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中國女性與酒

葡萄酒是蘊含深厚文化內涵的飲料,中國在長期的文化發展和積澱中形成了深厚、獨特的酒文化。酒與宗教、哲學、文學、藝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一杯酒中折射出社會歷史發展的脈絡。葡萄酒不僅是男性朋友喜愛的飲品,更是中國女性的重要酒精飲料。

究女性與酒及葡萄酒的關係,對於瞭解中國女性走向社會、經濟、文化、思想獨立的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於瞭解中國的酒和葡萄酒文化,瞭解市場的發展趨向也有積極的意義。

歷史上的中國女性與酒

中國女性與酒

1.史詩時代

甲骨文中沒有“酒”字,酒的表述為“酉”,不從水。因出土地點的不同,酉字象形也稍有不同,時代大約都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末。對於酒的發明,晉代文人江統的《酒誥》中有段介紹:“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積鬱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

《戰國策·魏二》的記載是:“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從這個記載上看,酒是帝女令儀狄製作的,時間是夏初。關於儀狄,有人認定是男性,也有人說是女性,著名歷史學家端木蕻良先生認為儀狄為女性,並說像儀狄這樣的女人在那個時代“丈夫應是多數的”。

命儀狄作酒的帝女一般被認為是天帝之女,或舜帝之女,《山海經圖贊》中說她是“天帝之女,蓬髮虎顏”。古代釀酒的人,最初可能也大都是女性,這可能與當時男女社會分工有關,所以古代將最高的祭祀用酒稱作“女酒”。《周禮·天官》記載有:“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這裡“女酒”是掌管造酒業的女人,“奚”是奴隸。

歷史上的中國女性與酒

在中國女性從有酒開始可能就是酒的消費者,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光明日報》第一版頭條消息是在遼西發現了五千年前受祭的神靈,那是一座女神廟,當時的祭壇是獻給她的。從傳說看在古代中國酒與女性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總所周知,古希臘神話裡的酒神是狄奧尼索斯(Dionysus),羅馬帝國時期的酒神是巴庫斯(Bacchus)。在中國的文化裡更具有代表性意義並被廣泛提及的是酒仙而不是酒神,如果要考證中國的酒神合適的候選者是屈原《楚辭》中的山鬼,儘管對山鬼的性別有所爭論,但有相當的學者都認為是女性,“被薜荔兮帶女蘿”,其形象和巴庫斯還有幾分相像之處。

2.漢代

漢代是中國酒和酒文化發展的重要時代。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並帶回了葡萄和葡萄酒。漢代對酒實行專賣,始於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御史大夫桑弘羊建議“榷酒酤”,但只實行了十七年,後改專賣為徵稅,每升稅四錢。東漢時,因所屬統治區縮小,又常遭水旱之災,所以一再禁止私人賣酒,造成價格太高,民多不便。

歷史上的中國女性與酒

對漢代女性飲酒的記載主要還是上層的貴族女性,漢代女文學家班婕妤多才多藝,曾被漢成帝寵幸,后皇帝移情趙飛燕和趙合德,她自做賦曰:“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最後兩句的意思是看看左右兩邊一張張和悅面孔,只好舉起精美的酒杯借酒消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