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種被吹上天卻沒什麼用的養生“神器”,你還在吃嗎?

如今,各種保健“神器”層出不窮,功效也是吹到都快上天與太陽肩並肩了。

而有好多人往往被某一誇大功效給忽悠,結果吃了一大堆卻不見效果。

下面,小編就來為你科普一些在民間被吹上天但是沒什麼效果的食物,不要再上當了哦~

 

這7種被吹上天卻沒什麼用的養生“神器”,你還在吃嗎?

No.1 有機食品——大多是心理安慰

誤區:

每次逛超市,總有個漂亮小姐姐跟你推銷各種“綠色蔬菜”、“有機大米”,聽起來似乎很健康還不失高大上,再加上包裝上的“天然無農藥”,買買買的衝動真的是十足。但其實,“貴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實際上:

同樣都是食物,大部分有機食品的營養成分並不會比同種類的普通食品高出太多,此外,

有機食品會有天然毒素等各種風險。因此有機食品並不一定更安全。

No.2 高鈣奶——“有多少”和“能吸收多少”是兩回事

 誤區:

大家在買牛奶的時候,常常會看到高鈣奶,其價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目前大部分的所謂高鈣奶,只是在生產的時候,人為地額外添加了一些鈣,也就使得奶中的鈣含量高一些了。

 實際上:

高鈣奶中額外添加的鈣,大多是碳酸鈣或乳酸鈣,和牛奶中本身的鈣相比,吸收率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其實,牛奶本身的鈣就已經足夠多,吸收率也好。每天喝2杯奶,再加上蔬菜豆製品,就可以滿足每天的鈣需求,並不用特意喝“高鈣奶”。

No.3 解酒藥——並不能減輕醉酒危害

誤區:

中國向來有勸酒習慣,尤其對於生意人來說,更是應酬不斷,酒水不斷。於是,藥店裡各種解酒藥賣得火熱,還宣稱可以千杯不醉。

 實際上:

民間存在的很多所謂的解酒藥都是保健品或者食品,能否起到解酒作用,並沒有確切的循證證據。

解酒最根本的是適量飲酒。每天飲白酒不超過2兩,飲啤酒不超過兩瓶。

這7種被吹上天卻沒什麼用的養生“神器”,你還在吃嗎?

 No.4 兒童醬油——大多是噱頭

誤區:

兒童醬油的廣告稱“專為兒童健康研製的釀造低鹽淡口醬油”,適合拌飯、清蒸食物等,一則起到開胃的作用,二則補充營養。

 實際上:

超市裡能見到的各種兒童醬油配料也並無特殊之處,基本上都是水、大豆、小麥、食用鹽、白砂糖、食品添加劑等等,就算宣稱加入了各種什麼蘋果汁、酸味料等等,也都只是為了調味而已。

此外,1歲以下的寶寶不需要鹽,也不需要醬油!嬰幼兒飲食完全不需要額外添加鹽或醬油調味,正常飲食中已經含有足夠的鈉可滿足生理需求。過早添加鹹味,會增加成人期高血壓風險。

No.5 初生蛋——珍貴≠更營養

誤區

:初生蛋,又稱為“初產蛋”(即雞開產一個月內的蛋),被很多人認為是濃縮的雞蛋精華,不惜高價也要買來吃。一些商家也宣稱初產蛋能促進大腦發育和增強體質,營養價值高,特別適合產婦、學生及老年人食用。

 實際上:

“初產蛋”是指母雞在110天~130天內生產的第一窩蛋,雖然“珍貴”,但營養價值並不比其他普通雞蛋高多少。

而且,初產蛋健腦的說法也不靠譜,有益大腦健康的營養物質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沒有數據顯示初產蛋的這些物質含量比普通雞蛋高。

這7種被吹上天卻沒什麼用的養生“神器”,你還在吃嗎?

 No.6 紅糖——只是糖

誤區:

大姨媽問題,一直是困擾女性的大問題。於是,紅糖食品開始成為很多人喜歡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稱為“東方巧克力”,有美容養生作用。

實際上:

紅糖的原料是甘蔗,紅糖 95% 以上的成分為蔗糖,另外還含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除了補充能量,並無其他特殊的功效。熱飲可以起到舒張血管的作用,可能有助於緩解痛經,但效果不確切。

總之,鐵在內的礦物質的含量非常少,靠紅糖補血是不靠譜的。

 No.7 黑枸杞——還不如吃茄子

誤區:

黑枸杞一度被稱作“軟黃金”,據商家宣傳具有萬能功效,價格最高達每公斤數千元,甚至引發了數千人盜採野生黑枸杞。

 實際上:

黑枸杞的成分與紅枸杞的絕大部分成分一致,只是比紅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實,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來補充,就有點站不住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