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春风吹满地,满血复活老秘技

虚极子按:任何所谓推陈出新的创造,从某种角度讲,都是古老的技术在后世的满血复活。

中东地区的瓷砖艺术起源得极早,公元前2000年的埃兰文明时期,当地人就已经懂得在泥砖表面敷烧青金石或绿松石颜色的蓝绿釉料了。繁复的图案、深沉的色调、炫目的闪光,将四千年前粗陋的泥砖建筑装饰得天宫般流光溢彩、不落凡俗。

改革春风吹满地,满血复活老秘技

▲ 埃兰文明所在地区

埃兰文明地处今天伊朗西南部,南濒波斯湾,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从公元前2700年一直延续到公元前539年。埃兰人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孤立语,和周边的闪米特语、印欧语和苏美尔语没有一毛钱关系,倒是和南亚次大陆的达罗毗荼语关系密切,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埃兰文明与印度河文明的亲缘性。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这一地区后,强力推行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蓝釉瓷砖艺术迅速衰落。直到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在首都巴格达和萨马腊大兴土木,这门工艺才又起死回生。

改革春风吹满地,满血复活老秘技

▲ 伊朗北部大呼罗珊地区的巴斯塔姆城建筑入口处的蓝釉陶砖装饰,12-14世纪

复活了的埃兰钴料技术一旦从建筑业移用在容器烧造上,便不可阻挡地大放异彩。伊斯兰艺术品尽量回避的人物或动物造型也在12世纪阿巴斯王朝衰微后频频出现在釉陶器物上,譬如下图中的这只以钴蓝和松石绿色调为主的釉下珐琅彩带柄水罐,极尽装饰之能事,不但有斯芬克斯、人物和动物等纹饰,而且周身皆用镂空工艺,让人在惊讶于镂空之器何以能承载液体之余,感到一种莫名的错愕之美。

改革春风吹满地,满血复活老秘技

▲ 釉下珐琅彩斯芬克斯人物动物纹带柄水罐,1215-1216年

美国纽约 大都会博物馆

自12世纪开始,在伊朗境内的卡尚(Kashan)和瑞城(Rey)各自形成两个制陶中心。工匠们往珐琅彩料里添加锡,借此增强釉料的不透明度,而银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令器物在烧制后焕发出神秘的金属光泽。这些容器装饰繁复,多见生肖图案和神话鬼怪形象,如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下图中的这只碗内壁一圈皆是斯芬克斯。

改革春风吹满地,满血复活老秘技

▲ 米那依骑士架鹰猎兔图碗,12、13世纪之交,直径8.9 x 21cm

美国纽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波斯人在继承上古蓝釉技术的基础上,于阿巴斯王朝后期发展出了一种类似于珐琅彩的釉上彩工艺——“米那依”(mina‘i)。下图中这只出土于瑞城窑址的碗就是用米那依工艺烧造的,其画风近乎波斯的“细密画”,笔触纤细,丝丝入扣,有条不紊。

改革春风吹满地,满血复活老秘技

▲ 米那依宫廷贵族人物图碗,12、13世纪之交,9.5 x 18.7cm

美国纽约 大都会博物馆

改革春风吹满地,满血复活老秘技

▲ 碗心细节

米那依以玻璃质不透明白釉做底色,再于釉上进行彩绘与描金。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使用了一种新型白色膏土:工匠将石英砂与白垩或雪花石膏混合起来,从而保证了胎体与釉料都由同一介质构成,使烧造过程得以简化,并大幅度提高了器物的坚实性。这种白色膏土的应用实际上也是传承自一种古老的埃及工艺。由此可见,

任何所谓推陈出新的创造,从某种角度讲,都是古老的技术在后世的满血复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