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獎牌最多的吳敏霞退役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買玩具

即便是喜悅,也要按照標準有節制地表達。雖然那是她記憶中最開心的一天,但在現場,她卻只能顯很平靜,甚至並沒有任何慶祝。

每日人物(ID:meirirenwu) 文 / 李斐然

奧運跳水冠軍吳敏霞退役了,但她似乎一直在逃避“退役”這個字眼。

在正式宣佈退役前的那個禮拜,她還在猶豫,“選擇堅持要比選擇退役簡單多了”。接受專訪前,她認真地想了好一會兒,用另一個概念替代了這個詞:“我只是跟大多數人換了一種活法嘛,把我的生活倒著過。”

“小時候,別人天天玩,嘗試新東西,我就只能去跳水,天天做同一件事;現在三十多歲了,別人選擇了穩定的工作,天天去做同一件事,而我卻從跳水中回來,重新開始玩。”她說,“現在輪到我來享受生活,回到我的童年。”

奧運獎牌最多的吳敏霞退役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買玩具

在倒置的生活裡,吳敏霞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職業體育生涯。她從6歲開始學習跳水,16歲拿到第一塊金牌,直到今年裡約奧運會上,31歲的她還在拿金牌。在25年的職業生涯中,她是中國第一位獲得5枚奧運金牌的女運動員,歷史上唯一連續四屆蟬聯奧運金牌的跳水選手,尤以曾經和郭晶晶搭檔雙人跳水組合最為人廣知。

這段生活就要結束了,但新的生活是一張尚未展開的白紙。即將退役的她連軸轉地接受採訪、拍攝照片、出席公開活動,日程表從早排到晚。但每到晚上10點,她總會習慣性地提醒自己,“門禁時間到了”。因為在運動隊的日子裡,10點以後不得外出。花了一會兒她才能回過神來,這些要求已然失效,那已經是上一段生活裡的故事了。

標準、控制和25年如一日


吳敏霞所熟悉的跳水生活,最要緊的關鍵詞是——標準。

在這段從6歲開始的生活裡,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地進行,凡事都有一個標準。作為競技運動的跳水,從選材開始就有一套完整的指標參數,比如小腿長佔下肢長的比例、原地縱跳和十字變向跳能力、身高、體重等等,甚至還要包括自信心和成就動機的強烈與否。

“現在我還能想起來,當選材教練說我身材和性格適合跳水時,我的那股高興勁兒。有種被上天選中的感覺。”吳敏霞在宣佈退役的微博中這樣寫道,然而很快醫生在檢查中發現她的髖和胯突出,身體素質其實並不適合做跳水運動員。“(這)讓我不禁又對天賦這件事有些迷茫。”

跳水在很多時候被人視為一件優美的事情,它代表了人在無支撐的空間中利用自身力量發力完成規定動作的能力。但是真的站在10米跳臺上向下看的那一瞬間,優美、榮譽、驕傲、獎勵都跟這項運動無關。任何一個人面對頭部向下徑直墜落的第一反應都一樣——恐懼。

奧運獎牌最多的吳敏霞退役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買玩具

對小跳水學員而言,克服這種恐懼是第一個門檻。吳敏霞說,她已經記不得初次登臺跳水時自己是緊張、興奮還是恐懼,她只記得一個信念——練不好就會被退回去,所以,我要贏。

她通過一年500個小時的練習,對抗這種本能的恐懼,並從跳水這件事中尋找樂趣。

按照跳水運動員的訓練標準裡,她每週訓練至少6天,重複3000次跳水動作,來保證自己在起跳騰空後那個無支撐的環境裡,能夠精準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嚴格按照標準完成動作。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件事,但是吳敏霞做到了。“當時我就在想,只要每天都多練點,老天總不會辜負我吧?”她說,“跳得久了,原來越能感受到跳水這項運動的執拗,沒人對抗,每天都是自己跟自己較勁。但又不敢停下來歇一歇,生怕一歇狀態就沒了。”

於是,這種不停歇的狀態一直持續了25年。

吳敏霞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努力,坊間流傳著關於她的消息總是和努力堅持有關——她感冒了不請假還堅持訓練,受傷打封閉也堅持訓練,胃病犯了也在訓練,韌帶撕裂也堅持參加比賽,就連參加奧運會,有兩次她都是帶傷上陣……

上海游泳中心黨總支書記邵國民說,吳敏霞在上海冬訓,雖然訓練場離家只有兩三公里距離,但兩個月裡她也只回去過一兩次,“她對自己的生活要求很嚴格,沒有訓練隊內的安排,她不會跑出去自己活動”。

這種刻苦換來了她所渴望的結果。國家跳水隊教練周繼紅在為雙人跳水配對運動員的時候,對郭晶晶和吳敏霞的跳水過程進行了統計。結果發現,吳敏霞在走板過程中,重心水平和垂直速度變化曲線幾乎和郭晶晶的運動曲線趨勢完全重合,只要她們按照統一的技術要求掌握跳水動作,足以保證她們能夠高度同步地完成規定動作。

吳敏霞終於被選中了,選中她的是國家。

“跳水這件事給我帶來的最大快樂是,每天都在重複練習同一類動作後,真的在比賽場上能把這個動作發揮到極致的那種成就感。這種感覺我非常享受。”吳敏霞說,記憶裡最高興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決賽,自己的5個動作全部發揮出色,“我覺得這場比賽非常完美,毫無遺憾。因為這個過程讓我感覺每天的練習和付出,我能夠完美地控制我的身體力量,完成計劃好的動作。”

然而,即便是喜悅,也要按照標準有節制地表達。雖然那是她記憶中最開心的一天,但在現場,她卻只能顯很平靜,甚至並沒有任何慶祝。

“教練也會說,希望不要表現得太張揚。你的興奮對別人看來像是一種施壓,因為人家還要比賽嘛。所以我總是壓制著,慢慢心情就平靜下來,也不覺得那麼興奮了。”她說。

沒有故事的女同學


跳水以外的那個世界,對吳敏霞來說是陌生的。在接受採訪時,她一上來就直截了當地坦白:“我這個人沒有故事,可以嗎?”

