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什么是年款?

年款记录工艺品制造的朝代及年号,由四字或六字组成,一般见于御制器物的底部。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釉下青花六字篆书款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清康熙 五彩「杏花」花神杯 双圈六字楷书款,直径2⅝ 吋 (6.6公分)

估价:3,000-5,000英镑

如何阅读年款?

年款通常为直书,应由上至下、右至左阅读,这种书写及阅读方式相信源自古人在竹简或甲骨上以直行书写的习惯。另外,年款亦可以横书,并从右至左阅读。

年款遵循特定的格式,六字款的结构如下:首两字为朝代,主要分「大明」或「大清」两款,前者代表明朝(1368-1644年),后者代表清朝(1644-1911年);第三、四字为皇帝年号;第五、六字通常为「年制」,代表于该年制造。四字年款则会删去标示朝代的首两字。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釉下青花大明嘉靖年款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明嘉靖 青花天马纹罐 六字楷书款,高9 7/8吋 (25.2公分)

估价:4,000-6,000英镑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釉下青花直书雍正年款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清雍正 青花梵文碗 双圈双行六字楷书款,直径6⅛ 吋 (15.5公分)

估价:6,000-8,000英镑

举例而言,上图的六字年款「大明嘉靖年制」指此品制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而「大清雍正年制」则指制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年);前者署于一个青花天马纹罐的底部,后者则署于一个青花梵文碗底部。

年款方便我们追溯工艺品的制造年代,但买家亦要留意,后期年代出现的仿制品及赝品皆署有非当朝之年号。

年款于何时兴起?

以楷书题写的年款从明朝(1368-1644年)起开始时有出现,一直延续至清朝(1644-1911年);明朝以前制造的工艺品则鲜少署有年款。瓷器中最常见的年款,多为釉下青花双圈款。

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皇帝曾一度下令禁止于瓷器署上其年号,以免署有年款的瓷器因残破而被丢弃。因此,当时大部分瓷器只署以空白的釉下青花双圈,又或绘以艾叶、灵芝或如意等寓意吉祥的青花图案。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釉下青花道光六字篆书款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清道光 青花梵文缠枝莲纹高足碗 六字篆书款,高3⅜ 吋 (8.6 公分)

估价:5,000-7,000英镑

篆书年款盛行于雍正时期(1723-1735年),并沿用至十九世纪。上图的六字道光(1821-1850)年款乃「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署于一个青花高足碗上;可见篆书字体比楷书风格强烈,更具棱角。

如何题写年款?

年款一般以两种各具特色的字体题写,分别是楷书及篆书。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蓝色釉上珐琅乾隆篆书款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蓝地描金缠枝莲纹盖碗及底托 四字篆书款,底托宽6吋 (15.4公分)

估价: 2,000-4,000英镑

楷书源于中国隋朝(公元581-618年)及唐朝(公元618-906年),与现代汉字字体最为相近。篆书源自商朝(约公元前1500-1028年)及周朝(公元前1028-221年)的古青铜器,字体棱角分明,于乾隆年间尤期盛行。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蓝色釉上珐琅乾隆四字楷书款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花卉纹八方花盆 四字楷书款,宽10吋 (25.3公分),红木底座

估价:2,000-3,000英镑

年款一般以釉下青花,或铁红色、浅蓝色或黑色等釉上珐琅题写,视乎工艺品所用的材质而定,亦可以描金、雕刻或压印而成。

年款署于何处?

年款一般署于器物底部中央,但亦可见于外底或口沿,通常为一行横书。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铁红色釉上珐琅嘉庆六字款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清嘉庆 粉彩八吉祥纹双耳三足炉,高10⅝吋 (26.9公分)

估价:12,000-15,000英镑

如何辨别年款真伪?

要鉴定年款为本朝制还是后期仿制,必须与其所署之工艺品的品质一并鉴别。

即使为真年款,品质也有参差,但若为皇帝及皇室御制瓷器,年款品相必须极为讲究,以匹配造工精湛的艺术品。若为御制瓷器,但年款却粗糙,则需加倍留神。

即便如此,很多品质稍逊的瓷器或工艺品也常见字体较为松散的年款,但这些瓷器并非出自御用官窑,而是民窑出产。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釉下青花乾隆六字篆书款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清乾隆 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一对 六字篆书款,高23公分 (9吋)

官窑与民窑的质量之别,从两组乾隆时期的瓷器年款便可见一斑:一对御制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上图),以及一对矾红描金花卉纹碗(下图)。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釉下青花乾隆篆书款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清乾隆 矾红描金花卉纹碗一对 四字篆书款,直径 7¾ 吋 (9.6公分)

估价:2,000-3,000英镑

若工艺品署有后期仿款,是否属于赝品?

未必。数百年以来,中国工匠为向前朝致敬,许多瓷器也印上前朝年号。拍卖图录一般称之为仿款,但仿款的原意未必一定为存心误导买家以为购入前朝真品。

例如,清康熙(1662-1722年)制的青花瓷不少也会署以十五世纪的明朝年款,而宣德(1426-1435年)及成化(1465-1487年)年款为最常被仿制的年款。

成化御瓷以品质上乘见称,归功于当朝之官窑制瓷标准极为严谨,烧制御瓷时如有任何瑕疵或失误,均会予以销毁,故成化瓷器极为罕有。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宣德六字仿款

知识帖,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清十七/十八世纪 海棠形双耳铜炉,宽11⅜ 吋 (29公分)

估价:1,500-3,000英镑

同样以品质卓著而闻名的,有宣德年期制造的青铜工艺品,由是大部分十七及十八世纪制造的青铜香炉底部皆署有宣德年款。上图所示的仿宣德年款,便是署于一个十七至十八世纪海棠形双耳铜炉底部。

深入了解的收藏爱好者,建议查阅由杰拉德‧戴卫森(Gerald Davison)于1994年出版的《The Handbook of M arks on Chinese Ceramics》,是一本内容详实的中国年款参考书,详列约1,800款年款,包括大部分明朝与清朝的年款,以及堂款、窑款等于悠久中国文化历史中出现于工艺品上的各种款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