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知識付費”,講的什麼,自己沒點B數嗎?

前言

之前寫了一篇文章, ”。

褒貶不一,有好評,也有差評,其實對於我來說都不重要。

我只想做一個自媒體人,做一個說“實話的”自媒體人,讓“心裡沒點B數嗎?”進行到底。

萬事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環。

因為人們對知識的渴望,所以衍生出了“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

“知識付費”就好比賭博一樣,賭了這次再賭下一次。

因為我們總是希冀這次的課比上次好,越陷越深,錢越花越多。

看到一篇文章,趕緊收藏;看到一個課程,趕緊購買。

在知識面前,我們可能像打折促銷一樣,生怕錯過。

就像現在沒時間,也會想著有時間了再看:這可是可能改變命運的知識啊!

因為是知識,所以我們購買起來比衣服等更加沒有負罪感。

也許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但,人性的弱點卻變成了“知識付費”的賺錢手段。

可以為“知識”付費,但不能為“信仰”買單!

所謂的“知識付費”,講的什麼,自己沒點B數嗎?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和我朋友說到,我要寫一篇關於“知識付費”的文章。

我提到“可以為“知識”付費,但不能為“信仰”買單!”,她問我為什麼用的是“買單”一次。

在我看來,“買單”其實是一個貶義詞,就好比給老闆“買單”、給領導“買單”、給自己“買單”、給資本“買單”。

如果可以,我希望今年,“不再為XXX買單”成為熱詞之一。

學習不僅僅是習慣,學習更是一種“信仰”。

學習知識是充實自己,提升自己最好的途徑。對於我們而言,我們確實願意為學習知識“付費”。

但,對於大部分“知識付費”,我只想說,你竟然把我們的“信仰”當成你們掙錢的手段。

對於你們這種賺錢的手段(商業模式),竟無法評論你們到底是好還是壞。

說你好,是因為你利用互聯網讓學習模式更新穎,時間更“碎片化”,做到知識“共享”。

說你壞,是因為你把人們的“信仰”當成牟利的手段。因為你們只看到了“付費”,而不是“知識”本身。

對於一種新的模式,我們總會說“利大於弊”。而唯獨你們,是“弊大於利”,至少從現狀看。

物品交換的原則就是“等價交換”,如果價值不統一時,那有一方就要為自己的“不明智”買單。

在國內,現在的商業模式下,買單的人,永遠是普通的老百姓。

可以為自己的“不明智”“愚蠢”“錯誤”“不理智”等買單,但真的不應該為“信仰”買單。

所以,我想說,可以為“知識”付費,但不能為“信仰”買單!

“知識付費”,你們到底有沒有所謂“知識”負責?

所謂的“知識付費”,講的什麼,自己沒點B數嗎?

隨著付費課程的出現,你會發現新的名詞越來越多,比如:

成甲的《如何靠知識管理獲得爆發式成長》裡面提出的“臨界知識”概念,你事實上就會發現它就跟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換湯不換藥;

周永帆的《記日記,一個小眾成長的利器》,小眾成長不就是比較少數人使用嗎?

蘭啟昌的《如何用成長型心智實現你的人生跨越》,成長型心智就是積極主動思考模式。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新名詞?當然是為了營銷所需,人都是好奇的,也都是喜歡新鮮的,如果跟以前的道理一模一樣,我為什麼還要聽你的呢?

太陽底下無新事。這個世界上的很多道理都是早已存在並且不會變化的。你只要抓準了幾條核心的,就已經夠你行走江湖幾十年。

當然你也完全可以自己鑽研透徹之後老酒換新瓶,用來忽悠新的消費者。

打著“付費知識”割韭菜,遊戲是你們定的,規則也是你們定的。

“知識付費”的標籤從“學習知識”慢慢的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無中生有”“偷樑換柱”等。

請給“知識付費”一條活路,還“知識付費”一片淨土

所謂的“知識付費”,講的什麼,自己沒點B數嗎?

雖然我們經常自嘲的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別人就出生在羅馬”“你努力的天花板只是別人的起跑線”

但,唯一可以改變命運的就是“知識”,老祖宗留下的話,自有其道理。

我認為有三樣東西,無論何時都不容侵犯:

1.國家主權不容侵犯。

2.人民利益不容侵犯。

3.知識淨土不容侵犯。

在此聲明,我並沒有否定“知識付費”整個行業,因為有一些企業做的還是很好的,而且我也很看好這個“風口”。

只不過因為可以賺錢,所以這個行業越來越亂,做的越來越多,知識質量越來越差,濫竽充數越來越多。

我希望這個行業可以越來越來正規,真的可以走上“知識”分享的正規上。

在此,我想說。

請給“知識付費”一條活路,還“知識付費”一片淨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