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里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谁更符合实证?您也来说说

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庞杂,几乎是整个瑜伽行派的发展史,其中涉及到的论师及诸派不同的思想也非常多,因篇幅原因,我们在此仅讨论古学与今学最根本的区别,和最具代表的论师思想,以此来说明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的异同。

先来说唯识学的开创人,传说为弥勒菩萨,实际为无著与世亲兄弟俩。传说无著上兜率天听闻弥勒讲法,后写成《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此亦为瑜伽行派名称的由来。世亲先学小乘佛法,谤坏大乘,后经无著感化,复学大乘。著有《唯识三十颂》《十地经论》《唯识二十论》等。世亲在《摄大乘论释》中,三性立第八识,以此破斥中观派恶趣空的思想,又从唯识无境,批驳一切有部,经量部的学说。之后的传承有安慧,陈那,等。安慧是唯识古学的代表。而陈那,护法,戒贤,玄奘一脉,力图从认识论,逻辑推理的立场上去阐述佛法,这之后逐渐发展成因明学。而唯识学受此影响,也有了一定完善与异化。所以在陈那以前的唯识思想为古学,而陈那之后经过异化的唯识思想为今学。后玄奘以护法的思想为主,集各大论师的思想,著《成唯识论》而成为唯识学的最终形态,后开创法相唯识宗。在汉地唯识古学有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翻译世亲的《十地经论》,而后因见地分岐,出现地论宗南北两派。真谛三藏翻译了《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俱舍论》《唯识三十颂》等并弘扬,称摄论宗。

佛学里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谁更符合实证?您也来说说

下面为更清楚,又简略的说明古学与今学的异同点,以汉地唯识古学代表,真谛摄论宗的思想,与唯识今学代表,玄奘法相唯识宗的思想作比较,来说明。

①定义不同。

唯识古学唯识今学虽都称"唯识″,但却是两种意思。古学,无论能取所取,能见所见,心能心所,皆是识性,皆是虚妄分别,故成其唯识。今学,皆谓所缘可别有性,但不离识,故名唯识。这两种不同的定义,实际是唯识古学今学一切异义的根源。

②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

古学,心外无境,唯识,故称无相唯识。今学,相不离识,故称有相唯识,玄奘后,又称法相唯识。

③一能变与三能变。

古学摄论宗认为,第八识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含一切种,通过佛法薰修,其中妄识种子可以转变为净识种子,而其他七识为第八识所显。今学唯识宗认为,不仅第八识通过薰习能变,其他七识都能变,并分三种。异熟能变(八识),思量能变(七识),了境能变(第六识加前五识)。

④立九识与立八识。

摄论宗在第八识后,另立第九识阿摩罗识,此第九识为第八识纯净种子所生,为诸佛所证的境界。而唯识宗只立八识,玄奘认为第九识,是第八识中的净识,是妄识变成净识的部分。所有妄识转变为净识后,第八识就是无垢识第九识,故没必要立第九识。

⑤所依不同。

摄论宗后期,弟子们吸收了菩提流支译师的思想,认为虽然通过薰修,八识中的杂染种子可少部分变为清净种子,但要全部转变,必须依第九识阿摩罗识,必须转依到佛的认知平台,即净识的法性平台,才可以成就佛果。唯识宗认为,通过佛法修学薰习,可以彻底把杂染的第八识,变为清净的第八识,转识成智,达到佛的境界。

佛学里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谁更符合实证?您也来说说

了解了以上内容,再来看以上分别代表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的两家宗派,哪家更符合实证。在下认为摄论宗真谛的古学思想更符合实证,其提出的第九识思想,说明其是胜谛义。这也是在下认为唯识是胜谛的主要原因。而法相唯识宗玄奘的今学思想,虽更系统更具逻辑思辩,但其宗思想并未出三界八识,故在俗谛。而从转依上来看,摄论宗转依第九识,与禅宗的"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不谋而合。在因地凡夫位,第六识第七识只是薰习第八识中的种子,到果地依佛智,依实相般若波罗蜜,才能真正转诸识成智,成就佛果。法相唯识宗依第八识,只在因地,种子再怎样薰习,再怎么变,只是种子,不可能彻底转化为佛的圆满清净智慧。另外玄奘认为《楞伽经》《密严经》等经典中提到的第九识,是第八识的净分,这一观点是有待商榷的。第九识是第八识中,清净种子所生起,而不是清净种子,第九识与第八识并不在一个面上,而是已超越了第八识种子的随眠无记异熟,成为了智慧。再来说一能变与三能变,法相唯识宗思想的三能变,其实还是一变,即变第八识的杂染种子为清净种子。在因地,其他诸识再变,都不可能变成诸佛智慧,只是薰习第八识中的种子。唯有至果地后,亲证实相般若再来,才能转识成智,成就佛果。再来说无相有相,摄论宗古学的唯识定义中,把一切的心识活动都列为虚妄的,在实修中就要把所有的识都寂灭掉,才能到达第八识中的一丝净识种子处,再依愿力及以往所修诸功德复生,至第九识阿摩罗识。而法相唯识宗讲,相不离识,侧重在三变,如此则心识难以寂灭,故难以证达诸佛究竟境界。

佛学里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谁更符合实证?您也来说说

最后再说两句,真谛摄论宗的思想,虽有真谛三藏的一些个人思想在内,但却总体代表着汉地唯识古学思想,虽后期由于玄奘的巨大影响力,法相唯识宗大兴,后摄论宗逐渐势衰,最终被法相唯识宗所取代,但在见地上,符合实证上,摄论宗比法相唯识宗要胜得多。虽然法相唯识宗,在系统上,逻辑思辩上更胜,但佛法并非头脑妄识游戏,唯有众生依此理论思想,容易能够实证,能解脱成就,才是真正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