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伴侶的前任當“假想敵”,你也會嗎?

歌星薛之謙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前女友李雨桐患上抑鬱症,血淚控訴其騙財騙色,婚內出軌。故事的結局是,薛之謙和前前任高磊鑫複合。

把伴侶的前任當“假想敵”,你也會嗎?

今年11月28日凌晨,李雨桐又連續發文,指名薛之謙和李小璐有染,被闢謠。這個放不下舊情的前女友,可謂成了薛之謙生活中的“定時炸彈”。

可見,處理不好同前任的關係,真的會變成生活中的事故一場。

那麼,前任究竟又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前段時間,重溫了經典而票房頗高的《前任3:再見前任》這部電影。電影裡,和女友林佳分了手的男主角孟雲,其實並沒有在心裡真正放下前任女友。他只是不滿意和對方的重複性的互動方式:“為什麼每次爭吵後,都是我道歉?”於是這一次,他沒有嘗試再主動道歉挽回林佳。爭吵後被晾在一邊的林佳決定退避,搬出了同居的房間。其實內心深處,她認為雙方相處五年,孟雲的事業越來越好,而自己卻越來越沒有自信。“我需要他陪我來證明他愛我,我需要他在我身上花心思來證明他愛我,那種不怕受傷的支持,我做不到了。”

把伴侶的前任當“假想敵”,你也會嗎?

五年來,孟雲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工作加班上,他忘記了曾經和女友約定的去海豚灣旅行的誓言,犧牲了一個又一個現在,去完美所謂的未來藍圖。他把女友對他的等待與付出都當作了理所當然。最終,他把她弄丟了。

但是,同曾經真正愛過的重要前任分手談何容易?後來的孟雲在事業上遇到了可愛又能幹的工作夥伴王梓,也以自己的成熟魅力贏得了王梓的歡心。兩個人嘗試在一起。然而,王梓卻不知從什麼途徑知道了孟雲的前任林佳。她直覺到,孟雲並沒有走出過去,他只是把自己當成了林佳的替代品。

王梓心懷對於前任“情敵”的醋意,來到一個咖啡館跟林佳偶遇,也被林佳發現她與孟雲的關係。王梓調查林佳,也跟孟雲攤牌,感覺孟雲並不是真的愛自己,還愛著林佳,於是默默地走出了他的世界……

其實生活中,像王梓這種,把前任當成“假想敵”的情況還蠻常見的。尤其是,當你的伴侶和前任情感上還有某些牽連的時候,你會強烈感覺到對方前任似乎仍然在自己和對方的關係裡

扮演著一個角色,女人的直覺,讓你察覺到這個“情敵”的存在,但又似乎無可奈何。於是,吃醋、嫉妒、難過、不安、抑鬱,同時還有隱隱的自卑,很多複雜的情緒和心態也許都會開始包圍著你。該怎麼走出來呢?

把伴侶的前任當“假想敵”,你也會嗎?

是真情敵,還是假想敵?

32歲的熙然,現在是一個電視臺記者,她和現任男友已經在一起五年了。但是面對這段感情,熙然的心理安全感卻並不太強。她向我傾訴道:“其實我剛遇到我男友的時候,他還沒有從前段感情裡走出來。我先喜歡了他,但他那時卻說,自己還在療傷期,忘不了前任,沒接受我的感情。”說到這兒,她有點失落。

三年後,她的情感執著感染了這個男人,對方同意和她在一起了。然而,短暫的喜悅後,她卻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更輕鬆。

後來我通過對對方前任的調查,才知道,他已經從和前任相處中,固定了自己的價值觀、生活方式,那是屬於他們之間的,和我是很不同的。她說。原來,男友的前女友比他大一些,跟自己相差超過六歲,那個女性跟自己其實有代溝。對方比較內向,崇尚傳統的生活方式,循規蹈矩,從事研究型工作。而男朋友呢?其實也是這樣一個人,“他們之間其實價值觀很一致。我男友本來工作過一陣子,然後他就開始讀研究生,追隨前女友的生活節奏。到現在,他也是從事研究型工作。”

我問她:“那你是怎樣的呢?”她長嘆了一口氣說:“我大學畢業後就去了一家外企。我的生活充滿時尚陽光,我喜歡小資文藝生活,每年都喜歡到國內國際旅行,我喜歡三毛,收集各種紀念品。工作上我比較嚮往自由職業。當然,我也愛讀各種書籍,研究文史哲。總之,我希望生活不那麼循規蹈矩,有一些情趣和新意。

她和男友生活觀有一些差異,相處起來難免磕磕碰碰。而且,男友的前女友成了她心上的硃砂痣,情感上的“假想敵”。“他床頭有一本舊書,是關於愛情的,後來我知道那是他前女友贈送的。他現在所在的研究所離她的單位步行很快就到。同時,他的氣質也是她那樣,不溫不火,兩個人雖然不在一起了,但心似乎某些時候還在一起。”說起來,她一臉哀傷。

