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 你失敗的原因是缺乏正確的思維

面對未來我們恐慌迷茫,我們渴望一夜暴富,我們渴望自己突然獲得了上帝的青睞,買彩票一下子中了幾百萬,渴望財富自由的我們,希望有成功的人士給我們指一條明路,好讓走向美好的幸福之路。

我們聽過太多的成功學理論,這些成功的理論對你來說其實毫無意義,他們從來不會告訴你自己如何成功的,即使有,那也是那些財經人士鼓吹出來的成功理論。

其中有一條很讓人們受用的理論,就是你不成功是你不敢於冒風險,是你缺乏冒險精神,可是你仔細想想,這句話對麼?

我對這句話充滿了深深的懷疑,那些冒險家多數都死在了成功的路上,多數都成了別人的探路者,多數讓別人站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孫子兵法 你失敗的原因是缺乏正確的思維

《孫子兵法》在軍形篇裡提供一條很重要的思想,要想戰勝對手,要想贏得勝利,要想成為人生贏家,你必須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孫子說不可戰勝在於自己,而打敗對手在於對方是不是有機會讓自己可趁,勝可知,而不可為。

這對今天我們來說也非常有意義,我們崇尚冒險精神,我們崇尚孤注一擲,可是我們往往敗的一塌糊塗,頭破血流。有些外部風險始終是難以控制的,所以我們往往輸的很慘。

我們想要成功,做任何事情必須要保證在我自己處於不敗之地,才能夠去果斷冒險,這樣才能夠越努力越幸運,否則只能是越努力越失敗,失敗永遠不可能成為你的成功之母。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對決,司馬懿的軍事謀略就充分展現了孫子的思維,無論怎麼你怎麼做,我都是不主動出擊,我要始終保證處於自己不敗之地,然後伺機而動,然後成功的打敗你。

司馬懿的聰明就在於此,當蜀國的國力弱小與魏國差距非常大,糧草一直是個問題,始終難以接濟。諸葛亮出兵北伐,必須要速戰速決,必須要馬上站穩腳跟才行。司馬懿很聰明,你想快速決戰我偏偏就不幹,我就是耗著你,等著你糧草短缺的時候,撤退的時候,我尾隨攻擊你,你如果不退走,就會軍心大亂,我一定能夠打敗你。

孫子兵法 你失敗的原因是缺乏正確的思維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就是死在五丈原,這期間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故事,就是諸葛亮給司馬懿送了一條女人絲巾,企圖激怒司馬懿出戰。

司馬懿很淡定,可是他的部下們不淡定了,都嚷嚷著要出戰。司馬懿作為軍隊最高的統帥,一定要為結果負責,但他不想做冒風險的事情,於是為平息部屬不滿情緒,故意假裝非常生氣,給魏明帝上表請戰。

魏明帝和司馬懿是一樣的想法,他很瞭解司馬懿,知道司馬懿上表請戰是為了什麼,於是就委派親信大臣辛毗來做司馬懿的軍師,來和司馬懿一起演雙簧給眾人看。

諸葛亮以後一來挑戰,司馬懿就假裝要帶兵出擊,辛毗就拿出魏明帝的扶杖,告訴司馬懿你不能出兵,這是皇帝的意思。司馬懿便不出兵了。

諸葛亮把司馬懿和魏明帝雙簧看的明明白白,諸葛亮說:“司馬懿這個傢伙本來就不想出擊,所以才上表請戰,堵住眾人的嘴。他要想出擊,皇帝的命令也沒有用,他如果有戰勝我的法子,又何須想千里請戰呢?”諸葛亮沒有辦法,只能分兵屯田了。

孫子兵法 你失敗的原因是缺乏正確的思維

沒有過多久,諸葛亮就派遣使者來下戰書,司馬懿不與使者談論軍事,而是關心諸葛亮的飲食起居情況,司馬懿聽後說諸葛亮活不了多久了。果然,諸葛亮於當月病死於五丈原軍中。

蜀國軍隊秘不發喪,全軍撤退。當地百姓跑來報告說諸葛亮死了,司馬懿派兵追擊,蜀將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窮寇莫追’收軍退回。

司馬懿曾經給弟弟司馬孚評價諸葛亮,司馬懿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諸葛亮一生北伐都徒勞無功,原因是客觀實力所致,其次是對手從未給自己可稱之機。司馬懿的策略就是我始終保持不敗之地,不給你可乘之機,慢慢耗死你,有機會就摟草打兔子,司馬懿沒打著是另外一回事,思維是沒錯的。

只有可以保持不敗之地的冒險才能成為人生贏家,才能財源滾滾而來。只有保持不敗之地,才有資格談成功。當然文章純屬個人之言,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