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湖南頻道頭條:瀏陽經開區高新產業領先發展

新華網湖南頻道頭條:瀏陽經開區高新產業領先發展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決定在長、株、潭三市範圍內規劃佈局一批規模大、集中度高、競爭力強的專業特色產業基地,共有17個產業園區被授予省級“特色產業園”稱號,這些產業園區,因其不同的功能定位,在長株潭版圖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濟“核心增長極”。其中,國家級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被授予“生物製藥特色產業園”和“電子信息特色產業園”。

作為瀏陽經開區兩大主導特色產業,生物醫藥和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優勢日漸凸顯,今年1至6月,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130.77億元,同比增長12.5%;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196.28億元,同比增長23%。繼去年招引到爾康製藥澱粉膠囊、藍思科技總部及研發基地兩個投資過50億元的優質項目後,園區今年又成功引進生物醫藥類的利美健康產業園項目、電子信息類的歐智通智能移動終端產業園項目,兩者總投資額均超過50億元。

新華網湖南頻道頭條:瀏陽經開區高新產業領先發展

在兩大特色產業的帶動下,瀏陽經開區工業經濟穩健增長,1至6月,實現工業總產值370.1億元,同比增長17.5%;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61.75億元,同比增長17.7%;實現財政稅收14.86億元,同比增長23.8%。以項目建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以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園區轉型升級、以改革創新激發區域發展活力,瀏陽經開區正走在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最前沿。

產業結構調整“三部曲”

不可否認,不少經開區產業結構調整的起因多是經濟下行、區域競爭加劇和自身結構性矛盾的“倒逼”。在瀏陽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郭力夫看來,瀏陽經開區經濟能夠實現逆勢上揚,同樣是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果。

“宏觀經濟越慢,意味著微觀的變化越快;宏觀經濟越不好,意味著結構調整的速度將越快。”郭力夫認為,在經濟新常態下,宏觀經濟的減速實質上是新經濟版塊的增速無法彌補落後經濟版塊的減速,所以必須加快調整園區產業結構。

在瀏陽經開區管委會班子眼中,產業結構調整有三層含義,即淘汰落後產業,保持傳統產業穩定增長,大力增加新經濟版塊份額。

何謂新經濟版塊?它是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產業引領的快速增長版塊,可參與國際產業鏈分工,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瀏陽經開區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健康食品、節能環保等產業各具特色,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是瀏陽經開區新經濟版塊的主要代表。

另外,園區產業還包括穩定增長版塊,即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適應的食品、日化用品、保健品等產業,屬於剛性增長版塊。

新華網湖南頻道頭條:瀏陽經開區高新產業領先發展

瀏陽經開區金陽文化藝術中心

除此之外,落後產能、過剩產能和重汙染、高耗能產業屬於要減速、放緩或被淘汰的版塊。郭力夫向記者介紹,從今年開始,瀏陽經開區將15家土地利用效率低、21家汙染需要治理的企業“提”出來,一是鼓勵上市公司對這些企業進行兼併重組、轉型提質,二是鼓勵企業自身加大投入、升級改造,三是企業退出,由園區收回土地,重新對外招商。

據統計,2013年瀏陽經開區新經濟版塊份額還在50%左右徘徊,經過2014年的項目建設推動,園區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引進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項目24個,其中投資過50億元項目2個、過30億元項目1個、過20億元項目1個、過10億元項目2個,新項目投資強度達到每畝500萬元,新經濟版塊份額提升至70%。基於此,瀏陽經開區年初再次榮獲湖南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一等獎,並作為全省唯一園區代表作了典型經驗推介。目前,瀏陽經開區提出了新目標,2016年新經濟版塊佔比將達到80%。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5月底,湖南省經信委首次發佈全省重點產業園區工業運行質量評價報告,瀏陽經開區的區域競爭力指數和結構優化指數均為100,領先全省其他參評園區。

改革創新激發活力

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瀏陽經開區以壯士斷腕的勇氣與魄力,將園區管理創新和制度改革不斷引向深入,為特色產業要素聚集、產業鏈完善創造優良環境,為創新創業鋪平道路。郭力夫向記者介紹,唯有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激發園區活力,這包括加快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市場化改革、創新投融資體系、創新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

改革如何推動?他們先從體制機制上入手。如落實“三定”方案,建立權責相符、高效、務實、廉潔的行政運作機制,優化園、鎮管理體制,改進招商引資的方式方法,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審批的綠色通道。按照上級要求和民眾需求,逐步落實國家級經開區的經濟管理權限,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瀏陽經開區還將大力推進網上服務、網上辦證、網上審批,提高行政效率。同時,鼓勵政府“購買服務”,將社會事務往基層下沉,能交給市場的儘量交給市場、能交給鄉鎮的儘量交給鄉鎮,最大限度使園區由“辦社會”變成“管社會”。

按照今年1月1日施行的新《預算法》要求,瀏陽經開區逐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通過實施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建立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下放公共預算審批權限,使財政資金使用更加規範、科學、精準、高效。通過強化財政管理,經開區將積極探索財稅徵收與產業發展、財源培育的有機結合。

