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火了!做強民事檢察勁頭更足了!

10月24日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作了《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加強對民事訴訟和執行活動法律監督工作情況的報告》,提出新時代民事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五大理念”。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最高檢專項工作報告時,對成績充分肯定,對問題傾心建言。檢察日報自11月15日至11月20日,連續刊發五篇評論員文章,闡釋民事檢察發展“五大理念”,學習貫徹審議意見。現集中發佈評論員文章,敬請關注。

评论火了!做强民事检察劲头更足了!

牢固樹立全面平衡充分發展理念

一論深入學習貫徹民事檢察專項報告審議意見

理念變革才能引領創新發展。樹立全面平衡充分發展的理念,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對檢察事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形勢下檢察事業實現整體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必須按照黨中央部署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樹立全面平衡充分發展理念,加強統籌謀劃、謀篇佈局,實現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全面平衡充分發展。

樹立全面平衡充分發展理念,首先要從根本上扭轉“重刑輕民”觀念。長期以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檢察機關把更多精力、更強力量投放在反貪反瀆和刑事檢察工作上,對民事檢察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導致刑事檢察一家獨大。

➤必須認識到,當前,檢察工作面臨的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更高需求,不僅體現在刑事案件中,更多體現在民事案件裡。特別是,反貪反瀆轉隸等檢察職能調整,給檢察工作帶來新的挑戰,也帶來新的機遇。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國檢察機關必須切實扭轉“重刑輕民”觀念,充分認識民事檢察工作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做優刑事檢察的同時,切實做強民事檢察,做實行政檢察,做好公益訴訟。

樹立全面平衡充分發展的理念,要以內設機構改革為突破口,突出專業化建設,切實解決“重刑輕民”問題。各級檢察機關要按照中央要求和最高檢部署推進機構改革,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上加大對民事檢察工作的保障力度。當然,必須認識到,“平衡”並不是數量機構的絕對一致,更是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等的平衡。

➤各級檢察機關在做優刑事檢察的同時,要拿出更多精力聚焦民事檢察隊伍政治和業務建設,切實提升民事檢察監督能力。

➤要著力提高民事檢察隊伍素質能力,完善隊伍知識結構,吸納民商事法律高層次、專家型人才。

➤要著力加強基層民事檢察力量,提升把握法律政策、辦理新型案件、釋法說理、群眾工作等能力,充分挖掘民事檢察在監督效果、社會影響等方面的潛力。

理念一新天地寬。各級檢察機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學習貫徹民事檢察專項報告審議意見為契機,把全面平衡充分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從組織領導、理念更新、工作部署、機構建設、力量配備等方面,將民事檢察監督做得更實、富有成效,努力為人民群眾、為社會提供更好更優更實在的民事檢察產品。

積極踐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

二論深入學習貫徹民事檢察專項報告審議意見

理念決定方向。理念轉變到位,法律監督就會有新思路、新方法、新局面,就能更好地保障法律統一正確實施。全國各級檢察機關要認真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把雙贏多贏共贏的理念落實到民事檢察工作中,建立監督者與被監督者良性、互動、積極的工作關係,共同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

民事檢察工作踐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首先要從思想上切實轉變觀念,正確認識監督的意義,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與被監督機關地位是平等的,既不要有畏難情緒、不敢監督,也不要自視甚高、越位監督。

➤要深刻認識到民事檢察監督制度的精髓在於互相制約,價值追求則是共同維護法治、維護公平正義,從而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監督是為了提醒、促進監督對象重新審視並自我糾錯,推進更加全面依法規範司法。

➤要主動換位思考,從被監督一方的視角來看待問題,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加強與監督對象的溝通協調。溝通過程中要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既堅持原則依法監督,又講究方式方法,充分考慮不同監督事項的具體情況,通過良好的溝通協調實現最好的監督效果。

民事檢察工作踐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最重要的是要在依法規範辦案中實現雙贏多贏共贏,通過高質量的辦案活動贏得尊重和信任,為實現良好的監督效果營造有利條件。