我能理解熙然這樣的愛情。自己很喜歡的男人,有一個難以忘卻,甚至影響了自己價值觀的前任,讓他幾乎一葉障目,看不到喜歡自己的現任熙然的某些需要。熙然喜歡出國旅行,但他卻喜歡宅在家裡搞研究;她嚮往小資文藝生活,偶爾去看看演出,坐坐咖啡館,而他雖然也有一些類似愛好,但仍然比較缺乏情趣……在她最需要他的那些感性瞬間,他有時是不在場的,“失去了的往往才讓人值得珍貴。”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空間距離的位置關係上,這種空間關係在特定的環境中傳遞著不同的心理感受,人們在友好時接近,在對立或關係疏遠時保持一定距離。

所有這些都說明:在審美活動中保持適當的空間距離是必要的,必須把空間的遠與近有機地結合起來。距離太近,就領略不到事物的整體美。

而人和前任之間,由於時間和空間都隔開了一定的距離,那麼對方和自己曾經的那些問題和痛苦就會慢慢地被記憶屏蔽,而選擇性地留下一些美好的東西。然而,現任呢?由於時空上的貼近,你看對方,就好像拿著放大鏡一樣,會放大對方身上的瑕疵和缺點,而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可能讓你選擇性看不到對方的優點,此時,一個優秀的前任,就好像一個情敵一樣,橫亙在你們之間了。

來自美國 Rutgers University 大學的 Helen Fisher 研究發現:當人們在懷念舊情的時候,大腦中還有一個被激活的部位:那些毒品上癮(如可卡因)、毒癮發作、焦急期盼下一次吸毒機會時腦子裡最活躍的部位!這個研究可能告訴我們,前任對我們情感的意義,有時就像一種癮,要忘掉跟戒癮症一樣難。參見薛之謙與前任的複合事件。

把伴侶的前任當“假想敵”,你也會嗎?

忘不掉的前任,她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之所以熙然堅持這些年,並沒有離開男友,一個可能是因為愛,另一個還是因為了解。她瞭解了男友之所以忘不掉過去的原因。男友生活在一個並不完整的家庭,他從小學起,母親就過世了。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長大。從小缺乏母愛的他,就格外珍惜和前任女友的那樣一份初戀的感覺。

對方比他大一些,很可能是彌補了他內心那樣一個母親形象。其實,他的前女友和他的母親,形象、性格等都有幾分相似之處。而他也不是故意和前女友價值觀一致,而是,他本來就是那樣一個人。

前女友和他骨子裡有一些相似,而他和熙然恰恰屬於互補的類型,因此,熙然會有一點嫉妒,嫉妒男友和前女友的那些相似點,默契點。其實,男友看前女友,就好像在看鏡子,兩個人之所以分手,也是因為太像,都是內向老沉,風波不興,傳統平穩,久而久之這樣兩個人相處,其實缺乏火花,缺乏情趣。左手握右手,也缺乏激情。反而,他和熙然在一起,熙然比較外向,比較偏文藝,和他的理工科的思維不一樣,讓生活因為相異而有了更多色彩。他反而五年都離不開她了。

她對他前女友的嫉妒,也許是因為恨她跟他竟然那麼像,還有默契,但她也沒有真正看到他們兩人互動的樣子,也許就是有幾分死氣沉沉的,不如和自己在一起有這麼豐富的活力,她慢慢領悟到,那個前女友不過就是“假想敵”而已。並不真實。

從熙然的角度,關注男友的前女友,反而更加地理解了男友,對方慢慢從假想敵退成了一個隱性閨蜜的位置。

所以,對方的前任其實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有魅力,她對於你男友的魅力,很可能是你自己賦予的,跟他們之間真實的情況,也略有差異。你越在生活中以為他忘不掉前任,越可能反而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去想念前任的“癮頭”,反而打亂了你們的情感關係。因此,對前任的“癮”,其實需要從現任這兒先戒掉。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西北大學心理系的研究證明:分手可以非常難熬,但你可以保持樂觀,悲傷通常走得比你預期更快。可見,如果現在的情感生活足夠讓雙方感到滿意,作為現任也不去碰對方的記憶和傷口,而是更樂觀地生活,那麼前任就不會總是個問題。

那,為何某些女性容易認為,對方忘不掉前任,無形之中把前任當成自己情感中的假想敵呢?

把伴侶的前任當“假想敵”,你也會嗎?