她甚至有點委屈,每天訓練結束後基本上就去做2個小時的理療,差不多收拾一下就到晚上10點休息時間了,能有什麼愛好呢?她看不了電影,因為腰上有傷,坐不了那麼久;也沒時間聽音樂,畢竟大部分時間都在水裡;一度迷戀過十字繡,可是頸椎不好,沒法一直低著頭,最後也放棄了……

“我是一個專注的人,很多時候我沒有辦法分心去想,不想給自己思想上增添負擔,我要求自己必須一心一意對一件事。”吳敏霞說。“這麼多年我都是一心一意撲在跳水上面,對於自己的業餘生活、興趣愛好這種事,已經慢慢沒有方向了。”

奧運獎牌最多的吳敏霞退役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買玩具

最後,她的生活裡只有一樣樂趣,就是跳水。每天早上6點起床,6點10分坐班車去出早操,下午7點20分結束訓練,吃飯,做一到兩個小時理療,晚上10點回宿舍休息,週而復始。郭晶晶也曾說,活在跳水隊的日子裡,會讓人忘記了自己的年紀。每一天都在重複著幾乎相似的行程,總覺得自己還是剛進來時小姑娘的感覺。回過神來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30歲了。

在過去的25年裡,吳敏霞最熟悉的人都在運動隊裡,她的教練,她的隊醫,她的隊友。她說,感謝誕生了雙人跳水這個項目,才讓她的生活多了一個夥伴。

“給我影響最大的人是郭晶晶,她對我來說是非常有親和力的大姐姐,她每天會陪著我訓練。這會讓我有一種陪伴的感覺,我不是一個人孤獨地練習,還有一個人,跟我同步同時在一起。”

在這個過程裡,吳敏霞說,苦惱的時候她會找人聊,找教練,找隊醫,找隊友,但是很少找家人。她已經習慣了只跟家裡人說好消息,而他的家人也是如此,報喜不報憂。時間長了,他們相互都不那麼瞭解。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因為擔心影響她的訓練,家人並沒有把家裡的消息告訴她,她不知道外公外婆去世,也不知道母親得了乳腺腫瘤,接受了化療治療。

“那麼多年下來了,早已明白女兒並不是完全屬於我們的了。”爸爸吳鈺明之前接受上海當地媒體採訪時說,為了解女兒的情況,父母只能學著上網,刷女兒的微博。就連最近女兒宣佈退役的消息,也是在微博上發現的。

他們管女兒暱稱“妹妹”。“其實妹妹打電話打得不算太多,她訓練忙,我們都明白,但只要有一點聯繫,我們都開心。”

“現在馬上要開始新生活,會覺得我的靈活應變可能差一點兒。因為在跳水裡,重要不是你應變,而是對身體感覺的判斷和調控。每一個跳水動作會被分解成很多具體細節,起跳、空中翻騰、打開、入水……跳水所需要的是在空中那一剎那,根據自己的發力情況,控制自己的身體,在反覆練習的同一個節點打開身體,保證標準的垂直入水姿勢。這是一種空中感覺。”她說。

像個孩子那樣,買點玩具


但在外面的世界,似乎並不需要一個標準動作。

她開始學習新的法則,學習化妝,看時尚雜誌,開微博,上直播,參加綜藝節目。然而她對這一切還不熟練,她說不出最喜歡的雜誌名稱,也說不出最喜歡看的電視劇名字,就連最喜歡的時尚搭配也只有寥寥的定義,“簡單的,乾淨的吧”。

奧運獎牌最多的吳敏霞退役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買玩具

吳敏霞在微博上曬出這張照片:“原來自己的硬照還挺帥!”

不過,吳敏霞並沒有想明白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只是想明白了一件事,現在是該結束的時候了。

“選擇現在退役並沒有什麼契機,只是覺得不能再拖下去了。跳完奧運會那會兒,真的是知道自己沒有辦法繼續再跳下去了,身體的各種情況已經超過極限了。再繼續下去是對身體的不負責任。我覺得可以讓自己休息一下。這不是年底了嗎,我覺得應該對這一年,以及我的整個職業運動員生涯做一場告別儀式。”她說。

只是對於告別一個堅持了25年的職業運動,她還是會有點逃避。“在真正做出退役打算之前的幾個小時,我還在想,會不會我再堅持4年,35歲再去征戰奧運。”她在宣佈退役的微博中寫道,“哈哈,扯遠了。”

“我希望以後能不斷嘗試新事物,找到我的興趣,新的愛好。”吳敏霞說。

“以後不希望自己還是那麼辛苦,因為之前經歷的生活狀態,精神和身體都已經在透支了,後面我想真正地享受人生。但是具體怎麼說呢?我現在也還不知道,我不想把未來的規劃釘死在一個方向上,我希望它能跟跳水一樣,是我感興趣、喜歡的事情,這樣我才能百分百投入其中,讓我一心一意投入。”

在找到這個確定的目標之前,吳敏霞退役後的第一個決定是——像個孩子一樣去玩。

比如,她決定在正式退役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重過童年,像個孩子那樣,買點玩具。

“不過毛絨玩具已經不適合我了。”即將32歲的她說,“我現在喜歡買拼圖,有點智力的玩具。”

每人互動

你覺得吳敏霞身上哪點令你印象最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