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妻死了,莊子卻鼓盆而歌,莊子難道是冷血畜生麼?

文章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用心寫的,不水不抄不忽悠,希望有緣之人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並幫忙轉發一下,弘揚佛法和散播正能量,同時大家也能積累一些功德和福報,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都知道至親之人除了父母孩子就是夫妻了,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夫妻關係還要超過前者,畢竟人生如果比作一條漫漫長路的話,父母只能陪伴你前半程,而孩子只能陪你中間一段,能夠陪你走到最後的只有你的伴侶。

但是《莊子》一書中記載,莊子的妻子身故之後,莊子不僅不流淚難過,相反卻“鼓盆而歌”——就是一邊敲盆子一邊唱歌,他難道是神經病麼?還是冷血如畜生一般?

這也是普通百姓以及儒教的人難以理解甚至破口大罵的地方,但是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就讓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莊子妻死了,莊子卻鼓盆而歌,莊子難道是冷血畜生麼?

北海有魚,其名為鯤,鯤化為鵬,擊水三千

儒家重“禮”,而婚喪正是禮法之中的核心大事

眾所周知儒教是最看重“禮”的,甚至明確規定父母亡故之後做官的要主動離職為父母守孝多達二十七個月之久,謂之“丁憂”,除非你的位置太重要了,離了你地球都轉的慢了,就像是諸葛亮之於蜀漢一般,皇帝才會專門下令取消這個丁憂,謂之“奪情”

但是奪情的比例是極少的,因此古代許多當官的都害怕父母逝世,一方面確實是孝順,但另一方面也不乏擔憂自己的烏紗帽的,朝廷之上所謂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尤其是那些重要崗位,你一丁憂就是快三年,難道小到府縣大到三省六部你負責的事情就擱著沒人管麼?

當然是不可能了,屆時肯定會安排人上來頂你的位置,等你丁憂回來一看,好麼,人家都是順風順水的,難不成還讓你做原來的位置麼?老老實實的去做副手或者候補去吧。

而且不要說官員了,就算是平民百姓也是有著明確要求的,父母重病了子女就不許吃肉喝酒,不許大聲說笑,亡故之後都要大辦喪事和守孝,這個習俗至今也都保存了下來不少,只不過早已經移風易俗流於形式,好多子女生前根本不行孝,對父母動輒呵斥甚至動手,但是死後卻都搞的聲勢喧天,恨不得和尚道士牧師各個行業的法師們都請來追悼,其實不過是做給別人看罷了。

道家講究天人合一,人死不過是歸於自然而已,何悲之有?

有點扯遠了,上面說這麼多隻是想要說明儒教是非常注重禮法的,父母妻子去世更是禮法之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眾所周知莊子乃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其在道家的地位和儒家的亞聖孟夫子差不多,僅次於創始人老子一人一下而已

而道家對於禮法一向是很不看重的,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八章就就曾經說過,“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這裡就可以看出老子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了,

道大於德大於仁大於義大於禮,這禮是排在最後一位的,而且在老子看來一旦國家和人民已經被迫需要靠“禮”來強行維繫的話,距離動亂也就不遠了。

老子生性淡漠,不喜爭鬥,就算孔夫子親自來拜見他的時候也只是輕描淡寫的指點了幾句,但是莊子卻是個高傲的人,而且眼睛裡揉不得沙子,對於看不慣的事情那絕對是冷嘲熱諷,看過《莊子》一書的朋友們應該有體會,這裡面有一半起碼是拿儒家當反面典型來批判的,而那一半里面孔夫子起碼又佔了三分之二,莊子一直提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裡面的聖人他明確就說的是孔丘(孔夫子)。

所以對於禮法莊子更是嗤之以鼻,認為都是虛偽做作的,在《大宗師》篇裡面他曾經明確說過“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他認為生和死就像是晝夜交替一樣,都是自然規律罷了,而且真正的聖人應該是天人合一,清靜無為,不喜不悲的,人死不過是重歸自然罷了,何悲之有呢?

比如在《養生主》篇裡他就說過,老聃(老子)死了之後,一位叫秦失的朋友去弔唁他,只是嚎叫了三聲後轉身就走了,別人奇怪問他原因,他反而覺得對方奇怪——

老子應時而生,順時而去而且他雖然走了卻已經把薪火相傳下來,有什麼好悲傷的呢

對於老子都是這樣的態度,別的人自然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莊子看到妻子過世,並不會像是儒家那樣的人要如何看重形式,而是覺得她已經重回大自然的懷抱了,這才擊節而歌,這並不是因為莊子人格分裂,只是表達了他對生命的態度和死亡的豁達罷了

當然了,我們未必能夠做到莊子這樣看得開,但起碼也不用大驚小怪,大道三千,各取其一,不責其二。

正如莊子所說一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咱們華夏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太多了,道,儒,法,墨,縱橫,名,農,兵,陰陽,以及外來融合的佛教甚至基督教,大家只要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門一派學習即可,這幾乎都已經足以用盡你一生來學習了,又哪裡有那麼多精力來指責和謾罵別的學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