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功能小打小鬧的優化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必須深入供應鏈的改造

九天雲:海內外政商會對接、高端人脈項目落地、皇家生活體驗服務

產品功能小打小鬧的優化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必須深入供應鏈的改造

公司的典型特徵是什麼呢?有三點:

第一, 掌控供應鏈。

第二, 勞動密集型。

第三, 技術驅動。

美團、自如、盒馬等公司都屬於重公司。這些公司都有個特點,都是切入交易環節的公司。

凡是切入到交易環節的公司,面對的是一個雙邊市場:一頭是商家,一頭是用戶。商家多,用戶多;商家少,用戶少。反之亦然。

在有流量紅利可享用的時代,大家用補貼等方式收割用戶。在流量紅利消失之後,留存用戶需要將用戶體驗做好。

中國從電商到O2O到新零售,已經將用戶體驗推向了極致。

用戶體驗想要極致,這不僅僅是美團或者盒馬自身能解決的,必須讓商家共同來解決。

而傳統的商家往往意味著,管理、運營是非數據化的,供應鏈環節冗長,對用戶體驗響應不及時。

所以,這就有了產業互聯網的興起,有了重公司用技術改造供應鏈。

兩者之間的融合創新

會帶來哪些改變?

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實際上會帶來商業模式的徹底改變,商業規則的改變,將重構社會、經濟的新生態,進而影響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預見的是,距離交易越近的公司越有價值;

越重的公司有更高的競爭壁壘。過去PC互聯網相對都是輕模式,像騰訊、百度、阿里。

但未來的移動互聯網,重公司的價值越來越高,誰對線下供應鏈的參與度越深,涉及更多的動態交易,對價格體系的改造越深,使供需雙方的關係越高效,誰就越有話語權。

現在依靠微信這塊流量池,出來了一些新的流量分發形式,例如社區團購。正在百團大戰的這些創業公司裡,最終勝出的,必然是供應鏈管理的強者。

總的來說,人口紅利結束,消費互聯網這一端基本處於飽和狀態,競爭越來越激烈,必然更強調用戶體驗。

但是隻是產品功能小打小鬧的優化,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必須深入供應鏈的改造。

這就意味著要做產業互聯網,那麼產業互聯網的本質是什麼?是效率。產業互聯網改造效率,才能在消費互聯網的用戶體驗競爭裡取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