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竹外桃花,纷纷飘舞。周家沽酒,听君弹曲。执一叶扁舟,在梦里的后河,静听一曲不离散的笙歌,可好……

——题记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的鼓角铮鸣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摊开常德地图,盘坐于城市北部的太阳神山,星罗棋布的村庄环绕其山麓。有一处风水宝地,名曰周家店,古称“周士”,一派儒雅之风,因为明代藩王择其为千年吉壤而名闻三湘。今人提到周家店,一定会说这里的三绝:唐诗里“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桃花山”、记录元末明初战争风云的“武岗寨”、现代户外拓展的励志传奇“张家山”。

这三张名片个个藏着精彩的故事,如果要认知周家店,了解地名背后承载的文化源流,必须从武岗寨说起。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比之于瓦岗寨,如何?

瓦岗寨,地处古殷商之地的安阳,这支神奇的农民起义军队伍里,有响当当的翟让、李密、程咬金、秦琼、魏征,不过7年时间,腐朽的隋王朝灰飞烟灭,直接催生了唐帝国的建立。

武岗寨原本是南北朝周晋王万人兵马囤集的地方,在元末明初名声大噪,陈友谅在此大战朱元璋,上演了一曲类似于乌江自刎的历史悲剧,也直接奠定了明王朝的天下大势。至今,还保留有挂蟒山、打鼓台、卸甲坪、妃子墓等地名,龙巢映月的故事依然震撼人心……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大明王朝,与万邦来潮的汉唐不分伯仲,他们把不可一世、征服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驱赶到大漠以北,最早的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深刻的影响了今天世界的版图和格局。我在另一篇《夹山,今生为你渡劫》中,提出了“无常德不明史”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直至今日,我们从《穿越时空的爱恋》、《杨凌传》等影视剧中还可以窥见这个大一统王朝的惊艳背影。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在“武岗远眺”的历史云烟里,暗淡了明初的刀光剑影,远去了寨王的鼓角铮鸣。如果要编排一部关于元末明初历史的歌剧,湖南的武岗寨有生动得让你流泪的素材。

由此上溯,无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描绘常德“世外桃源”的陶渊明,还是不事权贵横扫中唐文学、在常德周家店创立竹枝词体裁的刘禹锡,都把常德爱得深沉,爱得刻骨铭心。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江山美人,自古肝肠寸断,李隆基策马红尘为博红颜一笑,南唐后主天上人间一江春水付诸东流,建文帝一路南遁不知其最后所踪,同处湖南的宁乡,因四羊方尊活化“宁妃之乡”的泣血故事,常德之侧的张家界,把“天门狐仙”演绎得缠绵悱恻。那么,周家店因为一片竹林和一朵桃花,撒落唐诗宋词、明代中兴的念想,同样也有丰厚的文化根基,正如兰亭之于绍兴,编钟之于随县。我们庆幸,在这一个行将湮没于典籍之中的历史地标,有肩挑日月、守望晨昏的一群人耕耘着自己的梦想。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这就是武岗寨生态农庄。几乎坐落在当年陈友谅的军事中枢,它不是杜甫的草堂,不是刘禹锡的陋室,却是一处真正体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之地。与历史上著名的“风水关窍图”非常吻合(见图)。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生态农庄,距离周家店镇十里之外,北面有个脚踏四县(鼎城、临澧、澧县、津市市)的白云山林场,东西两边是“粮仓水库”、“英雄水库”,对面不远处就是人们向往的周家店镇“金丹桃花山”,本是丘陵为主的常德府,到了这里,浑然而出的崇山峻岭,让我们胸中丘壑顿生。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农庄者,农民之庄也。而寨,总是隐藏在把酒话桑麻的竹林深处。当年的竹林七贤,饮酒猜拳,弹琴赋诗,放浪形骸,飘飘然若神仙中人,一曲旷古悠远的《广陵散》让后人有几多仰望和追思!发端于周家店的“竹枝词”,在诗豪刘禹锡空灵的内心,奏响铿锵的竹韵清音。北宋文坛领袖苏东坡几经宦海沉浮,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难得糊涂的清代竹墨大师郑板桥,茅屋置于翠竹之下,怡然自得的吟诵: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所以,在斑斓城市里呼吸不畅的现代人,带着手机、相机、开着车都争相跑去静谧的农村。常德之北,后河之首,又怎能错过这个有竹林有品味有故事的山间农庄呢?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题咏武岗寨生态农庄】

(一)

采菊偏相忆,传香寄便风。今朝竹林下,莫使桂尊空。

(二)

武岗有奇女,平地一声雷。周家去沽酒,竹林七贤归。

(三)

斗酒百花里,伊人一笑稀。别后须计日,相望武岗离。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那一次,我驱车穿越桃花山蜿蜒北去。细雨霏霏,一处水塘的对面,竹林簇拥的平地上,初具规模的徽派风格的房子下,两位女子肩扛手提,在建筑师傅当中穿梭行走。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对竹林姐妹花,分别叫雷珍梅、雷双梅。她们和她们身后的男人,披荆斩棘,开山劈石,填路垦荒,没有路,没有灯,没有水,足足奋斗了五年的时间,把一个荒蛮的山麓改造成了不失时尚的农庄,她们的故事,被当地百姓传诵为巾帼版的“愚公移山”。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再一次抵达这里,是一个深冬的雨天,同样的阴冷天气却感受到了煦暖的春意。在当地政府陈书记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一直通向山庄深处,就像一把智能的锁钥,打开了这处故事流淌之地的任督二脉。

凤凰会涅槃,巨龙终点睛。越过一个坡顶,规整的马路直插山麓,远处的梯田凝视着两潭碧绿的湖水,如相守而立的两块明镜。绿色的树和零星的花点缀冬日房前,紫如云烟的红叶石楠,白净如初的山茶花,青葱挺立的桂花树,配上屋后的竹林,如一幅素雅的山水泼墨画。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抵近而看,方盒子的玻璃大厅,掩映于后山竹林下,竟然在古典意境里营造出现代的灵动来,古人推崇闭月羞花的含蓄美,而今在山林里尽显灼灼芳华,皓齿与莲步并举,多了几分自信和张扬。屋场上抵山而建的一处舞台,如画中的歌榭,我仿佛看见了“长袖善舞”的女子们,一改娉娉婷婷的内秀之态,用涌动的舞蹈诠释美好的生活。对面临流矗立的玻璃屏风,将山里的风月隔离开来,我看是怕这载歌载舞的女子被风吹了去罢。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情不知所起,往往一往情深。邂逅,有时是一种选择,你如果爱上这一方热土,就会有说不尽的情愫,等心上人来倾听。

常常,我们会错过那些花开的日子,以为它还会再来。可惜,绕着指尖,此时的花已非昨日的花,当心里荡起一层又一层温柔的涟漪,才领悟到,盈盈而握的画面同样会时间湮没殆尽,不留一丝尘埃。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如果,能在有水有竹的这间屋里静下来小住,把盏临窗,看云卷云舒,或者泡一杯新绿的青茶,听一帘烟雨敲打翠竹。或者就着古筝,抚一曲云水禅心,唱一首竹林笙歌。

一个人远离喧嚣的都市,也算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安静和大自然无意的恩赐吧。


武岗寨,一曲不曾离散的竹林笙歌


竹林里著名的一则灯谜:佳人倚立霞避雨,时光如梭寸寸离。幽幽笙歌竹林下,临津小舍人已行。

您,——猜得出来吗?

2018.12冬 兰笑下江南 写于 东城小筑“爱琴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