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看內蒙|塞外青城的蒙元文化底蘊

全景看內蒙|塞外青城的蒙元文化底蘊

陰山腳下,塞外青城,430年的時光荏苒,在這片土地上,人間悲喜隨著歲月更迭,積澱下深厚的蒙元文化底蘊。如果有一天,你區外的朋友來呼和浩特做客,你會怎樣向他介紹這片土地?你會給他推薦哪些景點和美食?如果你也不知道,那麼今天就帶你走走轉轉,幫你找到一個正確的答案。

全景看內蒙|塞外青城的蒙元文化底蘊

此刻,小編座標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昭寺廣場,我們今天在這裡帶領大家一起領略大昭寺風采的同時,也感受一下青城文化。我們今天請到的嘉賓是內蒙古凱撒國旅導遊劉江,現在,就讓劉江帶領我們遊覽青城吧。

全景看內蒙|塞外青城的蒙元文化底蘊

在正式遊覽前,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本期的“金牌導遊”劉江。劉江本科就讀於內蒙古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從事導遊工作已經13年了。從業期間,他獲得過眾多獎項:2009年榮獲呼和浩特市阿拉坦汗杯導遊大賽優勝獎、2015年榮獲中國國家旅遊局頒發的中國好導遊、2016年參加中蒙俄三國一帶一路博覽會;2017年被評為呼和特市文明導遊員。

劉江告訴我們, 呼和浩特已經有了四百多年的歷史,元代時候的呼市也叫“綏化”、“歸綏”,直至1954年正式更名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而遊覽青城,第一站選在大昭是非常合適的,有一句話叫“先有大昭寺,後有歸化城”,這裡不但是保存最好的藏傳佛教寺廟,而且是呼和浩特城市文明的發祥地。

全景看內蒙|塞外青城的蒙元文化底蘊

在大昭廣場的正中央,矗立著一座雄偉的雕像,這個人,對呼和浩特人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銅像又叫阿拉坦汗像,阿拉坦汗是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孫,在明萬曆七年,阿拉坦汗與其夫人三娘子主持建造了大昭寺,寺廟中供有銀佛,又稱銀佛寺、坦汗召。

關於大昭寺的建造還有個小故事,據說阿拉坦汗當時患有痛風,四處尋醫治療,在此過程中,阿拉坦汗接觸到了藏傳佛教,並將其帶回蒙古高原。所以,接受了藏傳佛教的阿拉坦汗和三娘子主持建造了大昭寺,並陸陸續續在周邊又建造了其他建築,慢慢地,這裡人丁漸漸興旺,逐漸形成了歸化城。

呼和浩特背山靠水,地勢優秀,是蒙漢和親,共通繁榮的聚居地,呼和浩特是蒙語青色之城的意思。如今的呼和浩特共有四個行政區,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玉泉區,呼和浩特的發源和發展離不開玉泉區,可以說,玉泉區見證了呼和浩特的發展史。

全景看內蒙|塞外青城的蒙元文化底蘊

關於玉泉區的名字,也有一段歷史:相傳康熙皇帝未到歸化城前,此處並無井水。康熙皇帝路過大召時,“過此,馬蹄踏地,有泉湧出,味清而甘,四時不竭,居民建神祠於其上。水側流數步北匯為池,上蓋巨石作井眼,寺前一帶鹹取汲焉”。此後才有了玉泉井。

因為傳說是康熙皇帝御馬踏出之泉,所以玉泉井又有“御泉井”之說。玉泉區因此井得名。

呼和浩特市已有430多年的歷史了,玉泉的水源一直保留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這口泉可以說是百姓泉,水質乾淨清甜,滋養著一方百姓。

全景看內蒙|塞外青城的蒙元文化底蘊

劉江的講述吸引了眾多市民的圍觀。劉江講述,康熙幾次微服私訪來到大昭寺內,在這裡講經說法普度眾生,善男信女來此拜佛,所以說大昭寺是康熙的家廟,其地位和北京的雍和宮同等重要。近十幾年,大昭寺燒香祈福更加頻繁,每年大年初一初二,這裡香客滿滿。

大召寺是呼市的地廟,更是帝王的家廟。而現如今成為了大家燒香、祈福的聖地。親愛的你,如果有一天來到呼和浩特做客,一定也要親臨此地哦。

全景看內蒙|塞外青城的蒙元文化底蘊

沿著大昭寺朝西走約1000米,就來到了塞上老街,塞上老街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經過歲月的洗禮卻仍然保留著原有風貌。走在老街的街上,斑駁地面,瞬間將我們拉回歷史洪流之中,這裡從古至今一直是商業繁榮的街道。

走在塞上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可以看見道路兩側是古色古香的建築,如今已經成了各種蒙古族特產、手工藝品店。在這裡,蒙古族飾品、手工藝品、馬奶酒、奶食品……內蒙風味的土特產應有盡有。

劉江介紹,塞上老街的原始風貌保存完好,功能一直未變,在草長鶯飛的夏天,蒙古族的飾品,本地特色奶製品都是最為主要的商品。

劉江介紹,呼和浩特旅遊豐富資源,自治區成立60週年時建造的內蒙古博物院,以及昭君博物院、鼓樓立交橋下有三百多年的滿族建築將軍衙署……等等,都是既好看又充滿歷史感的旅遊景點。

“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個綿綿召”,生活在呼和浩特地區的人們對這句話不陌生,所以,來呼和浩特旅遊,一定不能錯過參觀召廟。大昭、席力圖召,以及周邊的美岱召都值得一看。

說到呼和浩特的節日,首推昭君文化節,每年的七月中至八月初,由政府舉辦的昭君文化節,舉辦昭君文化節的創意始於1998年。昭君文化節的舉辦已成為樹立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成為城市的形象名片,促進了與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盛大的節日受到全區人民關注。

全景看內蒙|塞外青城的蒙元文化底蘊

昭君和親的故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公園前33年,漢元帝后宮佳麗數不勝數,其中一位美女名王昭君,被選入宮中,漢元帝將王昭君嫁給匈奴的呼韓邪單于,以求和親。王昭君嫁到漠北後近百年,這裡和平無戰爭,百姓安居樂業,民族團結,所以說,王昭君就是民族團結的大使。昭君文化,是這片土地上的又一種文化積澱。

提到呼和浩特的美食,那就太多了:蒙古族的美食奶嚼口、手把肉、烤羊腿、蒙古族盛宴烤全羊、奶茶等等,都是令人垂涎的美味。而本地人每天吃的是燒麥與羊雜碎,這兩樣是本地人的最愛。

今天,小編在劉江導遊的帶領下了,看大昭,逛老街,聊歷史,侃美食,不知道你聽的過癮不過癮,不知道外地的朋友想不想來呼和浩特遊覽呢

呼和浩特的蒙古語音為庫庫河屯,經過數百年來語言交流與文化融合,最終演變成了呼和浩特,這裡臨黃河,接陰山,所處蒙古高原,自然景觀美麗,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美食佳餚更是不勝枚舉,草原人民熱情好客,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在這裡等你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