡你,你永遠安全,永遠是被爸媽保護著的小公主。」

第三步,瞭解傾聽鬧情緒的根源

好的家庭教育,除了陪伴還有這些

「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眼淚,孩子鬧情緒總會有個導火索,孩子需要有意識到導火索是什麼的能力。

錯誤的例子:

孩子:我這次考試沒考好,很難過。

爸爸:這點小事有什麼可難過的,不要難過。

這樣的對話毫無意義,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企圖說服孩子。

孩子傾訴時,我們需要在一旁默默傾聽,和孩子共情,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感受。

正確的例子:

女兒:我的小海龜,今天早上死了。

爸爸:哦,是嗎?真沒想到。

女兒:它是我的好朋友

爸爸:失去朋友應該很難過。

女兒:我還教他們玩遊戲。

爸爸:嗯,你們在一起玩得很開心。

女兒:我還每天給它餵食。

爸爸:你真是挺關心那隻小海龜的。

說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父母通常會擔心他們說出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更難過,其實相反,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心裡會感到安慰,因為孩子會感覺到有人能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

第四步,幫助孩子疏解情緒

好的家庭教育,除了陪伴還有這些

“有時候可以直接停下來,大聲發洩或者拿枕頭出氣。”

“現在我們去散散步吧,把它拋在腦後。如果你想把憤怒遠遠拋在腦後,你也可以跺腳。只要能擺脫壞心情,你想做這些都可以。只要你覺得好受一些。”

可以有情緒,但不能陷在情緒中,我們需要教給孩子正確釋放情緒的方法。

壓抑情緒並不會讓心情變好,情緒需要發洩出來,所以大哭也好,跑步也好,大力打枕頭也好,在孩子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釋放情緒吧。

培養情緒管理能力需要時間,我們慢慢來。

總結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性格養成以及健康成長非常重要。一味的溺愛或是打罵不僅對孩子的成長起不到正面作用,還會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階段讓孩子對這個世界產生誤解,進而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好的家庭教育往往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一生,不動聲色的讓孩子領跑於同齡人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