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仰望月亮时 诗人画家歌者都想起了什么

当仰望月亮时 诗人画家歌者都想起了什么

寒冷、满是岩石、没有生命的小卫星,如何成为文化长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题。德国学者贝恩德·布伦纳著的《月亮》一书,讲述了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

对月亮的热爱,从科学界延伸至文学界,最早的国度是意大利。这个国家拥有特殊的科学探究和艺术探索风气,再加上地中海地区人们的感性,因此成为研究月亮的温床。这个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精通天空科学的学者但丁。他在作品《神曲》中,曾描述在月球上见到无常的灵魂。

达·芬奇、布鲁诺和伽利略延续了热爱月亮的传统。最著名的代表是贾科莫·莱奥帕尔迪忧郁的诗歌《致月亮》:

“又一年了,一年前

我来到这山上,内心悲伤

仰望多么素雅的你

高悬在这片树林上空,

如同今夜,把树林整个儿照亮。

但那时,你的脸庞

在我泪水里只是一团微光,

我的生活是多么不幸:依然不幸……

一切没变,我的喜悦的月亮啊。然而

我在缅怀中,在回想那个悲伤的季节时

找到了快乐:当一个人还年轻,

而希望像一条漫漫长路,而记忆

只是一小段,这时,重温过去

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尽管

依然悲痛,依然心伤。”

在意大利文化中,月亮不只是沉思的对象,还是具有某些能力的人物,或是善解人意的生物,可供我们倾诉心事。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经在作品中提到:“诗人作品中的月亮永远展示出轻盈、悬浮、无声和宁静迷人的感觉。”电影《月色撩人》中,在美国的意大利族群也承袭了这个想法。

然而热爱月亮的,绝对不只是意大利人。在英语世界中,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背景,就是月光下的妖精国度。在这个国度中,月亮拥有强大的力量,连特修斯公爵祈求月亮作为见证人,“那时月亮将像新弯的银弓一样/在天上凝视我们的良宵”。

当仰望月亮时 诗人画家歌者都想起了什么

不过,月亮不仅祝福爱侣步入婚姻,同时也以欲望和混乱威胁这个社会联结。在莎士比亚的另一部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变化多端的月亮可能会影响无尽的爱,朱丽叶禁止罗密欧对月亮发誓。在英国诗人雪莱的笔下,月亮是“濒死的女性,清瘦苍白/步态蹒跚,淡淡轻纱遮掩”。

古典音乐中也经常提到月光。法国作曲家德彪西著名的钢琴作品《贝加马斯克组曲》中,有一段就称为《月光》。不过,关于月亮的音乐中,最著名的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乐评家听完乐曲说想到了月光洒在瑞士琉森湖上的景象。现代音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月亮的踪影,比如意大利流行歌手米娜在《月晒伤》中唱着一个女孩月光晒皮肤,她像猫一样整夜待在屋顶,满月的月光可使她比其他女孩更白、更美,落满清辉的身影令人想起日本神话中的月亮女孩辉夜姬。

在绘画方面,日本有许多极为杰出的与月亮、月光相关的作品。比如,月冈芳年的系列木版画《月百姿》。“月百姿”是月冈芳年创作于1885年至1892年的木版画,他以月亮为主题创作了100幅描绘月夜、视角和姿态的绘画,色彩鲜明的浮世绘风格向人们展现了月夜的100个面貌,里面还涉及了中国和日本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文学和戏剧。

当仰望月亮时 诗人画家歌者都想起了什么

这 100 幅版画由秋山武右卫门(Akiyama Buemon)于1885年至1892年分批出版。它们描绘出月亮的千态百姿,取材自日本和中国的轶事、历史事件和神话,绘画对象极其广泛,包括著名的武士与显赫的妇女、鸟兽、精灵和鬼魂。例如,第三幅图描绘了《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主角曹操,再现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夜凝视着满月的情景;第十幅图描绘的是紫式部在山庙望着月亮,陷入沉思(据说紫式部在寺庙看到满月,产生了创作《源氏物语》的灵感)。

哲学家、音乐家、绘画家对月球探索的初始想象,最终落笔在科幻作家的手中。公元前二世纪,希腊作家琉善在科幻小说《一个真实的故事》中描写到月球旅行的见闻,那里的人们骑着羽毛异常宽大的秃鹰出行。在琉善的设想中,“把自己变成鸟,飞上天去”是可能的,因为他假设,大气是一片连续而不间断的空气。他的依据来自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认为大自然厌恶真空,这个错误影响科学思想近两千年之久。伊卡罗麦尼波斯从奥林帕斯山起飞,三天后在月球上休息。他从这个眺望点可以观察到地球上的罪行,同时思考他眼前的辽阔宇宙。