俄狄浦斯情結,引發了同性競爭

29歲的徐子楓來做心理諮詢,就是為了這樣一個原因。她認為自己的男友和前女友心理上仍然藕斷絲連,併為此相當煩惱。通過諮詢,我們發現,其實,她自身對於情感頗有一些不安全感。因為她的前任男友就是因為被她發現花心,而和她分手的。然後,她對於男性的信任感直線下降了。而當她知道現任有一個交往了四年的前任女友時,她又開始懷疑男友是不是還會花心想著前任。

而這種心態其實很危險,很可能真的斷送當下的感情,甚至像李雨桐一樣,最後把男友推向前任的懷抱。

在徐子楓小時候,她主要由母親帶大,但在3-6歲,本該是戀父情結形成的時期,她卻有一個常常出差,很少在家的爸爸。她和爸爸之間常常是疏離的,讓她總是感受不到溫暖的父愛。而從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角度,女孩要在3-6歲,甚至更早期,出現對父親的依戀,對母親的排斥。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3-6歲這個時期,愛和恨,亂倫的誘惑、內疚和被懲罰的恐懼等等情緒衝突,構成複雜的內容,稱為俄狄浦斯情結。

如果此時和父親有了比較親密的依戀關係,那麼她的戀父情結才會得到滿足。同時,她需要看到父母之間比較良好的互動,發現自己不能獨佔父親,父親的伴侶仍然是媽媽,於是,她才會慢慢走出和父母之間的羅曼蒂克的三角關係,認同媽媽,放棄擁有父親的想法,最後走入下一個性心理發育期:潛伏期。

然而,如果此時,女孩和父親的關係比較疏離,這會令她的戀父情結總是得不到滿足,那麼可能會卡在這個時期,也就是心理上不停地尋找父親。且不停地跟母親進行競爭,視母親為假想情敵。總是無意識地排斥母親,想要親近父親。

顯然,徐子楓就卡在這個俄狄浦斯情結期。由於從小父愛不足,她其實潛意識不停地在尋找理想的父親。尋找一個可以無條件愛自己,親近自己,為自己奉獻付出的男人。她的兩次戀情,其實都在男朋友那裡尋找類似於父性的東西。

前男友可以讓自己情感上依賴,得到被關愛保護的感覺,但是,她卻最恨對方花心,缺乏安全感。現任男友其實沒有真正跟前任女友有什麼,但按照她還卡在俄狄浦斯期的心態,她心理上始終想要得到父親,和母親競爭,於是,男友身邊任何的風吹草動,哪怕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前任,都不會逃脫她的目光,成為她假想中的母親,進行情感競爭……

把伴侶的前任當“假想敵”,你也會嗎?

走出對前任的假想世界,走向心靈成長

那要如何走出對於對方前任的“假想敵”心理陷阱呢?

首先,先覺知到你對對方前任的嫉妒、競爭、不安等複雜心態,然而,覺知不代表去和感受認同和融合。你只是覺知就可以了。也許過去當你感受到這些情緒時,可能就會去和男友對峙,然後吵一架,做出一些過激行為。但是現在,你不需要做什麼事情,只是專注地觀察這些情緒就可以了。

其次,讓自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和自己當下的呼吸,當下的情緒、感受柔和友善地呆在一起。你無需批判自己,評判對方,只是閉上眼睛和自己呆一會兒,好好地照顧自己,關懷自己就可以了。像看著一場電影一樣地看著你的情緒,就好像你是一個觀眾。

猶如以色列著名靈性導師阿瑪斯在《內在的探索》這本書中說,“你可以從任何一種情緒和困難下手,一直探索到最初始的匱乏為止,對每一個議題都探索到底,最後你就會憶起你失去的是什麼。如同蘇格拉底曾經說過的:能憶起它,你就會擁有它。你失去的每一樣東西,都可以藉由這樣的方式重新拾回。”

最後,也許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由看到自己和男友的互動,看到和自己的父母之間的互動。這個時候,可能需要心理諮詢師的指導,去在和父母的互動中,看到那些卡住的情緒,看到沒有得到父母之愛的某些不舒服。可能會有一些彼此的創傷出現,諮詢師會幫助你透過療程的諮詢,慢慢幫助你疏通這些創傷,最終,幫助你從負面的情緒中看到契機,幫助你和父母之間達成溝通、和解與寬諒,而情緒和心態上又會更加地舒適,真正放下那些卡住的情緒,獲得被愛,被重視的感受,最終走出和異性父母一起競爭的俄狄浦斯情結。放下視對方前任為假想敵的妄想混亂心態,調整和對方的互動模式,增強自信,學習愛的正確表達,和男友之間達致愛的流動。

(燕園心理資深心理諮詢師)


添加微信公眾號(yanyuanxinli),獲取更多資訊。

添加微信號:tjyybs2,備註:加群。即可加入“免費心理問答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