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文案聖經》,但它不講文案

看這本書完全是被書名吸引過來,可想而知新媒體小編的求生欲是多麼的強,有個空就想往裡鑽。

拆開後才知道,這本書根本不是講什麼“文案”的,而是講廣告的,可以說這波“廣告”很成功。

廣告就廣告吧,所謂的文案不也就為了吸引你點贊關注轉發嘛,能讓你下單的廣告,求個攢應該也還行。

可看著看著我就覺得不對勁,怎麼還報紙登廣告,讓消費者剪報紙上的優惠券郵寄過去領取樣品?

顯然這樣的廣告形式在互聯網時代已經過時了,但經典是經得起時間的考研的,我這樣告訴自己,然後在92頁的時候就迎來了作者漫長的個人經歷)(全書253頁)

叫《文案聖經》,但它不講文案

關於這兩點很多書評都有提及,但既然碰上了就聊聊書上個人覺得值得思考的點:

1.廣告的目的是什麼?

廣告的目的不是供人消遣,廣告的唯一目的就是銷售。供人消遣娛樂的廣告吸引來的人群也不可能成為你訴求的目標人群,也就是不能形成最終的下單。

一直以為,廣告就是廣而告之,把自己的品牌打響就自然會有人買,但卻從未想過目標人群的重要性。

書中是通過對品牌有感興趣的人會寄優惠券或者到零售店領取樣品來篩選目標人群,現在互聯網更多的是從數據分析得來的“個性推薦”,讓更多“你想要”的商品進入你的視野。

關於廣告的唯一目的是促進銷量這一點個人覺得有待商榷,廣告主投那麼多錢當然就是為了銷量,但如果以銷量為唯一標準的話,那麼對於網上傳播很廣(薇風面膜加班廣告)但沒有帶來直接與傳播量正相關的銷量的廣告是否有價值。

你很了不起-薇風面膜致敬獨立女性

故弄玄虛的標題或者新穎獨到的比喻能夠吸引來數倍的關注,但大多數關注可能都來自對廣告產品不感興趣的人,而你要尋找的人群或許永遠意識不到廣告推廣的是他們可能想要的東西。

是的,我看到這個廣告的時候不會去想買這個面膜,只是純粹出於“加班,漂泊,奮鬥”的共鳴而轉發。所以前段時間有很多公號轉發這個視頻的內容,但都很少有提到這個面膜的,而是穿插幾個“奮鬥”的案例來感嘆生活的不易,引發大家的共鳴。

我不知道這樣的案例是營銷的狂歡還是廣告的失敗?

2.廣告是否能用“使用前和使用後”的對比手法?

書中的第十八章講到:

那些對比“使用前和使用後”的廣告是從前愚蠢的做法。

在推廣潔牙產品的時候,展現出整齊漂亮的牙齒,而不是難看的牙齒。廣告要講的是改善後的狀況,而不是現存的問題。

但就目前接觸的廣告來說,很多廣告還是採用“對比”的手法,牙膏廣告中各種牙齦出血,過敏,口臭等負面的現狀以及使用產品後的改善頻頻出現。

如果真的像作者說的,這樣的廣告並不能達到促成別人消費的目的,那為何2018年了還有大批的廣告在沿用,實在是很不能理解,如果有大神解答知道可否幫忙解答?

3.送優惠券領取樣品的方法真能快速打開市場?

書中在各種廣告案例中反覆講一種廣告形式:在報紙中講清楚產品的優勢或者品牌故事—在報中插入優惠券—將報紙寄給各商店,讓商店老闆進這種商品售賣—消費者剪下優惠券到附近的銷售點兌換樣品—廠家以商品價格向商店老闆回收優惠券。

對於作者總能用這種方法迅速打開市場這點,還是比較持疑的。可能是所處的市場環境不同,就現在而言,一個新的產品,很難就因為你講清楚了它的賣點,讓商家進充足貨源,給消費者免費試用這三點就達到迅速打開市場的程度。

就個人而言,除非這種商品確實很吸引自己,才會在試用一次之後,在方便購買的情況下復購。而作者所推的商品都是跟市場上的商品比較同質的,僅用這一點迅速區分,還是有點不可思議。

以上就是看完本書不專業的思考。

第一次看廣告類的書,還得多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