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出家當和尚,為何一定要剃光頭?

凡是出家當和尚,為何一定要剃光頭?

中國有兩大宗教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影響非常大,一個是外來的佛教,一個是中國本土的道教,這兩個教派有一個肉眼可見的區別,出家當和尚的一定要剃光頭,而道教則是長髮帶冠。

佛教是外來的宗教,傳說中在古印度有一個叫做悉達多的王子不想當皇帝,一心想著修行,解除終生的苦難,在做了多年的苦行僧之後,悉達多選擇在一棵菩提樹悟道,突然有一天悉達多就領悟了世間萬法,開始收徒傳播教義,此後人們開始以釋迦牟尼來形容這位釋迦族的賢人,世間從此有了佛教和佛祖。

釋迦牟尼修行是為了尋找如何解決人們苦難的一種方法,因此佛教的所有基本教義都是圍繞著如何解決現實存在的苦難而存在的。釋迦牟尼認為想要修煉成佛,必須斬斷和凡間的所有聯繫,這樣才能沒有煩惱和痛苦,才有可能修煉成佛,才能最終獲得幸福。

再加上當時古印度只有犯了重罪的人才會被剃去頭髮,因此佛教的剃髮即代表要斬斷塵緣,也代表了就此修行,捨棄榮華富貴的決心,當時釋迦牟尼收徒的時候就親自剃去了五個弟子的頭髮。

東漢年間,佛教傳到了中國成了漢傳佛教,但是佛教的核心宗旨是不會改變的。中國的佛教是從皇家貴族開始信仰,因此傳播的很快,佛教最重要的標誌剃度當然也被中原文化吸收,成了有別於中原本土宗教道教的一個很明顯的標誌。

我國古代歷史一直都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輕易損毀”,頭髮在古人的心目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漢傳佛教就是要人們切斷和凡間的親情,去除三千煩惱絲,也就是去除了凡間的錯誤,去除了凡間的牽掛和曾經的怠慢之心,至此以後只是一心想著修行。

剃頭因此成了加入佛門必須經歷的一種重要的儀式,而我們一直在古裝劇中看到的和尚頭上的戒疤是後來才有的,據說是在元朝由一位名叫志德的高僧發明的,並且從此流傳了下來,成為了漢傳佛教的一個特點。而中國的道教來源於中原本土的文化,追求的是長生不老,信的是修煉成仙,並不要求捨去凡間的一切,當然也就沒有剃髮的必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