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地区罕见的夯土建筑物!堪称传统泥砖建筑物的文物样本!

曲樟客家土围屋地处曲樟乡政府东北约200米外,为当地绅士陈文山父子于光绪年间耗资谷粮十万担、用十年时间建造而成。城堡分新老两座连体城楼,新城占地9233平方米,老城占地8111平方米,城墙高11米、9米、12米不等,城楼外围周长1200米,整座围城的四周均用夯土高墙围合,整体布局由两个长方形平面组合构成,属方形客家围屋类型。墙体厚度为0.9米,由黄泥、石灰、河沙、糯米和红糖按配比夯筑(所谓的夯筑,就是用木板把泥沙围住,然后用杵在上面把泥沙舂结实)而成,这样的城墙刀枪不入,常规炮火难摧。墙体遍布射击孔,四致分置碉楼,内部以宗祠为核心,布置有平房、粮库、晒场、影壁、水井、厕所等。城堡四个楼角和城门上设置有雕楼,雕楼之间有通道相连。城堡内存有瓦当、莲花托梁。现存建筑大多保持原貌。是北部湾地区一处不可多得的夯土建筑物、及传统泥砖建筑物的文物样本。2013年公布为合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部湾地区罕见的夯土建筑物!堪称传统泥砖建筑物的文物样本!

客家土围屋历史渊源悠久,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可追溯到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客家人陈氏十五代祖陈瑞甫又从福建省迁至合浦县曲樟乡,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他率领陈氏族人开始了艰辛的家园建设,最终形成了今日坚固的客家土围屋这一相当庞大的家庭建筑群落。曲木客家围屋大多以石块垒砌厚实的围墙基脚,高大的砖墙或夯土围墙内侧有高空过道,曲木土围屋的“老城”与“新城”均呈长方形,整座围城的四周均用夯土高墙围合,整体布局由两个长方形平面组合构成,属方形客家围屋类型。城墙均用黄泥、石灰、河沙、糯米和红糖按一定的比例拌和后用夹板夯筑(所谓的夯筑,就是用木板把泥沙围住,然后用杵在上面把泥沙舂结实)而成,高大厚实坚固。墙体遍布射击孔,四致分置碉楼,内部以宗祠为核心,布置有平房、粮库、晒场、影壁、水井、厕所等。合浦现存较完整的客家围屋有曲木、樟木山、社边坡、相庐等,构成了清代至民国的客家围屋群落,反映了该建筑形式在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基本面貌。现已打造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北部湾地区罕见的夯土建筑物!堪称传统泥砖建筑物的文物样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