➤要全程跟蹤瞭解意見落實情況,在監督意見提出後不當“甩手掌櫃”,與監督對象一起想辦法、找對策,幫助其糾正問題、攻克難題,使其真正感受到檢察監督最終是為了幫助解決問題。

➤要加強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以會籤文件、召開聯席會議、組織案例研討等方式,與法院建立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不斷增進互信。落實檢察長列席審判委員會會議制度,各級檢察院檢察長、副檢察長要依法列席同級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選擇典型民事案件,充分發表檢察意見。

➤要積極採取各種形式,讓被監督機關和社會各界更深入瞭解民事檢察工作的宗旨,增進理解,贏得支持。

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中,民事檢察工作被寄予了更多期待。要將雙贏多贏共贏理念深度融入民事檢察工作,主動作為、精準監督,與相關部門一道共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公共利益,增強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的信賴。

全面落實精準監督理念

三論深入學習貫徹民事檢察專項報告審議意見

做強民事檢察,精準監督是關鍵。

近年來,民事檢察工作紮實開展,但與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和新時代人民群眾更高的期待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民事檢察監督力度與人民群眾司法需求不相適應。各級檢察機關和全體檢察人員要堅持問題導向,對標對錶人民群眾新期待,牢固樹立精準監督的理念,在提高法律監督的精準度、影響力上下功夫。

精準監督要有明確的目標。監督必須考慮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通過個案的公平正義來引領司法進步、促進社會進步。

➤在精準監督上下功夫,就是要通過優化監督實現強化監督,不搞粗放式辦案,防止片面追求監督數量。各級檢察機關要集中精力辦理高質量案件,探索健全案件篩選機制,邀請有關專業人士對擬監督的民事案件進行評議,優先選擇在司法理念方面有糾偏、創新、進步、引領價值的典型案件,抗訴一件促進解決一個領域、一個地方、一個時期司法理念、政策、導向的問題,發揮對類案的案例指導作用。

➤同時,對那些不具有典型性的、確有錯誤的個案也不能放任,要堅持有錯必糾,通過提出檢察建議,促進法院以審判監督程序等方式進行糾正。

精準監督既要找準“靶心”,也要聚焦“準”度。靶向瞄準了,問題說透了,意見指明瞭,才會更有說服力,被監督單位也更能接受和落實,法律監督才能事半功倍。

➤各級檢察機關在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時,無論是抗訴,還是提出檢察建議,都要摸清實際情況,精準指出問題,提出於法有據、合情合理,可行性、操作性都比較強的監督意見。監督越是能抓住重點、瞄準重點,越能及時準確發現問題,越有利於推動問題解決,使監督作用得以更充分地體現。

➤同時要結合司法辦案,深入分析類案背後反映的審判管理等問題產生的原因、特點和規律,從中查找管理漏洞,積極向法院提出消除隱患、強化管理的建議,從源頭上進一步規範司法。

唯有做到精準監督,民事檢察工作才能強起來。各級檢察機關要以學習貫徹民事檢察專項報告審議意見為契機,牢固樹立精準監督的理念,通過優化監督實現強化監督,讓民事檢察的“存在感”不斷提升,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

不斷深化智慧藉助理念

四論深入學習貫徹民事檢察專項報告審議意見

智者借力而行,慧者運力而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的要求內涵更深、水平更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多地體現在大量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民事案件方面,民事檢察要更有擔當,更有作為。這要求檢察機關在提供法治服務時不能“唱獨角戲”,要“眾人搭臺”,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特別是專家學者、專職律師、資深法官和有法律背景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的作用,藉助“外腦”優化強化民事監督。

智慧藉助不是一句空話,關鍵是要借好借足“外腦”突破辦案難題、提高辦案質效。

首先要藉助“外腦”提升民事抗訴的精準度和影響力。

抗訴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準。要藉助專業力量幫助我們篩選出具有典型意義、在司法理念方面有糾偏、創新、進步、引領性的案件,達到抗訴一件解決一片的效果,發揮對民事類案的案例指導作用。

