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停擺創新記錄!不僅僅是錢袋上的對抗

1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取消原定前往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行程。

美國政府停擺創新記錄!不僅僅是錢袋上的對抗

特朗普推特截圖

除了向世界經濟論壇致以問候和歉意外,特朗普將這一決定歸結為民主黨在邊境安全問題上的頑固態度。

在正式宣佈這一決定之前,特朗普曾對記者表示,他是想去參加達沃斯的,但如果政府關門持續下去,他就可能留在美國國內。

特朗普確定 “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反映出美國政府關門危機持續加劇,白宮和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之間因撥款修建美墨邊境牆問題而陷入的政治僵局並未得到任何緩解。


錢袋之爭:美國政府“關門”危機的緣由

依據1789年美國的憲法設計,政府只能在國會依法撥款後才有權花錢,國家的開支必須經過國會同意並由總統簽字後才能讓政府運行,任何政府部門或機構都不得以任何名義在依法撥款之外另找財路或有所支出。

1870年,美國又出臺了“反超支法”,旨在解決政府內部長期存在的“強行超支”和“突擊花錢”現象。上述規定是美國國會掌控“錢袋權力”的直接體現,也是導致美國國內產生“撥款政治”的現實誘因。


美國政府停擺創新記錄!不僅僅是錢袋上的對抗


此後,根據1921年預算與會計法案以及1974年美國國會預算暨截留控制法案等的規定,任何自由預算支出必須通過相應的年度政府撥款預算案的支持才能生效。在撥款預算案因故推遲的情況下,政府可通過持續決議案對預算進行授權。若兩者皆未能按時頒佈,即出現資金缺口。

1981年,時任司法部長本傑明∙希弗萊蒂對“反超支法”進行了詮釋,要求當資金缺口出現時,關閉受影響的機構與服務,亦即政府暫時陷入“停擺”。政府無錢可花,很多工程自然無法持續實施,一些政府員工的工資也就難以支付。

自1976年美國國會預算程序正式執行以來,美國政府一共發生了18次“關門”危機。▼


美國政府停擺創新記錄!不僅僅是錢袋上的對抗


在福特和卡特當政期間,兩屆政府共有6次政府關門事件,停擺持續時間從8天至18天不等,受影響的機構集中在勞工、衛生、教育及福利等部門。

到了里根政府時期,則出現了8次,每次持續1至3天的政府完全停擺事件,當時導致政府“關門”的主要原因是府會之間圍繞政府赤字的爭議。

在老布什政府執政下,美國也出現了1次持續4天的政府關門危機。

克林頓當政期間,美國又發生了2次政府關門事件,其中的一次持續時間長達21天。

進入奧巴馬政府時期,2013年10月1日由於未能在醫保法案問題上達成一致,美國政府無法按時通過預算議案而陷入1次停擺。直到10月16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先後投票通過該議案,才宣告政府關門風波結束。


史無前例:特朗普政府停擺時長創造歷史記錄

2018年12月下旬,特朗普政府和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因修建美墨邊境牆撥款問題而打起了“口水仗”。

眾所周知,在美國和墨西哥邊界修建一道邊境牆,以阻止來自墨西哥方向的非法移民進入美國,是特朗普競選總統時的核心承諾之一,也是其謀求下一步連任的政治籌碼。


美國政府停擺創新記錄!不僅僅是錢袋上的對抗

1月10日,在墨西哥邊境城市蒂華納,一名男子在美墨邊境牆邊停留。

因此,為了兌現競選承諾、獲取選民支持,特朗普在邊境安全問題上立場強硬,要求國會撥款50億美元,修建美墨邊境牆。

而民主黨則認為,修建邊境牆低效、多餘且昂貴,它只不過是特朗普的“政治噱頭”,只同意撥付不超過13億美元的資金來解決邊境安全問題。

圍繞修建邊境牆問題,特朗普和民主黨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從而導致美國政府陷入一場新的“關門”危機。

進入2019年,美國政府關門危機持續升級。


美國政府停擺創新記錄!不僅僅是錢袋上的對抗


▲ 1月8日,特朗普在電視講話中公開聲稱,“所有美國人都受到不受控制的非法移民的傷害。非法移民使公共資源緊張,降低了就業和工資”,並將此次政府關門責任歸咎於“民主黨不資助邊境安全”。

對於特朗普的指責,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與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擊”。


美國政府停擺創新記錄!不僅僅是錢袋上的對抗


▲ 舒默表示,應當“將政府關門與邊境安全的爭論分開”,“我們不是靠發脾氣來治理國家的……任何一位總統都不應該敲桌子、為所欲為,不然政府就會關門大吉”。

佩洛西的態度更為強硬。她要求“特朗普總統必須停止劫持美國人民、必須停止製造危機、必須重新開放政府”。

1月10日,特朗普再次強調修建美墨邊境牆的必要性,並威脅將利用總統職權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相關事項,研究在“國家緊急狀態”下修建邊境牆的方案,包括從賑災專項款中撥出部分作為建設資金。

截至美國當地時間1月12日,美國聯邦政府部分關門進入第22天,這打破了此前克林頓政府時期政府關門持續21天的記錄,成為迄今為止美國曆史上政府停擺時間最長的一次。

美國政府的持續停擺直接導致了大量政府僱員無法按時拿到應得的薪資,引發部分政府機構服務效率下降甚至陷入停頓。


美國政府停擺創新記錄!不僅僅是錢袋上的對抗

2018年12月22日,美國國家檔案館受政府關門影響關閉。


更為嚴峻的是,政府關門還會對美國經濟產生諸多負面影響。根據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此次美國政府停擺的代價約為每週損失12億美元。

此外,政府關門還會打壓商業信心,衝擊消費者信心,從而影響美國的經濟增長。有媒體為此發出警告:

如果美國政府關門像特朗普說的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那麼美國或將深陷“經濟地獄”。


危機背後:美國政治機體弊病凸顯

不可否認,美國政府“關門”現象在歷史上並不少見,這與美國特有的政治體系設計密切相關,也是美式民主制度“非常規”性的外在反映。對此,美國民眾也見怪不怪。

然而,鑑於近年全球民粹主義盛行、逆全球化勢力抬頭的大背景,美國政府持續停擺、黨爭愈演愈烈、政治極化加劇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凸顯出美國政治機體本身隱含的弊病。

美國的憲政設計中將國家的“錢袋”賦予了國會,作為花錢的行政首長,總統不擁有掌控錢袋的權力。


美國政府停擺創新記錄!不僅僅是錢袋上的對抗


由於國會議員是各個選區的選民選舉產生的代表,他們直接代表選民的利益,而選民的利益首先便是自己錢袋的利益。因此,沒有選民代表的同意,政府應該獲得所需的運作資金,也就無法運作。

這一制度設計的基礎是三權分立、權力制衡,初衷是為了限制總統濫用權力。然而,在現實社會中,共和黨和民主黨無法逃脫選票的誘惑以及背後的黨派利益紛爭。

特朗普政府上臺後,美國國內政治“極化”進一步加劇,社會裂痕持續加深,兩黨之間的“鬥法”此起彼伏。

針對此次美國政府關門危機,英國廣播公司就評論稱,“民主可以存活,但它被掏空了。這是一個疲憊不堪的體系,其正在努力應對一些重大挑戰”。

因此,特朗普時期的這場政府停擺事件,與其說是一次“錢袋上的對抗”,倒不如說是一場美式民主危機。

撰文 / 馬建英(山東師範大學東北亞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