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應化為人間的德高望重者(9)

人王、長者、居士、宰官和婆羅門皆是人間的德高望重者,觀世音菩薩以這些應化身,來幫助人間眾生提高覺悟。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應化為人間的德高望重者(9)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於彼前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樂於做人間之王,我就在他面前現人王身而為說人王等法,令他們成就願望。”

這是三十二應化身之十二:人王身。

人王,可不僅僅是說地球上大大小小的人王。在娑婆世界,地球只是南瞻部洲的一個邊地小島嶼而已。佛典中說,最大的人王是轉輪聖王,其具備三十二相,分為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四種,其中金輪王金輪王統管四大部洲,銀輪王統管三部洲,銅輪王統管二部洲,鐵輪王統管一部洲。

在四大部洲中,以北俱蘆洲的福報為最大,此洲人民皆衣食無憂,人與人之間沒有膚色、種族的差別,也沒有家庭、私有制觀念、乃至沒有悲傷啼哭等不良情緒。由於該洲福報太大,眾生拒絕佛法,投生到此洲,乃是前世修來的痴福。韋陀菩薩是三洲感應,唯獨不到北俱蘆洲,因為此洲無學佛人。

人間的基本法是五戒十善,此處的十善可稱為中品十善,比天道的上品十善程度要低。人世間的富貴貧窮不一樣,差別亦很大,是因為每個人五戒十善的圓滿程度不一樣。

如果有眾生願樂做人間國王,觀世音菩薩就會在他面前現人王身,為他說人王等法。其一,要力行五戒十善這個基本法,要培福,具備做人王的福報。其二,要懂得管理國土之道,懂得帶領本國人民廣行五戒十善。


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應化為人間的德高望重者(9)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於彼前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主持族姓,在世間謙恭推讓,我就在他們面前現出長者身而為他們說主持族姓,世間推讓等法,令他們成就願望。”

這是三十二應化身之十三:長者身。

“族姓”指一族一姓,為大家族。為使家族興旺,成員間和睦相處,往往都會選出一個德高望重者來主持家族共同事宜,這就是長者。如果有眾生希望做族長,觀世音菩薩就會現出長者身,為他說長者法,令其成就。

要成為長者,就要知道長者十德。只要具備下面一德或者幾德,就能得到家族人的尊敬和推崇,成為家族的長者。具體十德如下:

第一:姓貴,是貴族大家出身。

第二:位高,居長官之位。

第三:大富,有富袷財寶。

第四:威猛,威嚴勇猛。

第五:智深,智慧高深。

第六:年耆,年紀德重。

第七:行淨,品行清高足為模範。

第八:禮備,待人接物,有禮有儀。

第九:上嘆,上為國王所贊。

第十:下歸,下為人民所依歸。


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應化為人間的德高望重者(9)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於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喜愛談名句言語,願意以清淨心自居。我就在他面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清淨自居之法,令他成就願望。”

這是三十二應化身之十四:居士身。

居士一般是指居在家中,為道為藝的處士。他們通常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學識、地位和威德,但與世無爭,不好世間名利。

根據其興趣愛好,居士有不同的種類。比如說,有修習佛法的居士,如優婆塞、優婆夷;有修習道教的居士;有德才兼備,卻不仕或者未仕的隱士;一些文人雅士也自稱居士,如李白自稱青蓮居士,歐陽修自稱六一居士,蘇軾自稱東坡居士,等等。

如果有眾生喜歡鑽研名言,願意以清淨心自居,觀世音菩薩就現出居士身為他們說清淨自居之法,令他們成就願望。

很多人都羨慕居士,但居士並不是那麼好當的,不為名利,只為興趣,完全沉下心來修道或者精研某種技藝,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首先,要有一定的福報。生活如果都成問題,如果清淨得下來呢?其次,要能看淡、乃至看破名利,方能清淨得下來。

和過去相比,如今電腦、手機太方便了,現在的宅男宅女可不是居士,他們心思浮動得很呢。宅在家裡,不過是利用網絡來實現自己的名或利而已。


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應化為人間的德高望重者(9)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於彼前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是有一些眾生喜愛治理國土,剖析決斷邦國城邑中的大小事情,我就在他的面前現出宰官身,為他們說宰官法,令他們成就願望。”

這是三十二應化身之十五:宰官身。

並不是所有的眾生都想當國王,也有那麼一些眾生,就喜歡根據法令法規,剖析決斷一些邦國城邑的事情。這時候,觀世音菩薩就在他們面前現出宰官身,為他們講為官之道。首先,五戒十善的基本法。其次,在五戒十善的基礎上,智慧處理邦邑的各種事物,以實現清明政治。


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應化為人間的德高望重者(9)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於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喜愛各種數術,希望以此法來攝衛自居,我就在他們面前現出婆羅門身而為他們說數術法,令他們成就願望。”

這是三十二應化身之十六:婆羅門身。

婆羅門譯作淨裔,即梵天后裔,是古印度四姓中最高等級的種姓,是掌握一切知識核心人群。除了做祭司之外,他們也擔任宮廷文士、科學家(如:星象家,數學家等)、教職人員和公務員等。

數術即是天文地理,陰陽五行。術即醫卜星相,咒水畫符等各種知識。

如果有一些眾生喜歡數術,並以數術攝取、衛護自己的家居生活,觀世音菩薩就在他們面前現出婆羅門身,為他們說數術法。令他們能通過數術來行善積德,幫助眾生。


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應化為人間的德高望重者(9)


瞭解世界的三種方式

瞭解世界有三種方式:現量、比量、聖教量。

所謂現量,是指不用意識思維就直覺其存在。

所謂比量,是指通過比度推理而知。比如周易預測等,通過卦象而推出命運。

所謂聖教量,又稱聖言量,非現量親證,也非比量推知,是因為有聖人的言教才知道。比如說,眾人看不到過去、未來,三世因果是聖人說了之後,人們才知道。

婆羅門的數術一般是指比量方式看待世界。根據上天垂像而預測禍福。準確與否,要看婆羅門的修行。關於數術,尤其是預測命運方面,人們一邊說它是迷信,一邊卻又不得不信。很多人因為對命運的疑惑,走向了覺悟生命之路。

(當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