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統考中編寫故事考什麼

編導統考中編寫故事考什麼

常見的編寫故事種類

戲劇故事考查形式的寫作時多種多樣的,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 命題類。命題類是一般性的考查方式。這是招生高校考查戲劇故事寫作能力的主要方式。題目的形式多種多樣。

例如:命題創作:不少於1200字,題目《看不見的城市》和《不再任性》,二選一。(2015年南京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真題)

(2) 續寫類。續寫類是戲劇故事的續寫,即故事開頭應該給出,要求考生編織主題情節和故事結尾。例如有這樣一個考題:“丁莉喜歡逛淘寶也經常網購,收到許多包裹,有一天一個自稱郵遞員的人送來一個包裹,丁莉順手就簽下了,結果打開發現竟然是……(南京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編導真題)”這類題目有很強的發散思維特點。後面怎麼寫,就看我們的思維延伸到何處。這種考查方法不讓考生禁錮在一個題目上絞盡腦汁,它會讓考生有更大的發揮餘地。

(3) 組詞類。組詞類是將毫不相關的幾個詞編織成一個戲劇故事。當然,題目中已經給出的詞是一定要用到的。例如這樣一個考題:“鋼琴、聖誕節、人質、病毒和導遊,五個詞語中選擇三個進行創作(廣東財經大學廣播電視編導真題)”。這類題目類型主要考查考生的組接、整合以及故事的分層構架能力。

1、詞語概念式:即以一個詞語或短語為命題編講故事。如:紅裙子

2、形象組合式: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模式,即給出幾個不相干的詞語要求在故事中出現,不必分順序。如:偶像、老師、鉛筆和惻隱之心。

3、給定材料式:這種模式的活動性很高,比如高校會給你一個故事大綱,讓你把這個故事寫出來。

例如:編寫故事

A、陳先生這幾天吃飯時喉部常有疼痛感,在母親的反覆催促下,妻子陪他去附近的醫院做了檢查。

B、儘管他把病情對母親隱瞞了,可是不久之後母親還是知道了真相。

C、檢查結果出來了,他抓過來,一看驚呆了!

要求:三句話都必須出現在文中,可以打亂順序,800—1000字。(南陽師範學院)

4、續寫式:續寫式包括短片、電視劇或成語、小故事之類的續寫。如南郭先生逃走之後。

5、改寫式:將成語、唐詩等改寫為故事,在這種模式中改寫與擴寫是並重的。如改寫: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6、情節拼塊式:如同小時玩魔方,有幾個混亂的情節拼塊,要把他們用你認為比較合理的順序增加適當情節拼回原狀。

例如:故事寫作:以下三個片段要出現在一個故事裡,字數800—1200。

A、思思拉上行李箱的拉鍊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家

B、何東左等右等都看不到她的影子

C、他發現這麼多年續平還是當年那個嘻嘻哈哈的小夥子

怎樣進行戲劇故事的寫作?

1、題目

如果戲劇故事寫作考查的類型是續寫或者詞組連接,那題目的設置是十分重要的,講究有故事性,有一種吸引力和攻擊力。比如《太陽從西面升起》,考官乍一看題目,是違反生活規律和邏輯的,便迫切需要知道下文,而一些平庸的標題往往會使考官不屑一顧。

2、開頭

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開頭,事情就等於成功了一半”,這些話不僅體現在為人處世當中,也從某一個角度揭示了戲劇故事創作的規律性。對於作品的開頭,考生要注意簡潔和精煉。小說的開頭,可以寫景抒情、狀物繪人,洋洋灑灑幾千字,寫的越詳盡越精美越細越得到讀者的青睞,但戲劇故事卻不行,如果開頭三句話都吸引不了考官,那還有什麼理由讓考官繼續讀下去呢。考生在進行戲劇故事寫作開頭的時候,切忌:一、沒完沒了的介紹環境;二、記敘平淡、熟悉的事情。

3、中間

設定好戲劇故事的開頭後,中間就儘可能合乎邏輯,儘可能曲折離奇的情節把故事、事件連貫起來。首先要定好一個主題,選擇一個敘述方法(例如倒敘、漸進、伏筆、並列等),按照考生心中構思的方向,一步一步的讓它自由發展,並逐步發展到高潮。

4、結尾

戲劇故事的結尾是昇華主題的“點睛”之處,決定一篇戲劇故事的成敗。正所謂“編筐織簍,重在收口”。收口時,一般要用順理成章的神來之筆,抖出一個誰也想不到的結局。戲劇故事的結尾要簡明扼要,新穎獨特,要使懸念最終被清晰地解開,並點名、深化。

戲劇故事寫作的注意問題

第一:多寫、多看、多讀,多寫一些好故事、小說,多看一些故事片、舞臺劇,多讀一些短篇小說、小小說、戲劇故事集,電影文學劇本,多看一些故事性較強的電影、戲劇、電視劇等。要編織好故事,首先要在自己的知識儲存中有一些好的故事素材,作為編寫戲劇故事時的借鑑和參考,但在實際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情可能缺乏戲劇性,道聽途說的事情不一定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戲劇故事,所以這些都只是構思戲劇故事的參考材料。

戲劇故事的知識來源和材料來源主要有三個:一是個人直接的實際生活經歷;二是間接地道聽途說;三是從文學作品、戲劇影視作品中借鑑。

第二:把握好各個元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乍一聽“戲劇故事”,往往會把它理解為編一件事,這似乎很簡單,但真的讓考生自己編織起來則覺得挺難,不知從何入手,“怎麼個編法”、“怎麼能編好”,這主要是因為對戲劇故事的構成元素不夠了解,因此我們在上面重點講解了戲劇故事八大要素,即題材、背景(包括時間、地點)、情節、懸念、主題、人物、結構、語言的構成,考生要把握好以上幾個元素的關係,缺了哪個元素都會影響戲劇故事的完整性。

第三:戲劇故事在題材的選擇上,講究的是一個“新”字和一個“奇”字,寫新鮮的東西,普遍熟悉的素材不要去寫,與眾不同的東西往往容易成功。

第四:有一個能夠貫穿到底的線索,也就是說戲劇故事有一個特定的理由把故事中的三五個人物從頭到尾的聯繫在一起。

在這個問題上考生要注意三點:一是不要使前面已經出現的人物和情節與後面出現的人物和情節沒有聯繫;二是最好不要同時出現多個線索;三是最好能使這個線索成為一個前後呼應的鏈狀結構。

第五:戲劇故事的事件要典型突出,切忌無主次,旁枝雜葉,喧賓奪主。

第六:戲劇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的主人公)要典型而有特色。短小的戲劇故事只要能寫好一兩個人就已足夠,人物多了,平分秋色,無主次之分,反倒降低了作品的含金量。

第七:戲劇故事的情節要曲折多變,跌宕起伏。

短小故事的情節也要轉三個彎,切忌平鋪直敘,滿篇大道理或是景物、心理、語言的描寫。故事不是小說,講究的是簡練,言之有物,要注意有的放矢。

第八:戲劇故事對語言的要求與其他文學樣式不同。

故事要用敘述的語言,比較接近通俗性的口語。戲劇故事要注意“講”的特性,但切忌過多的對話。只要懂得和掌握了用“講述”的語氣來寫戲劇故事,那麼就意味著你寫出來的故事起碼是“戲劇故事”了。


編導統考中編寫故事考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