其次,要藉助“外腦”防止機械司法。專家在檢察之外看檢察,可以示範如何用法律的手段解決好帶有政治敏感性的問題,用政治意識處理好疑難複雜的法律問題,幫助檢察機關在履行訴訟監督職責中向社會傳遞正確、正向、正能量的信號,通過個案的公平正義來引領司法工作進步乃至社會進步,追求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統一,防止陷入機械司法。

第三,要藉助“外腦”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繫,增進與社會各界的共識。各行各業的專家是相關專業的精英,代表相關行業的民意,聯繫相關領域的群眾,是檢察機關與人民群眾、社會各界密切聯繫的橋樑和紐帶。各級檢察機關要藉助“外腦”更好地以案釋法,加強普法宣傳,傳播檢察好聲音,爭取各方面對檢察工作更多的瞭解、理解、認同、支持。

最後,要藉助“外腦”提升專業能力,培養創造優秀民行檢察工匠、能手乃至大師。要讓各個領域的專家通過參與新型、疑難、複雜案件的研討,進一步加強與檢察官的業務交流互動,鞭策促進檢察官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

智慧藉助既是工作理念,也是工作方法。各級檢察機關要充分發揮“外腦”作用,建立健全與法學院校、科研單位的長效合作機制,不斷完善民行專家委員會,藉助他們的實踐經驗、法律和政治智慧,提升民事檢察監督能力,實現民行檢察工作創新發展。

認真貫徹統籌發展理念

五論深入學習貫徹民事檢察專項報告審議意見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做強民事檢察工作,要按照黨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部署和要求,把統籌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以理念變革引領民事檢察工作創新發展。

毋庸諱言,上級檢察院對下指導不夠有力,基層民事檢察工作總體薄弱,這是當前民事檢察工作面臨的困局之一。有的市級以上檢察院忙於辦自己手頭的案子,對下指導虛化、弱化。有的基層檢察院認為如果不能提出抗訴,那就無案可辦。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與理念偏差有關。因此,認真貫徹統籌發展的理念,對於現階段民事檢察工作而言,至關重要。

把統籌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關鍵是要構建各級檢察院各有側重、密切配合、全面履職的民事檢察監督格局。要尊重民事訴訟監督規律,不同層級檢察院的民事檢察監督要各有側重。比如,對於省級院和市級院來說,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以裁判結果監督為重點,著重辦有社會意義、法律意義的案件,提高抗訴案件質量,實現精準監督;而對於基層院來說,則要以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監督和執行監督為重點,採取檢察建議、糾正意見等多種手段去監督。這樣,全國檢察機關上下一盤棋,構建起多元化的民事檢察監督格局,就不會有的焦頭爛額,有的無事可做。

把統籌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著力改變基層民事檢察工作薄弱的現狀,上級檢察院要肩負起更大的責任,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對下指導。

上級檢察院要依據本院受理的申訴案件、瞭解的全局性情況和辦理個案反映出的傾向性問題,加大對下指導力度,著力構建符合基層實際的民事檢察監督案件受理、辦案規範、內外協調等工作機制。同時,還要注意發揮一體化辦案優勢,以線索集中管理、力量統一調配為基礎,上級院帶頭辦案,並通過指定管轄、協同辦案、異地交辦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上級院的引領作用和基層院的基礎作用。尤其是各級檢察院領導幹部要發揮“頭雁效應”,從自身做起,帶頭辦理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為一線檢察官辦案提供範例。檢察長列席法院審委會會議時,也要注意選擇有典型性的民事抗訴案件去列席,進一步釋放加強民事檢察監督的信號。

破解“三個不平衡”,推動民事檢察工作邁上新臺階,要以統籌發展的理念為指引,全面深化民事裁判結果監督、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監督和執行監督,著力解決制約民事訴訟監督的難題,滿足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更多更新的需求。

评论火了!做强民事检察劲头更足了!

檢察日報社全媒體採編中心出品

文字丨檢察日報社評論員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