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家的日子,我用小紙條和孩子越走越近

離開家的日子,我用小紙條和孩子越走越近

原文轉自:家長微課堂

孩子處在青春期,敏感叛逆,父母稍不留心,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如果再碰上忙碌的考試,和孩子的交流就更加需要技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一對雙胞胎女兒的媽媽,我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

01

年初,我做了個令人吃驚的決定,拋下兩個即將中考的女兒去居家六七百公里的少數民族地區支教。

親朋好友認為我衝動,我也有點患得患失。

在支教單位牽掛孩子,總想做點什麼,幫助孩子平穩的度過焦慮、忙碌的應考期。

焦灼間,想起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外國媽媽在屢教無效的情況下,給處在叛逆期的兩個兒子寫小紙條,過一段時間寫一張,寫她的愛、她的抱歉,還寫她的信任和支持。

兩個兒子因為媽媽的小紙條變得聽話、懂事、平和,和她更親近。

猶如黑夜中的一屢微光,我看見了希望。決定效仿這個媽媽的做法——給兩個女兒留小紙條 。

離開家的日子,我用小紙條和孩子越走越近

02

回家的車程保守估計是六七個小時。如果願意顛簸,雙休日我可以正常回家。只是在家時間少,和孩子交流的機會也不多。

那個週一清晨,孩子先去上學了,即將離家的我坐在書桌前認真找她們的便利貼。

在那些淡淡的、散發著柔光的彩色便利貼中,我選擇了女孩最喜歡的粉色和紫色。根據孩子的特點和喜好,以及那段時間的表現,分別留言:

親愛的女孩,媽媽不在家,你的表現真棒。媽媽為你驕傲,希望繼續加油!愛你!——媽媽。

親愛的女孩,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你是一個有主見的女孩,媽媽為你驕傲。相信你的努力,一定取得好成績。加油!愛你!——媽媽

中午,電話意外響起: “媽媽,為什麼我沒有小紙條?”大丫聽起來有點失望。

“你得認真找。”我故作神秘。

“哦,找見了!”她高興的掛了電話。

那一週,每天給她們打電話,問她們學習狀況,她們會很愉快的告訴我:挺好。有時還會和我聊聊班裡的事。

後來,我又嘗試著寫了幾次,並且特意貼在不同的地方,留了尾巴,讓她們找。她們找到了,接電話的聲音會格外高興。

離開家的日子,我用小紙條和孩子越走越近

03

五月下旬,她們快中考了。大丫的月考成績不太理想。她有點灰心喪氣:媽媽,考不上一中怎麼辦?同學們都在考慮報考其他高中。

我勸她:別想太多,只管認真努力,努力了,考不上也沒關係。

她同意了,卻依然沒信心。那段時間,我寫的小紙條都是鼓勵她相信自己,努力搏一搏的內容。她把我寫的小紙條貼在了書桌醒目的地方,每天看著。

當然,光寫小紙條也不行,還得想其他辦法幫助她。針對她成績給她支招:優化強項,把強項作為取勝的法寶,讓它更出色。加強弱項,不懂得內容及時求教,模糊的及時複習、思考,熟悉的反覆記憶。

成績總會青睞刻苦努力的人。

中考,老大取得了初中三年最好的成績,老小正常發揮,成績也不錯。兩個人一起進了重點高中。

前幾天,學校開第一次家長會,我竟然被大丫的班主任點名分享和孩子交流的小技巧。

離開家的日子,我用小紙條和孩子越走越近

04

回望她們走過的應考之路,有辛苦、糾結、掙扎,更有欣慰。小紙條像紐帶,將我和女兒的心緊緊的拉在了一起。我的紙條使她們溫暖、踏實。

總結下來,我大概寫了這樣幾類小紙條:

1、表達情感類的小紙條

這類小紙條避免了當面表達愛的尷尬。中國父母都是含蓄的,內斂的,口頭表達愛都有點不習慣。小紙條就像網絡留言,想要說什麼都可以,給我表達情感提供了方便,也使孩子有了期待。

2、肯定,鼓勵性的小紙條

這類小紙條,最適用不自信的孩子,我家大丫就明顯缺乏自信,她時常懷疑自己,唸叨自己考試考不過妹妹。利用小紙條,我給她充分的鼓勵和肯定,幫她分析優勢學科和劣勢學科,讓她有目標的努力 ,取得了一定效果。

3、表達歉意性的小紙條

這類小紙條最適用叛逆期無法有效溝通的孩子。

父母和孩子天生就像冤家,總有一段時間會彆彆扭扭,誰也看不上誰。我家老小正好有點叛逆,有點任性,好多時候沒有耐心聽我說話,還有好多小毛病。所以對她的嘮叨無法避免。

有一週回家,她玩手機耽擱了按時吃飯,我說了她幾句,她說:“你回家就是為了罵我!”

針對這種情況,第二天我給她留了這樣一個小紙條:寶貝,對不起,媽媽錯了,不該嘮叨你,以後一定改正。希望你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做個自律的女孩。愛你的媽媽。

這類小紙條,緩解了我和她的緊張氣氛,她在我下次回家時,主動挽住了我的胳膊,抱住了我。

4、勵志類的小紙條

這類小紙條,不能多寫,寫多了,孩子會說你說教,光知道講道理。但是偶爾來一張就效果不同了。她會覺得媽媽有才,寫的留言都像教科書。

當然寫這類小紙條也不能忘了親切的開頭和膩歪的結尾,自然融進留言就好。

離開家的日子,我用小紙條和孩子越走越近

05

寫小紙條既可以養成習慣,讓她們充滿期待。也可以適當漏寫,讓她們有點小失望。這樣她們不會因為你寫的多而嫌棄,也不會因為偶爾的失望而感覺失落。

最主要的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特徵來寫,且要寫的短小精悍,溫情有愛。

除了寫小紙條,偶爾還發短信。告訴她們媽媽也在努力學習,等支教回去會送她們一份驚喜。

孩子是船,父母是帆,帆可以左右船的航行速度,也能決定了船可以走多遠。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自己卻不上進,寫再多的小紙條也會效果甚微。

有效的溝通會拉近父母和孩子心間的距離。但這種有效需要尊重和慈愛做保障。還需要家長採取合適的方式。

留言和小紙條是少男少女們的小情趣,有時候他們對小紙條的關注度更勝於和你的口頭交流。如果有心家長掌握了這個小技巧,就等於走進了孩子的心理世界。

假如你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而你又不善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愛和關注,就選擇寫便利貼吧,讓孩子對你刮目相看,充滿期待,慢慢靠近你。

現在 英語是全球化的基礎語言

10年後 編程是AI時代的通用語言

學習編程

我們不是培養孩子成為程序員

而是在趣味創作中

歷練孩子的數理邏輯和創造力

成為未來AI時代的佼佼者

更多育兒乾貨、學習資料 請關注小碼精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