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是小人物,但他哥哥大名鼎鼎,知道的男的都是好男人

盗跖是小人物,但他哥哥大名鼎鼎,知道的男的都是好男人

盗跖,传说中的春秋时期大盗,名字的意思是:一个名叫跖的大盗。关于他的传说在正史中虽然没有确切记载,但在孟子、庄子、司马迁等人的作品里都提到过他。盗跖的具体生卒年没有记载,他大概生活在春秋时期,因此《秦时明月》把他拿到战国时期,纯属艺术加工的后果。《庄子》中记载盗跖在最猖狂的时候率领盗匪九千人到处流窜作案,横行天下,打家劫舍,偷人牛马,杀人越货,无人能擒获之。

《庄子》原文:"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这盗跖的哥哥柳下季跟孔子是好朋友,柳下季是鲁国的名臣,跟孔子是老乡,而且他是贵族后裔。盗跖又名柳下跖、柳展雄,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盗跖"。

这柳下季就是大名鼎鼎的"柳下惠",就是坐怀不乱那个,他的名字早已震铄古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凡是20岁以上的人谁不知道柳下惠?

盗跖是小人物,但他哥哥大名鼎鼎,知道的男的都是好男人

柳下惠雕塑

柳下惠(前720年—前621年),字子禽又字季,死后谥号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孟子尊称柳下惠为"和圣"。柳下惠无论活着还是死后,在各诸侯国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有一次秦国攻伐齐国(此时齐已灭鲁),下令士兵敢有侵扰柳下惠墓地的杀无赦。

这盗跖的名声倒不是靠哥哥柳下惠才流传千古的,他完全靠"第一段子手"——庄子的文章才"扬名立万"的。经过庄子的塑造,他成了"盗亦有道"的典型,可能盗跖本人确实只劫富不盗贫,毕竟盗跖是贵族后裔,还是高官的弟弟,应该不差钱吧!不知道大家看过一个老电影《侠盗高飞》不,那情况跟这个电影很类似。在《秦时明月》刚开始的第一、二集里,盗跖大义凛然,不惧生死,戏耍影密卫头子章邯,用苦肉计入子牙狱去拯救庖丁,大概也是延续"盗亦有道"的传说吧。

盗跖是小人物,但他哥哥大名鼎鼎,知道的男的都是好男人

庄子的《盗跖》把盗跖写的"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意思是盗跖长的又高又帅,人见人爱!盗跖和孔子的对话更是让人不是拍案叫绝,就是拍案大骂,如果你是同情庄子的,一定会拍案叫绝,如果你是孔子的粉丝,一定会拍案大骂。我把这个对话精剪一下,但不改其原意,看官们姑且看看:

孔子在盗跖的门口多次请求盗跖接见他,对盗跖的仆人说:"孔丘(孔子名丘)有话告诉高贵的柳展雄(也就是盗跖)先生,如果柳先生能接见我,我一定会倍感荣幸。仆人告诉盗跖,盗跖说:"让孔子进来!"孔子小心翼翼的快步走进帐去,又远离坐席不敢靠近盗跖,向盗跖深深施礼。盗跖一见孔子大怒不已,伸开双腿,按着剑柄怒睁双眼,大声说:"孔丘你上前来!你所说的话,合我的心意,我就饶了你,不合我的心意我就杀了你。"孔子吓的半死,诚惶诚恐的说了一些儒家的大道理。盗跖一听勃然大怒,把孔子骂的狗血喷头,盗跖说:"孔丘你的这套主张,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都是巧诈、虚伪的东西,不可能用来保全人的真性,有什么好跟你谈论的呢!如今你孔丘还一心想把你的主张传给后世子孙,想贻害无穷么?你穿着宽衣博带的儒式服装,说话与行动矫揉造作,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而且一心想用这样的办法追求高官厚禄,要说大盗再没有比你大的了。天下人为什么不叫你盗丘,反而竟称我是盗跖呢?"

因为言语太过激烈,所以后世儒家的人都不承认是庄子亲自写的,说是别人写的托名于庄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