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茨菇到水八仙

江南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可口的蔬菜趕上適時的溫度和季節,讓南京人得以四季饗用。從春天的茭白,夏日的蓴菜、蓮藕,到秋季的紅菱、雞頭米,冬季的荸薺、茨菇和水芹,一時一物,中國人講究的是不時不食。“春初喜雨滋,冬冷宜雪壓,經霜食更甘,帶泥洗覺滑”,清末民初,龔乃保客居南方五年,很難吃到好的肉食,至於蔬菜,更是惡劣。他想念家鄉金陵的蔬菜之美,不覺垂涎,於是在冶城山麓自己的家中,寫了一本《冶城蔬譜》,以表達對家鄉江南蔬菜的眷念。

從茨菇到水八仙

水八仙又稱水八鮮,包括茭白、蓮藕、水芹、芡實、茨菰、荸薺、蓴菜、菱八種水生植物的可食部分。

從茨菇到水八仙

茭白,南京人俗稱“茭兒菜”,它是一種水澤野生的植物,多數在蘆葦邊上,季節性比較強,是南京人最喜愛的蔬菜之一。茭兒菜的外形像芹菜,但是商販不會連著葉子一起賣,他們會剝離外面裹著的葉子,取內裡兩三寸的嫩心,尤為鮮美。

從茨菇到水八仙

蓮藕是江南和湖北的特產,它是蓮肥大的地下莖。到了挖藕的季節,安徽、江蘇的人們趕到河裡或者湖裡,藕難挖,在於它長在汙泥裡。藕清脆香甜,最適宜燉排骨湯。

從茨菇到水八仙

水芹只在江南甚至蘇南地區見過。和普通芹菜的區別,大致是它的顏色呈白色。水芹適合炒肉絲,也適合清炒,江南許多小鎮的飯館裡都常見這道菜。

從茨菇到水八仙

芡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雞頭米,蘇州常見。曾經隨朋友一起逛蘇州老字號“裕興記”麵館的老街,一間間店鋪門口都坐著剝芡實的阿姨,剝芡實是個苦活,需要細心且費力,芡實的價格自然不會低。

從茨菇到水八仙

茨菰也叫慈姑,味道嚐起來像白薯或紅薯。茨菇的最佳伴侶是豬肉,南京常做的一道菜是茨菇燒肉,既有肉的鮮香濃膩,也有茨菇的軟糯厚重。

從茨菇到水八仙

荸薺風乾之後最好吃,香脆且甜。小時候在菜場,常見蔬菜攤上賣荸薺,削了皮之後呈乳白色,也可以煮,吃下去清甜爽口。

從茨菇到水八仙

蓴菜有著滑膩膩的莖和葉子,富含膠質。有意思的是,吃蓴菜的時候要小心,一不當心,蓴菜就會滑進喉嚨鑽進肚子,根本來不及品嚐它的味道。

從茨菇到水八仙

菱角可以生吃和熟吃,生吃有“水紅菱”,熟吃有“餛飩菱”。江南水鄉常見漁家劃一葉扁舟,季節正當時去採菱角,那個記憶裡的場景,像一幅水墨畫。

從茨菇到水八仙

近年來,江南一帶的大廚想著點子,把把水八仙整合在了一張桌子上,拼成了“水八仙宴”。各種造型的新鮮“八仙”,彷佛栩栩如生的真的八仙,有站、有臥、有捆、有扎,別有一番趣味。水八仙雖然全是素食,但是做熱菜的時候可以加入葷菜,比如著名的茨菇燒肉、雞頭米炒蝦仁等等。一桌豐盛的水八仙宴,飽含的是江南人對於生活的情思。

從茨菇到水八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