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讲了什么?

在易水河畔散步,抬头看见一只大鸟在月光下向远处的天幕飞去。一种强烈的孤寂感油然而生。久久地,我望着大鸟飞去的方向……这种感觉,不就是王勃笔下的千年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表达得吗?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讲了什么?

高中的时候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老师当时就指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名句。可是,我并未体会得到。由于喜欢文章明快的节奏,浩荡的气势,我反复诵读,直至能自然背诵。可是在后来的很多年,虽然我多次反复诵读此文,也不能领悟“落霞”名句好在什么地方。普通的赏析说此句“对仗工整,色彩鲜艳,动静结合”,可是,这就能足以使本句穿越千古吗?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讲了什么?

直到今天,我也看到了“孤鸟”,想到了当年王勃所看到的“孤鹜”。才发现,“孤鹜”就是诗人对自己的比喻。诗人才华早露,志存高远,却“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志高而无人欣赏,难道不“孤”吗?才秀而未能学而优则仕,去实现自己的抱负,难道不是“鹜”——野鸭子吗?“孤鹜”在天际飞翔,远处也只是“落霞”。如果说朝霞代表希望,“落霞”不是代表自己灰色的处境和没落的前途吗?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讲了什么?

到了下句,“秋水共长天一色”。“霞”为“落霞”,“水”也只是肃杀凄凉的“秋”水而已。这时候,天上为“落霞”,地上是“秋水”,这悲凉落寞的处境竟然令孤独的诗人无处遁逃……

本句表面上看,直陈其景,用了“赋”的手法。而诗人也以“比”的手法,流露出自己“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的孤清心境。那么自然,而又那么贴切。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讲了什么?

如果分析到此结束,还是没有深入到诗人内心最深处。我们再看此句,虽然天上是“落霞”,地上是“秋水”,野鸭子也没有同伴,可是它仍然没有停止飞翔!这才是真正的王勃,这才是初唐四杰的风采。诗人以“比”的手法,“兴”出的是虽然身处困境,却不能丧失斗志的精神!“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管处境多么艰难,不管前途多么暗淡,可是君子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能丢!不能兼济天下,还不能独善其身吗?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讲了什么?

多少人因为生活不顺,因为遇到坎坷而怨天尤人甚至灰心丧气,不得已自我解嘲地说一句听天由命吧。最后碌碌无为地终其一生。

失意时不失傲骨,正是王勃的写照。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王勃不就是孔子所赞叹的“贫而乐”的君子吗?【耿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