当仰望月亮时 诗人画家歌者都想起了什么

下一个著名的月球旅行,出现在数百年后的波斯文学中,在史诗《王书》中,波斯人民与月亮在天上进行了一场大战。在俄国文学《最后一趟旅程》中,月球是绝对平等的世界,居民全心投入耕作和牧羊等浪漫活动。在《飞向月球》一书中,福勒细致地描述了月球人的模样,“他们行动时极为快速,理解得也非常快。他们喜爱音乐、绘画和诗歌,对哲学和抽象研究兴趣较低,认为这些容易混淆大脑,既不能提供消遣,也不能使生活更加舒适。”你看,月球是沉思的地方,也是时间长河中过往和未来事件的中途停留点,和地球一样有城市、乡村和城堡。

爱·伦坡在《普法尔历险记》中,则是让主角乘坐热气球前往月球,这是20世纪初以前,现实生活中唯一的空中运输方法。从书名可以看出,这个故事围绕着汉斯·普法尔发展。普法尔杀害了某个债主,因此在4月1日逃到月球躲债。他在月球上待了5年,用他的气球送一位月球人带他的讯息回地球,表示如果鹿特丹的公民同意饶恕他,他就回去。这位月球人到达地球时,很害怕“鹿特丹人野蛮的外表”,所以只把普法尔的字条丢给群众,没有等到回音就回到月球。大众认为普法尔的故事是骗局,普法尔则“想不透他们根据什么事实,而这样指控他”。

当仰望月亮时 诗人画家歌者都想起了什么

对某些作家而言,月球比地球小了许多,代表月球居民也会比地球人矮小。在《月球之旅》中,雅克·布绍也依循这个逻辑:他笔下的月球人称为Picolin,除了体型较小之外,其他方面跟地球人完全相同。在同年出版但作者不明的《最新月球之旅》(Very Recent Trip to the Moon)中,这“另一个伊甸园”由上帝自己统领。这里的人吃素,金发蓝眼,外形亮丽。“男女老少都比地球人矮小,但外貌极为迷人,表情丰富、举止优雅、心情愉快。”他们生来纯真无邪,最后的命运和我们大不相同,会高兴地欢庆天使到来,带走亡者的遗体,因为在那里物体不会腐烂。

当仰望月亮时 诗人画家歌者都想起了什么

有作家则修改类似的构想,创作自己的月球寓言。在路易·迪斯诺亚的《罗伯·罗伯大冒险》中,月球和地球相同,但一切都颠倒了过来。大象体型极小,像蚂蚁一样居住在裂缝和缝隙中,羊则和狼群居在一起。金、银和钻石没有价值,铁和大理石则非常昂贵。天上落下来的雨是葡萄酒,水则是一般人最爱喝的饮料。

笔名为皮埃尔·德·月神的作者怀抱当时常见的天真想法,相信科技发展能使人间更美好,在题献给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未知的世界:在月球上的两年》中,他创造了近似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乌托邦社会。三个来自地球的旅人在月球表面下,发现了自然形成、没有天气的“超自然”世界,人口共有1200万人。这个世界的中央,有个大小与地中海相仿的海洋,在宜人的美丽城市中,房屋装饰得富丽堂皇,以宇宙光和电灯照明。有一种石头具有电池的功能,由含有大量电力的空气吸收电能。月球人由空气吸收营养、从不杀生,说的是一种“逻辑上极为简洁”的悦耳语言。他们是因为月球表面的水和空气逐渐消失,才逃进这个地下避难所。

当仰望月亮时 诗人画家歌者都想起了什么

在皮尔·德·月神笔下,这个理想社会没有薪水和私有财产,每个公民都能获得自己需要的空间。这个月球地下世界中,交通工具是先进的火车,这里的人也使用一种类似电视机的科技产品,它“远距传送真实又生动的影像”。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产品又经过了数十年才实现。在这个世界之外,他们看见火山爆发,大块白热物质喷上天空。它们落回稀薄寒冷的月球大气之后,就会变成高速飞行的火花。这种自然灾害“在地球上闻所未闻”。但这些访客最后决定返回地球,部分原因是他们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以及一成不变的气候,另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发现,月球人的高尚人格令人受不了。

关于月球生活的幻想,当然为以往的读者提供了娱乐,但也成为思考未来地球生活的蓝图。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从神话、诗歌到科学探索,让人不由想起了印度史诗《梨俱吠陀》中的诗句:“哦,月亮!我们透过智慧了解你,你以适当途径启发我们。”月色苍穹中,寒冷、满是岩石、没有生命的小卫星,成长为人类文化长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题,再度引领科学步入太空,直至更广袤的星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