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簡史》之五:生存下去


《今日簡史》之五:生存下去


讀《今日簡史》,你可以看到作者對世俗問題的質問,但是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只是給了一個可能的路徑而已,未來如何生存,任何人都無法說清。

未來太遙遠,若是暢想未來,人類估計會憂愁死,沒有什麼是不滅的,不滅與消亡只是相對的事,星系既然有誕生,就會有死亡,科學界已經見識過太多恆星的死亡,那太陽這個地球的母親又會在什麼時候開始死亡呢?

根據科學預測太陽還有50億左右的時間可活,當然到那時地球早就在太陽死亡前被膨脹的太陽吞噬掉了,若是人類真的能存活到那一天,逃離太陽系會是個終極命題,只不過如今未來太遙遠,遙遠到現在不會有人關心那時會如何。

教育、意義和重新認識自己,是三個很普通的名詞,同時也不是普通的名詞,因為從一出生開始我們就在不斷的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並在生命過程中尋找各種意義並認清自己,從而更好的與這個世界相處。

世界雖然是由一個個人組合在一起創造的,只不過個體的簡單並不意味著集體的簡單化,集體已經複雜到窮個體一生已經無法完全認知的地步了。

《今日簡史》之五:生存下去

在大劉的《三體》中,三體人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思想的同步性讓個體的力量完全融合在集體中,據考證三體個體只如螞蟻般大小,用集體的智慧卻創造出碾壓人類的科學技術,一個小小的水滴就把人類搞得雞飛狗跳,封死了人類科技進步。

教育

人類估計永遠達不到三體那樣的可以完全共享腦的水平,不過人類有各種各樣的存儲手段,還有教育方法等等,可以讓人類個體根據個人的興趣學到一些基礎的玩意,至於能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新創造,那就看個體的興趣和努力程度了。

各國發展出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各有優劣,但是通過正統教育體系打造出來什麼樣的產品呢?書中提出了自己的擔憂:現在的教育到底能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呢?

那我們該教什麼呢?許多教育專家認為,學校現在該教的就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創意(creativity)。說得寬泛一點兒,學校不應該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強調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夠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環境裡仍然保持心智平衡。想跟上2050年的世界,人類不只需要發明新的想法和產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今日簡史》之五:生存下去

但是還有另一個更讓人憂患的事:算法。雖然人類本身是宇宙偶然算法得出來的,但是人類又創造出了機器算法,算法在未來到底會不會影響人類本身?算法會不會讓我們變得無所適從,現在的新聞推送給你想看的內容,冰箱根據你的健康情況會告訴你需要購買什麼樣的食品?這些是人類自我決定的還是算法決定的呢?

意義

生命有什麼樣的意義?人生有什麼樣的意義?人類尋找到現代,依舊沒有找到一個可以達成共識的答案,答案也許在每個人的心中,也許根本就沒有答案。

作者說人生不是虛構的故事,但是現實卻告訴我們,人類的發展卻是構建在無數虛構故事的基礎之上。

東方的女媧,西方的上帝,幾乎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創世紀的大神,並且這些大神拒絕長得和其他民族一樣,只是代表了這個民族。

遠古時代,無論颳風下雨都有它的意義所在,中國古代皇帝萬人之上,但是遇到了天災之類看上去有大意義的事件,除了罪己詔寫了無數外,搞不好還會被認為不適合當皇帝了,那隻能讓賢良之人代替,王莽就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完全被全國人民推舉當上了皇帝,只不過最後發現還是玩錯了遊戲罷了。

《今日簡史》之五:生存下去

但是一代又一代人,我們相信自己編寫的故事,《今日簡史》中這樣寫道:

事實上,如果以我們目前的科學知識來判斷,全世界有史以來所有文化、宗教和部落的千千萬萬個故事,沒有一個是真實的,全部只是人類的發明。如果你想問人生有何真正的意義,而對方是用一個故事來回答你,這個答案肯定是錯的。故事細節如何並不會有所區別,任何故事,都一定是錯的。原因在於,宇宙絕不是以故事的方式運作。

雖然地球人都知道故事是虛擬的,卻沒有人選擇相信,或者是明明知道卻假裝不知道,因為意義的大廈若是沒有了過往的根基,如何活下去都成了大問題,為了沒有大問題,那就選擇相信或是在將信將疑中繼續追尋意義,那怕追尋的過程會造成一連串的犧牲。

重新認識自己

在未來幾年或幾十年內,我們還有選擇。只要努力,我們還是能瞭解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模樣。但如果真要把握這個機會,最好從現在開始。

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複雜,如何認清自己是個難題,畢竟在如今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電視廣播已經普及,而這個可以讓人類忘記思考的東西,這個可以讓別有用心的人用作宣傳鼓惑的東西,已經開始左右了許多人的思想。

《今日簡史》之五:生存下去

畢竟認清自己需要不斷的自我否定,不斷的打破過往的認知,而人類的大腦總是會欺騙我們,要走最快捷的道路,最快捷就是相信電視廣播中說的,因為大家都這樣說,所以總是對的,若是這樣,那作者最後說的那段話可以說沒有多大用下了。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要把握這個機會,最好從現在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