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劍》開頭的修訂,反而不如舊版

關於《書劍恩仇錄》新舊版的若干比較分析,經過一個月的連載後,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將進入金庸第二部作品《碧血劍》的精讀研究。

《碧血劍》開頭的修訂,反而不如舊版

老實說,讀過《碧血劍》修訂版和新修版後,對這本書的評價不高,且不談內容如何,單說文字水平,大約是金庸十多部作品中最差之一,文字營造出來的意境,似乎還大大不如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

這樣一來,反而讓我產生濃厚興趣,去翻翻該書的連載版。

該書於1956年元旦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而書劍是從1955年2月8日連載至1956年9月5日,可見金庸寫碧血劍的時候,書劍剛剛寫到一半多。

既然如此,兩部作品的行文風格和思路理應十分接近才對,那為何第二部反而明顯弱於第一部呢?會不會和金庸20年後的修訂有關?

帶著若干疑惑,我們來比較比較《碧血劍》新舊版本的區別所在。

《碧血劍》開頭的修訂,反而不如舊版

首先從回目的變化上可以看到,金庸在七十年代修訂時,對該書的改動非常大。連載版的回目幾乎從頭至尾給更換了。

比如連載版前三回回目分別是:“嘆息生民苦 跋涉世道艱”、“三尺託童稚 八方會俊英”、“重重遭大難 赳赳護小友” 。

而修訂版前三回是:“危邦行蜀道 亂世壞長城 ”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

單從回目來看,修訂版幾乎找不到連載版的痕跡。這和《書劍恩仇錄》大不相同,書劍修訂版的回目大多和連載版能明顯地對應。

《碧血劍》開頭的修訂,反而不如舊版

再看看小說開頭部分。連載版——

斜陽將墮,歸鴉陣陣,陝西秦嶺道上一個少年書生騎了一匹白馬,正在逸興橫飛的觀賞風景。這個書生二十歲還不到,手執馬鞭,高聲吟哦:“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他身後隨著一名十多歲的書僮,騎著一匹瘦馬,馬臀上堆了一紮書,一卷行李,他見天色眼下就黑,公子還不加緊趕路,於是催道:“公子,這條道上很不太平,要是今晚趕不到宿頭,遇上盜賊可不是玩的呢。”那書生笑了笑,馬鞭一揚,放開馬向前奔去。

這公子姓侯名朝宗,表字方域,河南商坵人氏,是世代書香之後。這年正是明崇禎五年......

這個開頭和《書劍恩仇錄》連載時的開頭倒頗為相似,一副蒼涼的情境之中,一人騎在馬上,吟詩或詞,隨後介紹此人來歷。

再看修訂版如何修改——

大明成祖皇帝永樂六年八月乙未,西南海外浡泥國國王麻那惹加那乃,率同妃子、弟、妹、世子及陪臣來朝,進貢龍腦、鶴頂、玳瑁、犀角、金銀寶器等諸般物事。成祖皇帝大悅,嘉勞良久,賜宴奉天門。

那浡泥國即今婆羅洲北部的婆羅乃,又稱文萊......

這個改動就很大了,並且給人的感覺並不成功。連載版的開頭給讀者奉上一副古道蒼涼的畫面,而修訂版則是平平無奇的陳述。這和書劍開頭的改動方向完全相反。書劍連載版開頭有畫面感,但不生動,修訂後畫面跳脫活躍了許多,是成功的修訂案例。

《碧血劍》開頭的修訂,反而不如舊版

此外,碧血劍連載版開頭出現這位名叫侯朝宗的人物,歷史上實有其人,是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四公子”之一,曾為史可法幕僚。戲劇《桃花扇》就以此人為主角。

修訂版將侯朝宗刪掉,該角色由另一人代替,來自海外浡泥國的張朝唐。作者顯然是想給小說增添一分歷史的厚重和宿命感,其中優劣見仁見智,而單從開頭文字營造的意境來看,修訂版是不如連載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