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武侠和菲蓓尔的教育理念有哪些异曲同工?

金庸先生的武侠和菲蓓尔的教育理念有哪些异曲同工?

金庸大侠仙逝。虽是94岁高寿,可还是引发多少人的扼腕慨叹!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著作,塑造了几代人心中的江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豪情一往视死如归。有儿女情长,有恩仇快意。而金庸先生的武侠之所以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就是“三观正”,故事里不仅是峰回路转波光诡谲,还能给人启迪与思索吧。

记得“美乐堂”推送过一篇文字,《乐理、内功和梅超风》,就是借先生的故事说了音乐教育的事。其实,金庸的著作博大精深,先生的教育理念也浸润在字里行间,并且,和菲蓓尔有着很多“不谋而合”之处。

金庸先生的武侠和菲蓓尔的教育理念有哪些异曲同工?

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vs风清扬的“牢骚”

马老师提出“音乐的审美教育和人性教育”理念,多次提出对“教育的改革”,反对把“一个个鲜活的原创生命活生生地变成盗版”。而其实在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也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那是在令狐冲初遇“太师叔”风清扬的时候,风老先生看了令狐冲的剑法,大骂说:“岳不群那小子,当真狗屁不通。你本是块大好的材料,却给他教得变成了蠢牛木马!”而当时风老先生所说的“拘泥不化,不知变通”又和传统教育模式何其相似乃尔!

风清扬的牢骚里,武林中大大小小的高手庸手都是一个模式造就出来的,都是蠢材教育、愚民教育的结果,一蟹不如一蟹,原本是没有多大区别的。这又和我们如今的教育反思多么接近。

金庸先生的武侠和菲蓓尔的教育理念有哪些异曲同工?

这样的教育强调基础扎实,过份注重基本功训练,死教死学,机械重复,学了若干中看不中用的招式,看起来好像很扎实,实际上除了应付考试外没什么用处。而且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永远以标准答案为准,到后来一个个都变成了“蠢牛木马”,个性和创造力都被抑制、扼杀了。

而这不正是马老师和菲蓓尔“STPPU”要努力改变的音乐教育现状吗?

音乐的道与术vs无招胜有招

马老师在《音乐的力量》一书中说了“道与术”的区别,反对“考级论”和“苦琴童”的教育主张。这一点上,金庸先生同样是借风清扬的嘴说了出来——

风清扬道:“五岳剑派中各有无数蠢材,以为将师父传下来的剑招学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人家诗句,做几首打油诗是可以的,但若不能自出机杼,能成为大诗人么?”

金庸先生的武侠和菲蓓尔的教育理念有哪些异曲同工?

天下学子被僵化保守、专制腐败、缺乏活力与创造力的教育戕害了身心,耗磨了才智,培养了多少死记硬背的考试高手,而真正能够破茧而出的人才、英才可谓凤毛麟角。

而风清扬的“剑道”却是各招浑成,融汇贯通;而后更能师心独造,自出机杼;最终达到出手无招,人剑合一的至高境界。

这不正是马老师在《音乐让每个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我》中所畅想的,“让孩子们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不惧怕音乐,和音乐交朋友,让未来不再会为学习音乐苦恼。”美丽的音乐岛一样充满灵性、创造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音乐教育的理想之境吗?

独一无二的我vs洪七公教徒弟

马老师一直提倡在音乐教育上要“先观察孩子,不要替孩子做决定”,而是给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父母要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教和学的方法。“2.5岁-5岁”听力关键期精准分龄的首倡也是基于此。

而这一点,金庸先生的笔下,北丐洪七公做得最好。郭靖和黄蓉千方百计拜了洪七公为师,但他老人家并不是统一授课的。而是根据郭靖的资质和内功,传授了招式质朴的降龙十八掌,而教给“古灵精怪”的黄蓉的,却是一套眼花缭乱的“逍遥拳”。

金庸先生的武侠和菲蓓尔的教育理念有哪些异曲同工?

传统的教育方法总是不管谁是郭靖,谁又是黄蓉!就用同一套教材和教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地做下去,误了天下多少子弟。学会因材施教,是郭靖的还给郭靖,是黄蓉的还给黄蓉!这才符合教育的规律!

菲蓓尔艺术总监、国家一级作曲孟军老师,打造了2000多首的原创“新儿歌曲库”,涵盖不同风格,目的就是要发现不同孩子不同的音乐潜质,唤醒和激发出孩子们对音乐的爱。和洪七公不同的是,他老人家是“吃人家最短”,而菲蓓尔是要“在孩子耳朵里种下一棵枝繁叶茂的音乐树”。

妈妈成就孩子vs郭靖和杨康的结局

马老师在刚刚举办完的“勇闯音乐岛儿童音乐嘉年华”活动中透露,菲蓓尔要招募100位“音乐体验官”,目的在于通过妈妈的自我成长,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而这个一直被菲蓓尔奉行的教育观念,金庸先生的故事里写得更是形象生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母亲李萍,用现在的话讲是个标准的家庭妇女,没有文化,没有地位,遭逢家庭巨变,但她不向命运屈服,也不枉自菲薄,培养了郭靖很多优点: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独立,不服输,认死理,讲信义,有责任心,有民族大义。而杨康的母亲包惜弱,用现在的话讲是个超级白富美,有文化,有教养,有背景,但所谓慈母多败儿,她没有能够培养杨康吃苦的精神,更没有培养杨康的民族大义,导致后来杨康人生的重大悲剧。可以说,杨康的失败,根源在于包惜弱。

金庸先生的武侠和菲蓓尔的教育理念有哪些异曲同工?

这个故事配上马老师说过的话,十分恰如其分——“成就孩子先成就妈妈。快乐的孩子身边必然有一个豁达的妈妈,而一个淡泊优雅的母亲才能培养出自信果断的孩子。西方有一句教育格言: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妈妈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妈妈的言传身教,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一生。可以说,孩子是种子,妈妈是土壤。有什么样的土壤,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种子。同样,有什么样的妈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

魔法乐理VS内外兼修

在马老师创立的“魔法乐理”课程中提出,音乐是门语言课,乐理是本故事书。而为什么学乐理,已经通过无数“菲蓓尔宝宝”后来的学琴经历做了最好的说明。我们再看看金庸先生写的郭靖,全真派道长马钰不教郭靖武功,只教郭靖在内功上多花点时间,培养郭靖由内而外的强健,就让他的武功突飞猛进。

金庸先生的武侠和菲蓓尔的教育理念有哪些异曲同工?

相比之下,江南七怪只会督促郭靖练功,一味起早贪黑不怕苦,有没有作用?肯定有。但收效不会很大。这不就是那些“苦琴童”家长们的写照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vs中顽童周伯通

马老师一直主张音乐学习首先要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埋下了自己的主张。

第三次华山论剑,周伯通居中当选“中顽童”,为什么郭靖那么多绝顶高手的师傅又有《九阴真经》,却达不到周伯通的境界?

其实很简单,要我学不如我要学,我要学不如我爱学。

金庸先生的武侠和菲蓓尔的教育理念有哪些异曲同工?

郭靖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但没有转化到“我爱学”,甚至想忘掉武功。而周伯通呢?是一个典型的学习疯子。他说的话:饭可以不吃,但武不可以不练!学习比吃饭还重要!

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由此可见,金庸先生真的是一个大才、通才。他的武侠,并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评论界有人主张“金学”了。感谢金庸先生,留下那么多美好的文字和故事,也留下那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金庸先生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