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家長都這樣教育孩子!看看你佔了幾條!

“哇,真棒!”“太厲害!”“真乖”“好聰明!”……這樣的表揚你是不是輕車熟路?但研究表明,這些不聚焦的表揚方式也許反而損害孩子的自信。實際上,不少看起來理所當然的教育方式最終被科學研究證實為不妥當,甚至是錯誤的。下面這幾則相關研究,值得每位家長了解。

高明的家長都這樣教育孩子!看看你佔了幾條!


表揚孩子“聰明”可能會毀掉他的自信

在學校裡,老師會盡量避免任何可能傷害學生自尊的行為:考試不公開排名,人人都有獎,時刻表揚學生……但事實上,不恰當的表揚可能會毀掉孩子的自信。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和團隊針對紐約所有公立學校的學生調研表明:誇獎學生聰明,往往適得其反。大人給孩子貼上“聰明”的標籤並沒有讓他們表現得更好。實際上,這甚至可能是孩子表現不佳的罪魁禍首。

研究表明,孩子可以察覺到表揚背後的真正含義。12歲的孩子已經明白,被老師表揚並不代表你做得好,相反,正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老師認為你需要額外的鼓勵才表揚你。

同樣,當頻繁地誇孩子聰明時,孩子會這樣推理:

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麼用功。他們甚至會認為,努力很愚蠢,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德韋克認為,表揚的效果是好是壞,取決於表揚本身。研究發現,具體、明確、針對某一件事情的表揚,才能發揮作用。

最好的表揚,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孩子的能力。表揚孩子努力用功,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誇獎孩子聰明,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高明的家長都這樣教育孩子!看看你佔了幾條!


懲罰孩子撒謊不如誇獎他誠實

麥吉爾大學的維多利亞·塔爾瓦教授是世界一流的兒童說謊行為專家,他曾經做過一個“偷看遊戲”,研究人員在問孩子是否偷看之前,會分別給兩組孩子讀一個小故事,其中一個是《狼來了》,另一個故事是《華盛頓和櫻桃樹》。

實驗表明,聽完《狼來了》之後,孩子甚至比平時更容易說謊,而聽完《華盛頓和櫻桃樹》之後,孩子會減少說謊,男孩減少了75%,女孩減少了50%。

為了去除名人效應對效果的影響,塔爾瓦重新做了實驗,把故事的主角換成了普通人,其他不變,依然得到了相同的結論。在教育孩子誠實上,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

《狼來了》最終以放羊的孩子受到懲罰為結局,事實上,威脅孩子說謊會受罰,這隻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可能付出的代價,反而忽視了說謊這一行為對他人的傷害。

長期生活在懲罰的威脅之下的孩子,說謊行為並沒有減少,反而容易變成更厲害的騙子——因為他們從小就學會了如何避免謊言被揭穿。

真正有效減少孩子說謊的方式,是告訴他們:“如果你偷看,我不會生你的氣,如果你說實話,我會非常高興。”

這就是《華盛頓和櫻桃樹》這個故事有效果的原因:小喬治·華盛頓不但沒有受罰,還因為說真話受到了表揚。

面對暫時落後,讓孩子“緩衝”一下效果更好

當孩子無法達到家長的規定標準時,與其一遍遍地糾正他,不如設定好目標、留足時間讓學生自行練習。

少兒心理諮詢師、國家級形體教練富曉紅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教學的過程中,常遇到接受能力相對差的學生,我耐心地一遍又一遍教,卻發現越教學生越沒有精神,而且動作也越不標準。這讓我很挫敗,很窩火。

之後,我學會了“暫時放一放”,當某個動作學生學了三遍還不會,且身體出現僵硬時,我就笑著對學生說:“我們暫時不練這個動作,你先回去想想,隔天再練,說不定就會了。”

學生原本的愁眉苦臉,頓時笑顏綻開,僵硬的身體即刻鬆軟,歡樂地說:“好的,謝謝老師。”然後蹦蹦跳跳找其他同學練習去了。

我發現學生之間組隊練習更放鬆更大膽。除非有學生主動提出需要我幫助示範動作,我才過去指導,由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強,指導效果也更明顯。反之,如果是我主動挑刺,並糾正動作,學生們就會很不自在,且流露出膽怯的神色。

認知神經科學與教育領域的研究者都認為,學習是認知、情緒與生理層面進行多層次交流的過程,情緒是影響學習結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習環境引起學生的恐懼或壓力,學生的認知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當“怎麼都做不好”時,孩子本身已經處於緊張的情緒中,如果家長再一遍遍挑刺,孩子就會很不自在,且表現出膽怯的狀態。

反之,如果在這時家長選擇“放一放”,給孩子留足修正和練習的時間,他們就會更放鬆,孩子的主動性也會增強,從而使練習的效果更明顯。

“機會窗口”比起跑線更重要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許多家長的信念,但提前學習知識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嗎?其實,從大腦的角度來講,並沒有什麼“起跑線”,真正影響我們學習的是“機會窗口”,也就是“關鍵學習期”。

在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試驗,即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的“雙生子爬梯試驗”。

格賽爾選擇了一對雙胞胎,他們的身高、體重、健康狀況都一樣。

他讓哥哥在出生後的第48周開始學習爬樓梯,48周的小孩剛剛學會站立,或者僅會搖搖晃晃勉勉強強地走,格賽爾每天訓練這個孩子15分鐘,中間經歷了許多的跌倒、哭鬧、爬起的過程,這個孩子艱苦訓練了6周後,也就是到了第54周的時候,他終於能夠自己獨立爬樓梯了。

雙胞胎中的弟弟,基礎情況跟哥哥完全一樣,不過格賽爾讓他在52周的時候才開始練習爬樓梯,這時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勢已經比較穩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剛開始練的時候更加有力,並且他每天看著哥哥訓練,自己也一直躍躍欲試。

結果,同樣的訓練強度和內容,他只用了兩週就能獨立地爬樓梯了,並且還總想跟哥哥比個高低。

一個是從48周開始,練了6周,到了54周學會了爬樓梯;另一個是從52周開始,練了2周,也是在54周時學會了。後學的儘管用時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強的繼續學習意願。

格賽爾的實驗表明,在人的成長曆程中,存在著學習不同知識和能力的“機會窗口”,或者叫“學習關鍵期”。

如果在學習的“機會窗口”打開之前去學這些知識和能力,一方面要付出更多努力,另一方面當時學了以後也容易遺忘。

也就是說,超前學習是意義不大的 (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比起超前學習,我們更應該去關注學習某種特定知識的最佳時間。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最重要的事


高明的家長都這樣教育孩子!看看你佔了幾條!

優勝教育衡陽校區正在籌備中,敬請期待!

地址: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華新開發區祝融路26號中房華新苑2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