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點贊常山:“常山三寶”譽中外 綠水青山惠民鄉

《科普時報》點贊常山:“常山三寶”譽中外 綠水青山惠民鄉

12月25日,《科普時報》3版頭條刊發《“常山三寶”譽中外 綠水青山惠民鄉》一文,點贊綠水青山作為常山規模最大的綠色資本,正在迸發出金山銀山的綠色財富之光。

《科普時報》點贊常山:“常山三寶”譽中外 綠水青山惠民鄉

走入新時代,我國綠色財富觀正在逐步成為全社會的主流財富觀,綠色財富正逐步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

而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常山縣,不僅是錢塘江源頭,也是全省的西大門。全縣總面積1099平方公里,人口34.2萬。近年來,綠水青山作為常山規模最大的綠色資本,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普時報》點贊常山:“常山三寶”譽中外 綠水青山惠民鄉

油茶良種苗圃基地

目前,中國常山油茶之鄉、胡柚之鄉、食用菌之鄉這“常山三寶”享譽中外。特別是常山油茶歷史悠久,全縣油茶總產值突破10億元,擁有全國油茶交易中心、全國山茶油價格指導中心、國家油茶公園三個“國字號”牌子。2018年常山獲批成為全國經濟林產業區域特色品牌建設試點單位和中國好糧油示範縣,榮獲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木本油料分會第一批“全國木本油料特色區域示範市(縣)”,併成為全國排名第一、浙江省唯一入選的市(縣)。而且經過改良後的新品種油茶樹,蟲蛀少、出油率高,常山縣28萬畝的油茶籽品質大幅提升,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此外,常山胡柚面積達10萬畝,年產量達12萬噸,產、加、銷全產業鏈發展基本成型。生態巢暖引鳳棲,可口可樂公司等全球行業巨頭紛至沓來,常山“四大百億”產業、“四大基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新時代的常山,綠水青山正在迸發出金山銀山的綠色財富之光。

《科普時報》點贊常山:“常山三寶”譽中外 綠水青山惠民鄉

專家把脈出謀劃策 對話暢談綠色發展

為深入探討常山如何創造綠色財富、保護良好生態、打造綠色生態發展樣板。12月18日,大型電視訪談節目“綠色中國十人談:對話綠色財富”(常山篇)在常山舉行。來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退耕還林辦副主任李青松、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黎祖交教授、浙江省林業局副局長楊幼平,以及常山縣委書記葉美峰等嘉賓,圍繞“新時代·新常山·新產業”的主題,就發展綠色產業、造福廣大百姓的實踐路徑展開交流。

作為綠色中國行大型公益活動中一個重要環節,“綠色中國十人談:對話綠色財富”電視訪談節目旨在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和實踐。

劉東生說,林業和草原部門既是綠水青山的主要守護者,也是金山銀山的主要創造者。目前,全國林業和草原部門

管理著46.9億畝林地、60億畝草地、8億畝溼地、1萬多處自然保護地及豐富的物種資源。因此,更應該自覺堅持“保護優先、科學利用、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倍加愛護生態,善待綠水青山。只有這樣,才能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藍天永駐,才能持續收穫金山銀山。

吳曉華稱,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是聚集綠色財富的方式,這其中包含著理念的變革和制度的變革。新理念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改變我們的空間結構。需要用新理念、新制度、新技術、新產業才能形成新財富。

黎祖交在談到綠色財富時說,只有走向生態文明,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才能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人類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有可能。這就是綠色財富。

常紀文表示,常山有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慢城的品牌就是後工業發展的模式之一。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常山依託綠水青山發展現代農業、深加工等補齊短板,將來在生態補償和碳交易的市場上會發揮更大作用。

李青松認為,常山的好生態就是時代的成就。常山經過不斷的淘汰汙染工業,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越來越美,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發展觀唸的超前,使綠和綠的特色產品胡柚、油茶等成為常山的差異化優勢。

楊幼平認為,何處心安、慢城常山的定位非常好,現在大家的生活節奏都非常快,而慢城能夠讓人更輕鬆,享受生活,這是常山良好生態的體現。

保護髮展良性互動 有效盤活綠水青山

當前,我國正走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培育發展新動能,達到高質量發展成為關鍵。而發展綠色產業是提質增效的一個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實現綠色財富增長的一個有效手段。

此次對話中,嘉賓們一致認為,我國改革開放經歷了40年的時間,經濟社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果。發展綠色產業,創造綠色財富,要最大限度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直接消耗和汙染物的排放,形成保護生態與發展產業的良性互動。要有效盤活綠水青山,讓綠水青山成為發展的資本。

就在前不久,常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入選全國試點上升為國家工程。而《常山縣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也通過了由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召開的評審會認證。這為常山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從單一的養殖到多種種養,重塑生態農業;出臺消納標準,“種養循環”無縫對接;資源化利用新模式,讓荒地變綠地。常山,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創新思維,砥礪奮進。

來源 :科普時報

《科普時報》點贊常山:“常山三寶”譽中外 綠水青山惠民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