與此同時,嚴格幹部提拔任用管理,落實民主決策、任職公示等制度,依託黨校、高校和金陽論壇等對各級管理人員進行思想、業務培訓,拿出多個崗位開展競聘上崗,有效提高了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和幹事創業活力。

經開區還在開發模式上進行改革創新,根據國務院相關文件要求,改革投融資模式,控制政府債務。通過積極推行PPP模式、發行企業債劵等,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多元化投資、多領域經營。

新華網湖南頻道頭條:瀏陽經開區高新產業領先發展

2014年11月,瀏陽爾康製藥木薯澱粉膠囊生產基地一期工程正式投產。圖為生產車間。

據瞭解,經開區開發投資公司去年成功發行13億元公司債劵,並創下同期同類市場中發行利率最低和湖南城投債發行利率的新低。以PPP模式與央企、世界五百強中交集團旗下的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簽訂了總投資50億元的金陽湖片區綜合開發項目戰略合作協議,目前,正在加緊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

為促進政府平臺公司轉型,經開區管委會將整合下屬4家國有公司,加強開發投資公司等國有平臺公司的管理和改革。通過政企分開、清理整合、完善監管等,促進園區國有平臺公司的轉型提質,使之適應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的需要和市場化改革的需求,更好發揮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開發配套的主體作用,提升盈利能力和水平。

打造湖南高新產業高地

事實上,瀏陽經開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各項改革創新昭示了一個事實:集納了產業基礎要素、產業鏈發展環境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健康食品產業集聚平臺,正成為瀏陽經開區乃至湖南對接全球產業分工、沿海經濟轉移的最具吸引力的舞臺。今年上半年,瀏陽經開區新簽約產業項目13個、合同引資136.8億元,目前在談並即將簽約的產業項目有19個。經過近些年的培育和發展,靠生物醫藥起家的瀏陽經開區已成為湖南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增長極,併成為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高地。據悉,目前湖南產業園區中高新技術產值佔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在20%以上的園區共有5個,而瀏陽經開區的高新技術產值佔比高達84.7%,比第二名高出50.2%。

新華網湖南頻道頭條:瀏陽經開區高新產業領先發展

長沙E中心

據介紹,瀏陽經開區除現有藍思科技、介面光電、利爾電子、陽光新材等電子信息企業外,還有基伍通訊、歐智通科技、江蘇宏泰新材、東莞兆豐精密儀器等在建企業十餘家,重點在洽談的企業十餘家。根據規劃,佔地2000畝的長沙智慧港項目,未來2至3年將引進智能手機產業鏈配套企業200到300家。

今年,瀏陽經開區將繼續在手機整機、配件以及無線網絡產品等移動智能終端產業領域尋求新突破。根據協議,深圳市歐智通科技有限公司將在園區建設智能移動終端產業園,該項目計劃總投資55億元,佔地500畝,主要建設含無線網絡產品、模具、移動電源、顯示屏、平板電腦等產品的設計及生產基地,通過3至5年時間,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以上。深圳市泰奇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投資2億元,建設大尺寸觸控一體機及手機整機生產基地,年產值預計將達40億元。

記者還了解到,園區內重點打造的創新創業基地“長沙E中心”,總佔地500畝,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分三期開發。包括3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12萬平方米精品公租房,4萬平方米星級商務酒店及配套商業街區,3萬平方米總部辦公區,1萬平方米會務、展覽大樓等。今年還將再完成7萬平米標準廠房、辦公場所和周邊道路、水電、環境等配套建設。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湖南省規模最大、配套最全的工業地產項目,可為200餘家電子信息、互聯網、醫療器械等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和入駐提供完善的配套條件。

生物醫藥產業同樣後勁十足。目前,瀏陽經開區稅收過千萬元企業達23家,其中15家來自制藥企業,上市公司爾康製藥和威爾曼製藥、九典制藥、華納大製藥、金泰製藥等骨幹企業,成為湖南醫藥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去年,瀏陽經開區醫藥航母爾康製藥“十年磨一劍”,投入數億元,研製出世界領先、市場應用前景廣闊、將逐步替代明膠膠囊的木薯澱粉膠囊,開創了全球澱粉膠囊生產之先河。截至目前,爾康製藥所擁有的澱粉膠囊專利已遠遠超過了該領域除它以外全世界申請專利的總和,這些突出成績也進一步鞏固了爾康製藥在全國藥用輔料行業的龍頭地位。

今年,園區又有一大批規模醫藥企業項目陸續開工。瀏陽市利美免疫力修復中心有限公司計劃一期投資20餘億元,在全國率先建設以免疫力系統修復治療為主的健康產業園項目。目前,該項目門診大樓已完工,其他設施正在抓緊規劃建設中。百沃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0億元,佔地80畝,建設一類生物製品表皮生長因子及抗干擾素生產基地,建成後年產值預計達20億元。(張晶 謝嬈 章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