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五彩瓷”为何频频被高捧?

五彩是彩瓷的品种之一,“五彩”的本意是多彩,五彩瓷是在已经经过高温烧制成的白瓷或者已经绘有局部青花图案的瓷器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料描绘纹饰,再经过低温烧制而成。一般来说五彩上必有红彩,再配合其他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颜色。

按照工艺的不同,人们将五彩划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种类。五彩瓷是在宋元釉上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代宣德时期已经有了五彩瓷,明代的五彩瓷大多以黄绿红三色居多,而在嘉靖,万历年间的官窑釉上彩瓷,则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相结合的青花五彩为主。清代康熙时发明了金彩,蓝彩,以及光亮如漆的黑彩,从而使五彩成为了彩瓷的主流。雍正以后,粉彩盛行,五彩逐渐没落。仅作为少量仿古瓷生产。五彩的烧成温度比较高,又缺乏颜色间的浓淡渲染和过渡,因此五彩又被称为“硬彩”或者“古彩”。

釉上五彩有“古彩”、“硬彩”等称谓,包括黄、青、白、红、黑五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也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不过,五彩其实泛指各种颜色,在古代是“多彩”的意思。各种色彩的特点是颜色丰富繁多,五彩斑斓。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等为主,主要着色剂为铜、铁、锰等金属盐类。

在已烧成的素器上,以多种彩料绘画图案花纹,再于770℃—800℃彩炉中二次焙烧而成。因其线条明朗,烧成温度稍高,色彩不够柔和,因此又叫“硬彩”。五彩是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品种,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明代彩料中无蓝彩,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所以产生“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再后来,创烧出蓝彩,绿彩,墨彩和赭彩等复色材料,以多层次的色彩丰富了釉下五彩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牌奖,对我国的瓷器烧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8年“五彩瓷”为何频频被高捧?

清朝五彩以大量采用釉上矾红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线勾描纹样轮廓,画面浓重艳丽。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负盛名,除常用的红、绿、黄、褐、紫彩外,还新配制了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广泛应用,使之色彩更为瑰丽多姿、浓艳夺目。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绘外,还在各色颜色釉器及各种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别开生面,别具一格。

2018年“五彩瓷”为何频频被高捧?

基本特征

1、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

2、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

3、其绘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填颜色,用红色笔加勾;

4、多用小开片,裂纹向下而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