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與便攜的平衡,A7RM3套裝旅行體驗

2017年10月,索尼更新了高像素的A7R系列至第三代-A7RM3,對於對畫質和像素有追求的朋友們來說,無疑又多了一個選擇。那麼在實戰中效果如何,在眾多微單裡又憑藉什麼脫引而出?跟著我們今天的文章,看看在日本旅拍中,這臺相機的表現吧。

性能與便攜的平衡,A7RM3套裝旅行體驗

這次我選用的是掛用24-70/4 ZA OSS鏡頭的套裝,泛用性不錯的焦段非常適合遊走於日本的街頭和風景之中,F4的光圈在城市和日出日落的環境中也是足夠使用。當然更令我關注的是,這枚FE原生卡口鏡頭搭載在A7RM3機身上帶來拍攝上的輕便。

性能與便攜的平衡,A7RM3套裝旅行體驗

首先我們來到六本木拍攝東京夜景全貌,我選擇了50mm焦距橫拍6張接片,多虧了A7R3的4240萬像素,一副過億像素的大橫幅全景就此誕生,大圖看起來細節畢現,非常震撼。不僅如此,24mm到70mm的焦距給予我非常豐富的選擇,退24mm可以拍攝寬廣的大景,近70mm可以拍攝城市的局部,這裡我使用了70mm對東京塔進行特寫。

性能與便攜的平衡,A7RM3套裝旅行體驗

來到淺草寺附近閒逛,我在附近的遊客中心發現了不錯的角度。這裡我使用了幾種不同的焦距嘗試構圖,最後選中了一張65mm焦距的圖片進行後期製作。對於一些沒有踩過點,或是第一次拍攝的場景來說,使用不同焦距進行嘗試性構圖、選擇是常規操作,也體體現出24-70/4 ZA OSS這支鏡頭對多樣化構圖良好的應變性。

性能與便攜的平衡,A7RM3套裝旅行體驗

離開東京,來到風景優美的富士山。這裡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落日時分登上附近山上的公園,可以遠眺凜冬時節之景。這張作品拍攝於太陽下山之後,藍調時刻落日的餘暉仍然散發著微光,為了將前景與遠景同時構入畫面,我使用了24mm/F8/1s拍攝,廣角端使畫面具有很好的透視感,並且從中心到邊緣都獲得了很好的成像。順帶一提,這個組合輕便的特性,讓我揹負上山更加輕鬆,更少更輕的器材從某些程度上來說,也可以提升我們旅行中的幸福感。

性能與便攜的平衡,A7RM3套裝旅行體驗

來到山中湖邊,與天鵝為伴。這裡我拍攝了一個逆光環境,為了拍出太陽在山體邊緣形成的星芒,我使用了F13光圈,焦距35mm,對焦在天鵝身上,雖然這個光圈已經比較小,但背景仍然會有虛化。

性能與便攜的平衡,A7RM3套裝旅行體驗

當然在逆光環境下,24-70/4 ZA OSS這支鏡頭表現也相當優異,沒有出現明顯的炫光和鬼影。依賴於A7RM3的10fps連拍+優秀的4D對焦,可以輕鬆在不易對焦的逆光環境下應對靈活的天鵝。這個組合的輕便性在這個場景再一次體現出來,連續二十到三十分鐘到手持拍攝手部也不會有絲毫疲勞,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強大的五軸防抖可以讓我使用更低速的快門配合更低的iso,獲得更好的畫質。

性能與便攜的平衡,A7RM3套裝旅行體驗

在湖邊一個側逆光的落日場景拍攝中,我使用30mm/F8/1/8s 的參數對這個大光比環境進行單次曝光,當然我們一定要按照向右曝光的原則進行,確保高光沒有溢出太多。近景紅葉本身因為側逆光的關係,看起來暗淡無關,依賴於A7RM3強大寬容度,我可以很輕鬆的提亮紅葉部分的曝光,使其色彩被很好的還原。24-70/4 ZA OSS在F8這個風光攝影最常用的光圈下,不論是對前景還是遠景的畫質都相當令人驚喜

性能與便攜的平衡,A7RM3套裝旅行體驗

最後是一張富士山星光也是在附近的山上拍攝,這裡我使用了59mm/f4/8s/iso3200的參數。24-70/4 ZA OSS在其最大光圈下成像質量雖不是最佳,但依然表現尚可,中心比較銳利,星點的像差控制的也是可接受的,要知道這並不是一隻F2.8鏡頭。雖然比常用的大光圈定焦鏡頭拍攝弱光有些先天不足,但我們依靠A7RM3自身傳感器強大的高感和動態範圍依然可以扳回一城,後期適當的降噪處理之後,畫質依然不錯。

性能與便攜的平衡,A7RM3套裝旅行體驗

另外我在街頭手持拍攝了一些夜景視頻素材,不得不說,弱光下的對焦是令人驚喜的。另外高感和五軸防抖在弱光的手持拍攝中也很優秀的,可以幫助我使用更低的感光度拍攝,獲得更好的畫質。

性能與便攜的平衡,A7RM3套裝旅行體驗

總結一下,這次我使用的A7MR3+24-70/4 ZA OSS套裝在我的日本行程中作為主力拍攝設備,表現可以說非常令我滿意。首先是這套組合在優秀的畫質和輕便的重量體積之間,達到了很高程度的平衡。強大的連拍,五軸防抖,對焦,高感,和寬容度配合4240萬像素,讓這臺機身對任何題材都遊刃有餘。24-70mm進可攻退可守的焦段,加上非常易於攜帶的特點,也極大程度減輕了我旅途中的負擔。如果是對畫質,性能和便攜度都有要求的朋友,不妨試試這一套組合,一定會讓你收穫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